藝術中國

一位美國專家的油畫藝術投資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30 15:18:07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喬治修拉 塞納河
 

  投資之前必須了解藝術史

藝術是人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過去的幾千年中,藝術家主要為宮廷和上層階級創作,創作題材主要是反映皇室生活和宗教內容。歐洲藝術史上第一個重要的改革性發展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大師們把幾何學融入到藝術領域裏,深入研究相關的學術理論。在中國清朝早期,義大利油畫家郎世寧率先把這些技法引入到中國畫的創作中。中國清朝末期的戊戌變法以及之後的辛亥革命時期,鼓勵藝術家出國深造,把西方油畫技法引入中國。

在中國藝術經歷上述兩個重要發展時,西方藝術也發生著巨變,重要的標誌是印象派的誕生。印象派的名稱來源於法國畫家莫奈的一幅作品《日出·印象》,畫家認為風景畫通常都是一種印象,而 《日出·印象》更是捕捉了瞬間的那一刻。對於印象派來講,一個全新的繪畫題材逐漸嶄露頭角。例如,在1868年,莫奈畫了一幅名為《午餐》的作品,描繪的是在家裏享用午餐的簡單情景。這幅描繪普通生活情景的作品被認為主題過於生活化,以至於他的畫商都不購買這幅作品。然而,這樣的主題最終成為未來藝術的主流:展現真實的人們,真實的生活情景,流露真實的情感。

自從印象派誕生以來,藝術自由化迎來了許多新思潮。從某種程度上講,表現主義受印象派的推動,在表現手法上更自由化,更注重感官上的抒發。例如,愛華德·蒙克的作品《吶喊》。我們都喜歡用不同的色彩來代表特定的事物,比如黑色代表邪惡,橙色帶來溫暖,藍色表示憂鬱。而表現主義則運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現藝術家主觀的感受,運用違背自然的色彩去描繪不同的物象,使作品更精彩。

今天我們所謂的抽象藝術,其創始人為馬蒂斯,他延續藝術創作的自由性,對自然物象做主觀性描繪,削弱描繪自然物像,強調主觀情感的表達。以他的《科利烏瑞的屋頂》為例,作品的顏色活潑愉悅,表現手法簡單。其他抽象畫派還包括立體主義、解構主義,它們主要是將物象打散分離,再以不同的方式重新組合,如畢加索的《三個音樂家》。

怎樣審視藝術品

藝術和其他事物一樣,是一門與關係有關的學説。關係産生模式,這些模式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在一幅作品中,顏色、點和線如何相互聯繫,組成一個圖像,而這個圖像就是藝術作品最重要的部分:和諧與碰撞都可以産生有趣而驚人的藝術。比如,現代報紙和電視上的圖片顯像。近看一份報紙,會發現那些圖片都是由不同的點組成,有些分佈得較密集,有些則相對疏散。20世紀60年代,美國波普藝術家羅伊·裏奇登斯登(Roy Lichtenstein)的作品十分有趣,以許多小點成畫。在電子照相機、印表機、電視機盛行的現代化科技年代,像素這個概念比較普及,它由非常多的小點組成。以點成畫的繪畫技法在像素出現之前就有。印象派有一個分支就稱為點彩派,如喬治·修拉的《塞納河》。達利則利用傳統藝術技法的優點,結合20世紀的生活,巧妙地運用像素理念進行創作,有一幅描繪他的太太加拉的作品,從遠處看很像是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的側面照,近看則是加拉的背影。

從根本上講,繪畫其實就是在一張畫布上,以各種尺寸、不同顏色、不同方向的筆觸描繪出代表性的物體,這種物體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通過一種內在的模式錶現出來。一件藝術品裏包含的關係和模式是最重要的。我之所以可以從不同類別的作品中看到相似的模式,或許因為我的歸納型邏輯,而非演繹型邏輯。所以,我喜歡發現有創意的事物:這種新奇和獨特的事物,從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對關係和模式的理解,並通過一種新穎和創造性的方式錶現出來。

很多被人們稱之為“天才”級別的藝術家,尤其是那些比較當代的抽象派畫家,他們的作品我並非都喜歡。然而,我卻喜歡很多不太寫實的類別,比如印象派、表現主義,還有一些現當代抽象派作品。我期望一個畫傢具有優秀的基本功,想知道他的抽象創作來源於紮實的基礎,是在對線條、色彩等各種關係有深入理解的前提下進行抽象創作,而不是隨便往布面上抹顏料,幸運“創作”出的“佳作”。

我幾年前來到中國,開始涉及中國藝術品的收藏。我發現,中國有很多尺寸非常大的作品,也有很多拘泥做作的“小女孩題材” 的作品都比較受歡迎,這是中國藏家的喜好。同時,還有一點困擾我的是,有不少缺乏經驗的新興收藏家或畫商,他們懷著“藝術可以賺錢”的心態進入市場,把藝術品和證券、房地産市場完全畫等號,忽略了藝術品本身的價值。而作為一個專業的投資者,我認為真正可以獲得高回報的投資並不是媒體力捧的對象,因為那已經為時過晚。

1  2  


下一頁體味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頁馬惠東:專注學術的“生意人”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一期
· 千年瓷窯的守望者——陶藝大師陳文增
· 印象派繪畫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前景
· 穩步構建中國當代藝術價值體系——訪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産業研究所陳所長
· 歐洲中國藝術品見聞
· 高成交下顯隱憂——對香港蘇富比春拍的冷思考
· 海南離奢華海島還有多遠
· 中國當代藝術能否延續“尤倫斯行情”
· 馬惠東:專注學術的“生意人”
· 一位美國專家的油畫藝術投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