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穩步構建中國當代藝術價值體系——訪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産業研究所陳所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5-30 15:39:14 | 出版社: 中國證券報社

“中國需要用自己的收藏價值體系來引導當代藝術收藏,這是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

在中國當代藝術院的成立儀式上,在“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大型當代藝術展的開幕現場以及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上,我們都聽到了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産業研究所所長陳充滿激情的演講。將國家文化戰略和當代藝術聯繫在一起,很多人或許會感到驚訝,然而,當代藝術産業是文化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上面提到的中國當代藝術界的三項重要事件,都是由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發起或參與的。在一個春意盎然的午後,陳所長接受了《收藏投資導刊》的獨家專訪,娓娓道來他們在推進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方面的具體舉措。

三項工作——切實推動當代藝術發展

陳告訴記者,2009年11月,中國當代藝術院正式掛牌成立,是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參與推動的首個中國當代藝術的官方機構。他認為,中國當代藝術院的成立是中國當代藝術從民間向主流價值體系轉變的一個標誌。當代藝術是文化價值觀的一種體現。主流價值體系給予了當代藝術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同時,使其成為國家文化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預示了中國當代藝術良好的發展前景。

2010年在北京舉辦的“改造歷史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大型當代藝術展,從宏觀和實證的角度對過去10年的藝術發展進行考察和辨析。作為這次藝術展的執行主席,陳總結道:這是首屆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也是政府對當代藝術發展的一種方向引導。

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是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第三項工作,陳發起了這項活動。他曾撰文表示,當代藝術收藏已經不再是私人化趣味和格調的體現,更多的是社會責任和社會效力。目前,中國的當代藝術收藏仍處於萌芽後的初級階段,缺乏價值共識,要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建立一個藏家溝通、探討的平臺。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由此應運而生。2009年,首屆年會在北京成功舉辦,2010年,第二屆年會搬到了成都,反響非常好,今年9月將在長沙舉辦第三屆年會。他表示,中國當代藝術無論在收藏領域還是在學術領域,都缺乏價值評判的標準。收藏家年會倡導建立中國自身的收藏理念、收藏價值標準,倡導收藏能夠代表國家、民族,具備文化傳承使命的當代藝術文化。年會每年選擇一個舉辦城市,把當代藝術和當代文化帶到那裏,希望能給這個城市帶去先進的文化理念,對區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起到實際的推動和引導作用。通過年會培養中國自己的收藏家隊伍,把好的藝術作品留在中國。

當記者問及年會未來的規劃時,陳還表示,年會不僅在中國大陸開,適當時機還要到台灣、香港開,並逐步走出國門,到美國和歐洲等地方舉辦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讓國際藝術圈通過年會了解中國藏家,了解中國的當代藝術及中國當代文化,最終用中國當代藝術收藏的價值標準去影響世界。

當代藝術代表著未來,需要力量推動其發展。陳將自己的工作比作溝通的橋梁。他開玩笑地説:“雖然自己身材矮小,力量薄弱,還是希望成為推動中國當代文化和當代藝術發展的志願者,也許一時推不動,但要堅持下去。”他認為,當代藝術與主流社會之間缺乏溝通,互相不了解。他們希望通過這三項工作的推動,讓主流社會、政府機構、文化官員都參與進來,了解當代藝術、藝術家和藝術市場,這樣更有利於國家當代藝術戰略的制定。通過政府的引導,以更高的姿態,將能夠傳播社會性、文化性、價值性的當代藝術,提煉並推介出來,並向世界展示真正代表中國當代的藝術。


 

建立與國際水準比肩的民營美術館

中國當代藝術話語權的缺失一直是藝術圈關注的重要問題。陳認為,當代藝術話語權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缺乏科學的、國際化的、被國際認可的美術館體系。他説:“目前,中國沒有和國際大型美術館平等對話的機會。中國藝術家申請去那裏做展覽,會被安排到很多年之後,原因何在?是因為中國沒有一個美術館可以與之抗衡。”

陳介紹説,他正在協調和推動建立一個民營美術館,希望這個美術館能夠在未來跟西方的泰特、古根海姆等大型美術館平等對話。他説:“就像中國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的對話一樣,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越來越關注,我們要建立一個以東方價值觀為體系的民營美術館。這樣我們才會逐漸擁有自己的話語權,才能用我們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家來表達中國的價值觀和文化,以及中國人對當代藝術的思考,這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健康發展和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建立東方自己的價值觀

談及中國當代藝術的收藏趨勢,陳認為,此前當代藝術收藏主要是對“大牌藝術家”作品的購藏,而這些作品,大體屬於西方價值體系,如尤倫斯的整個收藏系列,就是建立在西方價值體系對中國藝術家認可的前提下。現在開始出現轉變,很多藏家開始根據自己基於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審美趣味,收藏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陳認為,收藏是保留和傳播藝術的一種方式,也能促進藝術的發展。但不能讓收藏家的趣味影響藝術家的創作,收藏家、藝術家和評論家需要相互獨立,不能小圈子化,小圈子化的結果是“近親結婚”,難以培育出優秀的藝術作品。目前,中國的藝術市場不規範,本應由批評家和學術界來評定的藝術家作品的價值,由於收藏家直接從藝術家手裏購買,藝術作品的價格話語權直接掌握在拍賣行和收藏家手中。同時,陳也呼籲媒體要和批評家一起合作,讓批評家有自己的價值體系和評判標準。他介紹説,在第三屆當代藝術收藏家年會上,他將會提出問題:收藏家們如何保證一個學術體系的持續和獨立性的發展。

對於接下來的工作,陳告訴記者,他們在致力於推動整個中日韓大亞洲文化的概念形成,建立東方人的價值觀,將來會成立中韓文化交流中心和中日文化交流中心。目前當代藝術中的很多問題,並不只存在於中國,日本和南韓也同樣存在。目前當代藝術收藏,還是偏重於西方的收藏標準,早期的收藏對現在的收藏家影響很大,這是西方價值觀文化戰略的體現。他認為,“中國需要用自己的收藏價值體系來引導當代藝術收藏,這是國家文化戰略的一部分” 。

下一頁歐洲中國藝術品見聞上一頁印象派繪畫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前景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二十一期
· 千年瓷窯的守望者——陶藝大師陳文增
· 印象派繪畫在中國市場的投資前景
· 穩步構建中國當代藝術價值體系——訪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文化産業研究所陳所長
· 歐洲中國藝術品見聞
· 高成交下顯隱憂——對香港蘇富比春拍的冷思考
· 海南離奢華海島還有多遠
· 中國當代藝術能否延續“尤倫斯行情”
· 馬惠東:專注學術的“生意人”
· 一位美國專家的油畫藝術投資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