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高士明:“當代”是一片流沙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4-06 14:33:42 | 出版社: 中國當代藝術基金出版社

 
高士明策展“第三界廣州三年展”現場

中國文化自我解剖與復興

李:在你看來,中國目前的文化體系能夠為世界提供的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觀有哪些?

高:這個真的很難回答。我判斷在兩個方向上都是有可能的。一個方向就是我常説的作為經驗的山水,作為我們人跟自然的一種特定關係的山水。我覺得中國古典文化中的這條線索對世界史而言是一個世界觀上的貢獻,在我們往回看的時候,我覺得它仍然存在著巨大的可能,雖然在今天非常的艱難,它已經被改變了太多,這是其一。其二,我覺得我們還是要好好的想想,我們的社會主義實踐給我們留下了什麼?它曾經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一種歷史抱負?它又變成了怎樣的一種歷史包袱?我覺得從這裡出發,我們也有可能給世界一種貢獻。

李:那麼你認為中國文化當中最糟粕的是什麼?

高:中國文化中有一種“世故”是我所不喜歡的。所以對於山水經驗,我談的是“天地不仁”。而我説的另外一個重要的資源就是社會主義的歷史實踐,這都會去除那種“世故”。

李:我們今天談文化復興,那麼你是怎麼看待文化復興的?

高:我理解的文化的復興一定不會是古老文化的復興。而是一種文化的新生。這個新生要求我們打撈起歷史上一切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匯聚在當下,不分你我,共同形成當代的畫面。當代是一片流沙,而當代藝術就是不斷地證明我們以為堅實的大地其實是一片流沙。

李:在你看來,文化的興盛與個人的啟蒙,與個人的主體性的關係是什麼?

高:我們通常認為,一定要有一個強大的主體才能夠帶領一個民族文化的復興,但同時個人的命運也都是靠“風雲際會”。以前我們不説國家,我們説的是“家國”,對傳統的中國人來説,它就是家國。而這個家國很好地勾連起每個個體和大時代之間的關係。

李:作為一個當代的文人,你覺得知識分子生存的理想方式是什麼?

高:從我個人來説,我還是認同陳寅恪那句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至少對我來説,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但同時也是一個很高的要求。

藝術真正的價值在於大關懷和大困惑

李:作為策展人,你怎麼看待當下國內的雙年展展覽的機制?

高:國內目前的一些展覽過於行政化。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説,反而是有深度的個展更能夠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李:在一次訪談裏你談到:藝術未必靠奇觀,規模龐大耗資巨大的東西很可能不及一件小的作品有價值,那麼在你看來,藝術真正需要依靠的是什麼?

高:我覺得靠的是心力,而這個心力到底是什麼?具體點説,我認為它要有大關懷、大困惑。當代藝術其實尤其是這樣,剛才説到,當代藝術不斷地把我們自以為堅固的大地變成一片流沙,它在不斷地面對困惑。

李:那麼在你看來,藝術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高:藝術真正的價值仍然在於大關懷和大困惑。藝術家展示給你的是常情常理下的矛盾和糾結,看上去簡單的東西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同時,他要把你引向新的關切,然後引導著不同的人群建立起共同的關切。我其實很認同中國古人所説的“興觀群怨”,只有符合了這四點,當代藝術才能夠有繼續深入的發展。

李:那你評判當代藝術的標準是什麼?

高:當代藝術很特別,它在不斷的把標準反駁掉,它始終是自我反駁的。所以你很難定義這個標準。而且它就是方向,它本身就無方向,所以才會困惑,而這種自己找來的困惑,在今天的意識形態結構裏很重要。因為現在無論是政治宣傳,還是商業推廣,都已經把這個困惑給清除掉了。

李:在你看來中國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的關係是什麼?他們如何有效結合在一起建構新的中國文化藝術體系?

高:在我看來,當下藝術沒有當代和傳統之分,只有把這個名相拋掉,我們才可能走向更深更實在的問題。從一個創作者立場來説,要打撈起古今中外所有在今天、此刻能夠生效的知識,才能夠構建起這個當代。

1  2  3  


下一頁茅小浪:“虛無之有”乃藝術的最高原則上一頁對“中國當代藝術院”的歷史陳述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藝術時代第五期
· 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
· 對“中國當代藝術院”的歷史陳述
· 高士明:“當代”是一片流沙
· 茅小浪:“虛無之有”乃藝術的最高原則
· 杭間:藝術的身後還有其他
· 王俊:回到內心才是可靠的
· 中國文化復興與社會理想的重大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