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邊緣上的城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14 13:54:18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對話機

一年一度的“柏林跨媒體藝術節”至今已舉辦了20余界,它已成為國際上囊括數位、錄影、裝置、聲音等多種媒體藝術的最重要群展之一。今年北京歌德學院聯合柏林跨媒體藝術節把與之相關的作品帶到了北京,在剛剛過去的炎夏中北京的觀眾們也有機會到今日美術館去觀賞這些新出爐的跨媒體藝術品。

據權威統計,全球總人口中目前已有一大半生活在城市裏,城市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擁有在城市生活的切身經驗,此次展覽便是圍繞這些經驗的。展覽以“邊緣上的城市”為主題,很明顯藝術家們在試圖打破一些常規,變換通行的視角,尋求某種突破。柏林就只是勃蘭登堡門的柏林嗎?北京只是天安門的北京嗎?漫步在一條沒有任何地標式特徵的巴黎小巷裏就不算是遊覽巴黎嗎?藝術家們有意識地從邊緣的、不為人注意的、易被忽略的、大家習以為常的元素切入:平常的街道、樓梯、過道、站臺、樓宇空間、光影、各種説話的聲音、大城市的匿名性、充盈和流動於城市空間的光、電、磁波。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加工處理、抽離和組合,藝術家們試圖勾勒出一個現代城市生活的面相和風貌,它的肌理結構,拷問現有的、成建制的認知方式、空間觀念,探討某種新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柏林 1996年6月21日”是一個錄影作品,它選取了一個平常的日子、在三個平常的地點和三個平常的時間段進行拍攝,地點和時間都由電腦隨機生成,不包含任何隱喻和象徵。一個男士提著公文包,步入城鐵車站,走上樓梯,轉彎,下樓。這些都是那樣的常見,乃至乏味,它太熟悉,略顯無聊,它每時每刻都在被千千萬萬人重復著。這個男士突然舉起公事包,像盤子般托起,旋轉。他如同一個舞者,突然彈一下腿,旋即又恢復常態。是對日常和平庸的反抗?還是對固定程式的消解?是掀起小波瀾還是添加一點意義的鹽?我們不得而知。他漫步在街上,駐留在餐館前,常規視覺習慣被有意顛覆,畫面被豎直切成兩半或水準截成幾截,它們同向或異向移動,通過玩弄時間元素,人物會同時出現在兩個畫面內,一絲荒唐、有點偶然,沒有意義,這不正是我們時常對城市生活的感受嗎?

1  2  3  


下一頁菌簇之生成“照顧計劃——特雷尼亞克藝術計劃空間”上一頁動 物 性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當代藝術與投資第十期
· 動 物 性
· 邊緣上的城市
· 菌簇之生成“照顧計劃——特雷尼亞克藝術計劃空間”
· 李青:似是而非的藝術混合體
· 飄 零
· “你如何在看”
· Clinchcrosscut 2008
· “射箭館”
· X賭場,綜合媒介,2010
· MX對話:徐渠與Marcue Grue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