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瓷文化》前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23 11:18:47 | 出版社: 時事出版社

説到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眾所週知就是瓷器的意思。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也是人類“瓷”文化的發源地,在世界素有“瓷國”之譽。所以説,瓷是中華文明的象徵,也是中國奉獻給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産。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智慧的中國先民們摶土成金,以聰明才智與東方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在制瓷藝術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中國陶瓷業歷史悠久、藝術成就極高,承載著廣大人民對生活之美的追求,更以其獨特的魅力作為中國文化的載體,通過“陶瓷之路”和“絲綢之路”迅速傳播到世界各地,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普遍喜愛,為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然而,中國瓷器的形成絕非制瓷工匠的朝夕之功,它經歷了由陶到瓷繼承發展的歷史進程,構成了中國陶瓷綿延不斷、持續發展的歷史特點。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出現了原始青瓷。但從商代至戰國,瓷器製作還處於原始階段。而成熟青瓷的燒造成功當在東漢,其佐證是在浙江省上虞、寧波、慈溪、永嘉等地發現的東漢瓷窯遺址,以及河南、河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等省東漢墓葬出土的青瓷器。由此可見,從原始青瓷的産生到東漢出現成熟的青瓷,經歷了大約1000多年的時間。瓷器一經問世,就以其堅固耐用、古樸典雅的風韻得到人們的喜愛。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360多年間,南方青瓷的生産更是突飛猛進。

隋代時,對外貿易的繁榮發展和銅幣流通量的擴大,使瓷器日用品逐漸取代了銅器的地位。五代時,“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越窯秘色瓷以其精美絕倫、色彩清亮的風格成為一個時代難得的珍品,藝術性足可與金銀器相媲美。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極為繁榮昌盛的時期,由於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瓷器生産在前代的基礎上更向前躍進了一步,出現了蓬勃發展、瓷器産區遍佈全國的局面,並誕生了一些耳熟能詳的名窯,如邢窯、岳州窯、洪州窯、壽州窯等。更為重要的是:南北瓷器風格的不同使得全國逐步形成了青瓷和白瓷並駕齊驅的格局,一白一青遙相呼應,即陶瓷史上所稱的“南青北白”。

宋代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又一個繁榮昌盛的輝煌時期,藝術造詣之高使其達到了中國瓷器史上的第二個高峰。縱覽兩宋瓷壇,官窯瓷器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民窯瓷器粗獷豪放、獨具匠心。官窯、民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而且,宋代民窯空前發展,形成了多種窯係並存、各大名窯迭出,互相影響、不斷創新、爭奇鬥艷的新格局。這期間不僅涌現出聲明顯赫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還有以燒制青瓷著稱的耀州窯和龍泉窯,以裝飾手法豐富多彩的磁州窯和吉州窯,以創燒青白瓷而聞名遐邇的景德鎮窯,以及在黑釉瓷中神奇般地出現兔毫、油滴、玳瑁和木葉紋的建窯等。從古至今,中外的各大博物館、藝術館和收藏界無不把宋代名瓷作為收藏珍品,各拍賣公司和文物店也競相把其作為重器以天價來推出。

在此期間,景德鎮窯在經歷了400多年經驗積累和技術革新的基礎上,兼收並蓄歷代名窯之所長,加以發展和提高,由原來與各地名窯並駕齊驅的地位,逐漸發展到獨佔鰲頭的局面,成為了元、明、清三代全國瓷業的中心,代表了制瓷業的最高水準。

那時,屹立在昌江之畔的景德鎮,官窯和民窯數百個煙囪晝夜紅焰蔽空、煙火相望,“萬杵之聲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寢”(《二酉委譚》)。真可謂盛況空前,其終成馳名世界的瓷都。“自燕雲而北,南交趾,東際海,西被蜀,無所不至,皆取于景德鎮。”(王宗沐:《江西大志•陶書》)“浮梁景德鎮民以陶為業,聚傭至萬餘人。”康熙五十一年,法國傳教士昂特雷科萊(漢名殷弘緒)在景德鎮給法國教會發出的一封信中,形象地描述了當時景德鎮制瓷業的繁榮景況:“昔日景德鎮只有三百座窯,而現在的窯數已達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圍著的一座火城,也像一座許多煙囪的大火爐。”這裡窯數可能有所誇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制瓷業的空前盛況。那時,景德鎮制瓷工藝水準達到了很高的水

平,制瓷分工很細。《天工開物》中列舉了制瓷生産過程有:舂土、澄泥、造坯、汶水、過濾、打圈、字畫、噴水、過銹、裝匣、滿窯、烘燒等各道工序,從原料開採到燒成,要“手過七十二,方克成器”。就是説要經過72道工序,才能製成一件瓷器。

1  2  


下一頁瓷器的雛形——原始瓷器上一頁中國瓷文化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中國瓷文化》
· 瓷器的雛形——原始瓷器
· 瓷器的真正産生在東漢
· 早期的瓷器——三國兩晉
· 隋代的瓷器
· 唐代的瓷器
· 五代的瓷器
· 宋代的瓷器
· 遼金夏的瓷器
· 明代的瓷器(2)
· 明代的瓷器(1)
· 清代的瓷器(2)
· 清代的瓷器(1)
· 民國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