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陶俑” 1994年夏天的一個星期天,北京潘家園舊貨交易市場。 熙熙攘攘的淘寶者瞪大了眼睛瀏覽著地攤上的賣品。在這群人中間,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中年男人,他是這裡的常客,有些知道他身份的藏家,跟在他身後買一些他看好沒掏錢買的瓷器陶器之類老物件。 這天仍如往常一樣,那位中年男子在各個攤位上轉悠,身後跟著一群人。五花八門的古董玩器令人眼花繚亂…… 忽然,那位中年男人的眼神在一件斑斑駁駁的陶俑上滯留——那只陶俑是一位戴著文官帽子的騎馬人,服飾古樸,周身佈滿土銹,依稀還留存一些未完全剝落的硃砂紅彩,顯然是在泥土裏埋藏了多年。(圖49) “您這件兒陶俑多少錢?”他問。 “2000塊錢!”賣主是個操河南口音的年輕人。 “這是件殘品你還要價這麼高?” “這還有個沒殘的,5000塊錢您拿走得了!”賣主一看中年人還在裏看外看地猶豫著,壓低聲音説:“包老,包到代。您沒見上個月報紙登了,俺河南一座北魏大墓叫人給挖了?” “是你挖的?” “不是不是,可不敢説這笑話,借俺兩個膽打死也不敢!這都是在別人那裏買過來的。”賣主一面低聲説話,一面四下打量著。 “就這些?”中年男人説著示意賣主給打包。 “家裏還有,一大坑,幾十上百件呢!有些在別人家,不敢多拿出來。”賣主熟練地用衛生紙將陶俑纏住,面上再套兩層塑膠袋,遞過去,收回錢,交易結束。 第二天,出於保護文物的考慮,中年男人將在潘家園買得的騎馬俑帶到了自己的工作單位——國家博物館。不出他事先的判斷,陶俑剛擺上桌面,就引起同行專家們的注意,大家一致認定:這是一件北魏時期的珍貴文物。同時,專家們還基本確認,這些出土陶俑可能是前不久在河南被盜掘的北魏大墓裏的陪葬品。 陶俑一經認定,自然是身價百倍。眾所週知,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陶俑,素來以其生動質樸的人物、動物造型著稱於世,這些深埋地下的高超藝術作品,不僅真實傳遞了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社會生活的豐富資訊,同時也為我們研究古代先民審美情趣和習俗的變遷,提供了第一手直觀資料。為了不讓這些珍貴文物損毀散失,專家們建議向國家申請專項撥款,及時收購。 在專家們的呼籲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出乎尋常地很快做出反應,撥出專款,派出專家,搶救性收購古玩市場上出現的北魏陶俑。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的呂濟民老人回憶説:“(北魏陶俑)歷史博物館買了三次,故宮買了兩次。中國歷史博物館花了八十萬,故宮呢花了十萬吧。”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以往,我國大大小小的文博單位基本上不在地攤上收購文物,就算是平日里正常購買,在經費上也是慎之又慎、緊之又緊。此次幾大國家級文博部門的收購行動如此迅速果斷,足以見得這些陶俑的文物價值非比平常。 國家出面收購,更激動了普通文物愛好者,一時間,潘家園內外一個搶購北魏陶俑的熱潮驚動了整個收藏界。所幸的是,國家這一方畢竟在資金上比老百姓雄厚得多,搶救文物的計劃順利進行,短短幾個月時間,文物工作者們從古玩市場和各種渠道收購了數百件北魏陶俑。 接下來,奇怪的事兒出現了:一向見風漲價的文物市場,這一次卻表現出波瀾不驚的姿態,北魏陶俑越賣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大有收不完、買不盡的架勢。這樣一來,有的專家起疑心了:這麼大批量的文物從河南出土,而且順利運達北京,難道當地政府一點兒反應都沒有嗎?於是,有人提議重新對這批北魏陶俑做一次集體鑒定。 這一次關於北魏陶俑的集體鑒定,專家們的意見出現了分歧,有人説真、有人説假。認假者的主要理由並不是針對器物本身的特徵挑出什麼毛病,而是對陶俑的海量出現提出質疑。既然專家們意見發生了分歧,國家文物局決定暫時停止收購,並聯合河南省文物部門,請警方給予配合,順藤摸瓜,對此事進行徹查。 調查結果出乎所有辦案人員的意料:最近所有涌進北京古玩交易市場的北魏陶俑,都出自洛陽北邙山上的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家。 據當地公安人員講,他們跟高水旺打交道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頭一年,海關查獲了一批運往境外的“唐三彩”馬與樂俑,經過專家鑒定和儀器測試,都一致證明是到代的文物。根據貨主的交代,公安人員抓到了賣主,要按倒賣國家一級文物定罪。誰都明白,這倒賣一級文物的罪要真給定上了,嫌疑人就算不掉腦袋也得要坐穿牢底。於是,賣主顧不上錢了,保命要緊,便大叫冤枉,説這批唐三彩是高倣品,全都出自鄉黨高水旺之手。這專家拍了板、儀器定了性的東西還有假嗎?公安人員迅速將高水旺也逮捕歸案。 進了公安局,高水旺反覆解釋説那幾件唐三彩是自己燒造的高倣品,不是真品,公安人員當然不相信,便請了有關專家來到高水旺家。一進高家,全傻眼了——像這樣的“唐三彩”,堆滿了高家後院。而且,他還當場給專家們做了各道工序的演示。沒轍,把人貨全給放了。
這一次,當北京的調查人員找到當地公安局把情況一講,公安人員就覺得事情有點兒懸,當即陪了專家們再次登門高家。 結果正如當地公安人員所料,北京來的專家到高水旺家後,只不過重演了一次“唐三彩”事件。他們突擊收購的那種“北魏陶俑”,在高家還有數百件,有的已經做過舊,有的未及做舊,有的還在小窯口旁等待過火。這種局面讓專家們感到尷尬,但也不能就這樣相信了他呀!可人家説不信沒關係,我當面做一件,當場在家裏的土窯裏燒出來給你們看看。這一次專家們倒是沒給機會讓高水旺顯擺:“不用演示了!你今天做出假的來,也不能證明你以前賣出去的都是贗品!”説完提留了兩件成品陶俑走人。 回到北京後,專家們把高水旺燒制的陶俑送上儀器進行檢測,結果不言而喻,還是屬於“高倣品”。可是,為什麼那些個唐三彩作檢測就能順利通過呢?高水旺説這他就不明白了,但東西千真萬確就是他做的。為了證實他説的是真話,高水旺還拿出了一份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的“民間工藝美術家”榮譽證書。人家可是正兒八經的被聯合國承認了的現代陶瓷藝術家,他有這個以假亂真的本事,再説人家在工商局注過冊、稅務局照章納稅,自己也沒把自家的東西當老東西賣過,你不能拿他定罪! 至於那一批“唐三彩”是怎麼通過儀器測試的,一直眾説紛紜。最終,還是有個賣主揶揄説:“儀器不管用,專家更不靈。蒙專家太容易了,無非就是掌握好胎、釉、型、工、舊這幾個方面的訣竅,做得和故宮裏面的一模一樣,他們就認。過檢測關也不難,讓唐三彩和陶俑坐坐飛機就行了。” 這話聽起來好笑,可是後來經有關專家證實,的確如此,那些農民帶著這些高倣品在機場登機時必須經過X線檢查,而實驗證明,經過X線照射的陶瓷,每一秒鐘會將釉面老化程度提早200年左右。這一來二往的,一件新倣品便變成了通過儀器檢測的“文物”了。 沸沸颺颺的“北魏陶俑”事件總算水落石出了,可是回想起來這事兒多少還是有點兒懸,假若找不到始作俑者,那兩個盜賣國家“一級文物”唐三彩的農民還不掉腦袋作屈死鬼?聯想之,目前還沒有什麼手段能對文物年代做出百分之一百的無誤差鑒定,在這種情形下,《刑法》有關這方面的重刑條款實施起來還真得要加倍慎重,畢竟人頭不是韭菜苗,割下來不會再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