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剖析】“天價拍品”背後的假拍黑幕
記者從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以280元購得的瓷器被東方禦藏國際拍賣(北京)有限公司定為拍品(6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無論是送拍時虛假鑒定還是拍賣後虛報成交額,都説明拍賣市場存在假拍亂象。”張寧副會長解釋説,“所謂假拍,包括三種情況:拍假,即拍賣贗品;拍賣公司刻意抬高評估價以收取高額佣金;委託方、拍賣方和買受方聯手做局製造‘天價’成交額。”對此,董國強直言不諱地説:“假拍在拍賣界肯定存在,這是市場發展的現狀。”
文化部文化藝術品鑒定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陳興保等官員認為,假拍的背後,程度不同地存在欺詐、自我炒作、洗錢行賄、貪污等不法行為。
──欺詐。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韓美林告訴記者,一些拍賣公司公然拍賣署名自己的偽作,越來越多傾其畢生積蓄買到贗品的買家紛紛找他控訴,甚至癱在地上,他不得不為買家再創作一幅真品。韓美林多次發律師函要求撤拍贗品,但大都遭拒。“因為《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只要在拍前聲明不保證拍品真偽,便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維説。
──自我炒作。“一些書畫作者自賣自買,幕後雇‘託兒’以高價買回自己的作品,而這一高價將成為二次拍賣流通的參考價格。”收藏愛好者年澤昌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