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是交流
雅昌藝術網:具體的展呈、藝術家的差異上有哪些差異?
王慶松:去年有50多個影像。第一屆大概有31台投影,53台電視。第一屆影像雙年展,很多人不一定能看得懂,但資訊跟以往不一樣了。現在的藝術家也是影像、繪畫等等都做,像這屆參展的藝術家莊輝就什麼都做,但跟傳統攝影方式不一樣,不同的是階段所用的媒介可以發生變化。
在9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當代攝影開始有非攝影專業的人開始創作。2000年開始發酵,第二屆平遙攝影節産生了新攝影,影響了很多人。我們同樣要發掘另一種創作方式,另一種方法和另一種觀察方式的創作,也影響了很多人。
這一屆我們要把國外的比重也擴大。從邀請國外藝術家的名單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跟中國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一般攝影節太協會化,我們強調更傾向於藝術本身。
我們更重視現場的看和交流,雖然今年離五一黃金周更近,費用就比去年漲很多,但我們還是儘量保證路費和住宿。一般的攝影節通常是不會保證所有參展藝術家都到場的。上屆有的朋友説加了300個朋友圈,我們希望大家充分交流。
選擇不同類型的作品
雅昌藝術網:從去年邀請的參展藝術家看,是每一種類型都要有,還是從某個角度去選擇?
王慶松:基本是每種不同類型都要有。因為藝術創作挺怕撞車的,而且攝影經常撞車,拍攝同一個景觀情況很多。我們也會同過國內、國外畫廊邀請一些藝術家參展。從去年看畫廊也會在影像展上選擇合作的藝術家,真的需要給年輕人更多的機會,也許他通過這個平臺走向了一個另外的平臺,這樣對我們來説更好,我們想讓更多年輕人有曝光的機會。
徵集&邀請的目的是什麼
雅昌藝術網:這兩屆的參展作品邀請和徵集的變化是什麼?
王慶松:上屆主要是徵集的,這屆以邀請為主。
崔燦燦: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如果全部以徵集為主,很多人可能看不到徵集資訊。還有很多徵集的作品沒有辦法真正去定位,具體選誰的作品,選哪一件?只有我們邀請,才能明確的告訴藝術家我們需要哪一年的哪一件作品。這是一個整體結構,徵集沒有辦法做整體結構。徵集只能由最後徵集的結果來決定結構,我們設置了先定結構後邀請人,但我們的知識量都是有限的,很多年輕藝術家我們也看不到,所以又設置了徵集部分。
我們更傾向給剛做攝影和剛做影像的藝術家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邀請了將近10家畫廊,包括常青、唐人、站台中國、魔金石等等。我們希望這是一個真正跟藝術生態有關的雙年展。這裡面有藏家、畫廊主,也有這幾年活躍的策劃人;為什麼請活躍的策劃人?我們希望這個平臺,能夠為參與中國當代藝術實踐第一線的策劃人提供更多的交流,這是一個特別顯著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