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2014年策展趨勢——水墨如何由熱轉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08 09:09:49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作者:張張

【導言】幾乎沒有藝術圈的人敢否認近兩年“水墨”火了這個事實,走在藝術圈的不同屬地,你會驚訝于什麼時候天下大同了。

在琉璃廠,經營傳統書畫的畫店用LED屏迴圈滾動著“當代水墨”幾個大字,在798,2013年轉型畫廊的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將自己定位於推介東方審美系統,陸續推出了有關當代水墨的7個展覽,而向來以關注青年藝術為主的空間站在2014年年初舉辦了一位老藝術家王秉復的水墨展,在百度百科中,藝術家的介紹是著名書畫大家。

層出不窮的水墨展也引發了藝術圈內專業人士的思考。中央美院人文學院院長、教授尹吉男發微網志調侃:“中國當代水墨有三種,真水墨、真的水墨、真水的墨”,諷喻當下以“水墨”為名良莠不齊的展覽現狀。

2014年,“水墨”展能否梳理出具有學術深度的研究脈絡,從而跳脫光怪陸離的表像,由熱走向深,從亂象中擇優,將成為2014策展的一大看點。

  水墨展有多熱:60%的增幅
 

2013年水墨展究竟有多熱?從全國來看,據不完全統計,在雅昌藝術網藝搜中以“水墨”、“工筆”、“山水”、“國畫”、“油畫”、“雕塑”、“版畫”等為關鍵詞進行搜索,以“水墨”為主題詞的展覽數量在2013年多達243個,較2012年相比增幅60%,在各個展覽類型中屬於增幅最多的展覽類型。

以中國美術館為例,2013年其舉辦與水墨相關的展覽41個,平均每月有3個,從總量上看比去年的水墨展多出了10個。

為什麼水墨會在2013年出現井噴的態勢?策展人皮力在年末的一篇文章《21世紀水墨芻議》中指出,水墨的流行其驅動是市場的“春心盪漾”,“新水墨”或許正成為國際拍賣寡頭取代表現不如從前“景氣”的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板塊”。

不少業內人士將水墨在拍場上的風光追溯到中國嘉德2012年秋拍推出的“水墨新世界”拍場,事實上,“水墨”這個詞出現在拍賣公司的專項拍賣中,中國嘉德並不是第一個。早在2006年,北京保利秋拍就開設了“中國當代水墨”專場,恰是與“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一起首次命名亮相。而至此之後,拍場上呈現了“新水墨”與“當代藝術”之間的“河東”與“河西”。

以保利為例,2006年保利秋拍的“水墨”與“當代藝術”在同日上、下午分別進行拍賣,上拍作品數量均在200件左右(“中國當代水墨”,編號0001-0206,206件;“中國當代藝術”,編號0301-0501,201件),但是總成交額“中國當代藝術”以8090.720(萬元)相差“中國當代水墨”1742.300(萬元)近4.6倍。2007年,差距進一步拉大,保利春秋拍共舉辦7場“現當代中國藝術”拍賣,而“中國當代水墨”只有兩場,而到2012年,“水墨”場與“當代藝術”場又回到了均衡數量,等到2013年,保利春秋拍共舉辦9場以“水墨”為名的拍賣會,首次超過舉辦了5場的“當代藝術”,而成交總額也以72739.075(萬元)超過現當代中國藝術43016.9(萬元)近1.7倍。

除了國內拍賣行,蘇富比在2013年針對“水墨”也做了開局的動作,2013上半年首先在紐約蘇富比S|2畫廊舉行“Shuimo”中國當代水墨展售會,繼而于10月香港蘇富比秋拍推出“早期現代水墨大師”專場,蘇富比中國藝術部副主席龍美仙于拍賣後表示,這場蘇富比首次舉辦的當代水墨畫專場,總成交額超越估價近四倍之多,見證這個藝術門類發展不斷的潛力,並預告2014年將策劃一場針對文人傳統語境的當代水墨拍賣會。

國內外拍賣行的“水墨”之路,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策展人皮力的結論。如果“水墨”只停留在市場上的熱捧,缺乏學術上的探索,那麼將“水墨”作為“當代藝術”的對衝市場邏輯將會把“水墨”孤立在當代藝術範疇之外。而缺乏建立在藝術價值認定之上的水墨市場,也會面臨當代藝術遭遇“滑鐵盧”式命運的危險。

水墨有多深:一個展覽的啟示

如果説,“水墨”有多火,拍場上的成交數據是最直觀的的反映,那麼“水墨”有多深,即水墨的學術性,有關“水墨”的展覽應該是展現“水墨”研究成果的最直觀反映。在去年形形色色以“水墨”為名的展覽裏,有多少留在2014的記憶裏?

擔任AAC藝術中國策展人評選的評審會組長賈方舟回憶,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的“水墨:當代中國的過去即現在”(Ink Art: 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是去年不能忽視的一個。

這個以“水墨”為名的海外展,在年底一開展就在國內引起了熱議。展覽展出了徐冰、谷文達、邱志傑、張洹、宋冬、任戩、劉丹、楊泳梁、史國瑞、邢丹文、方力鈞、楊福東、邱黯雄、王冬齡、張羽、蔡國強、黃永砯、張健君、展望、王晉等藝術家共70余件作品。

之所以爭議,部分原因是遴選的35位中國當代藝術家中並未看到大批“著名”中國水墨畫家的身影,藝評人林明傑稱,已經有“陰謀論”認為這個展覽是西方人以學術搭臺的方式來炒作中國“新水墨”, 大量“毫無筆墨”的“奇技淫巧”充斥其間。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