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紅專廠個展引發水墨新話題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03:05 | 上傳: 2014-01-29

  1月26日,正當人們緊鑼密鼓籌備農曆新年之時,廣州紅專廠2014年第二場當代水墨展在E9展館開幕了。這一次,紅專廠為觀眾帶來的是藝術家李綱在水墨藝術探索的全新成果。

  李綱六十年代出生於廣東,曾研習傳統國畫、版畫,後轉型當代水墨,探索出獨特的表達方式,使用疊紙、撒墨、浸染、拓印、拼接等手段創作出突破傳統水墨圖式且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語言,使得水墨在當代藝術語境下有了全新的表現形式和思想突破。

  開幕當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廣州畫院院長方土等文化藝術界人士齊聚紅專廠,李綱受藝術中國網邀請,為觀眾親自進行了作品導覽,在現場掀起陣陣高潮。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對此次展覽的籌劃、李綱的創作給出極大的肯定:“一個地區需要各方各面的文化力量的並存,像北京有798,它在國際上影響很大。像廣州需要有紅專廠這樣的民間獨立力量,這種民間獨立力量能夠體現一個區域的文化民主化的進程。一個地區也需要一種具有文化前沿力量的東西存在,才會使這樣一個城市、一個區域更有先鋒性,能跟國際上形成更好的對話關係。中國水墨近年比較受到重視,在國際上也有一些討論。水墨畫是有自己獨特歷史和文化的藝術,有自身的獨特性,在更開闊的當代藝術的語境中,怎樣跟當代文化構成一個更有效的對話,這可能是當代水墨要去探索的問題。像李綱的作品,從繪畫圖式講,能形成在當代的語境中,對材料、對抽象形態、對語言的獨特性方面有這樣的要求,李綱這在這幾方面做了嘗試。在大的當代水墨的範圍裏面,他的表現還是相當突出的。”

  廣州畫院院長方土在觀看展覽時也有感而發:“我們這代人,在傳統和當代的情感矛盾中交錯。中國水墨呈現出兩個狀態,一個是往古典傳統裏面嫁接,一個是排斥傳統,直接跟當代、當下生活嫁接。其實這兩個都是真實的,現在是一個多元並存的時代。我們對時間、空間的認識跟古人已經不一樣,我覺得李綱的這種嘗試是真情實感的,他不是把現實生活搬過來了,而是經過了一種視覺的轉換,轉化成一種圖式,是一種構成、一種排列。跟我們所看到的大都市,像路燈、識別系統都是一種排列,他大量使用排列方式,跟現在的生活起到對應的作用,引發我們很多思考,很多想像。”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係周湧教授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發表了對當代水墨走向的觀點:“當代水墨不能説是西方當代藝術的一部分,兩者還是有距離,西方當代藝術認為畫種問題、語言問題、媒材問題是沒有意義的,但當代水墨還是語言問題,從傳統語言轉換到有當代意味的水墨語言,這在本土問題邏輯中還是有意義的。水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書寫型水墨,另一種是繪畫型水墨。用書寫性做水墨,這是傳統水墨畫的標誌,古人已經做得很好了。現在書寫性成為了一個選項,限定的東西更少。李綱的作品可以説是在繪畫型水墨上面,拓寬了語言的可能性。”

  紅專廠文化藝術機構黃麗詩接受藝術中國採訪時透露了此次展覽籌劃的初衷:“紅專廠一直關注水墨,也希望多點提供平臺跟交流的機會給水墨藝術家。在現階段,我們希望看到更多能鑽進水墨裏面並且從水墨裏面跳出來的藝術家,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這種有突破性的展覽。”

  “內心•李綱作品展”將在紅專廠藝術區持續到3月2日。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