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無邊——王璜生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5-09 11:20:18 | 文章來源: cafa.com.cn

二,介入真實

從“隔空”展廳移步到“介入”展廳後,首先入眼的是一團黑,和一聲聲刺耳的撕裂聲。其實,這個展廳的燈光並不灰暗,那眼前的一片黑,只是從白色空間步入黑色空間後,視網膜所産生的“欺騙性”。由此不禁讓人想到,“真實”是什麼?當報紙媒體、電視媒體日漸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後,很少人去認真的追問“真實”的可靠性問題。將線條介入到報紙上的原始文本之間,將線遮蔽掉報紙上的“白底黑字”,將嚴肅的新聞變成線條的輔佐或背景,將鋪滿整個展墻的《線象·參考消息》一擁而入地塞進我們的視線……王璜生似乎在一點點消解掉人造的真實,用純粹的線創造一種本真以錯亂“真實”,這是否是王璜生追問“真實”的一種方式?至少我們可以説,當王璜生選擇用報紙作為Ink on的材料時,他就已經介入真實了。“實際上,所謂新聞報紙的‘真實與客觀’都帶有那個階段文化特徵及意識形態,文字與圖像只不過是其中的符號象徵罷了。所以,與其説王璜生是在處理這些媒體,不如説這是他有意帶有一種實驗性的破壞,也是拼貼與建構性的嘗試,使這些熟悉的內容陌生化,以控制觀者的期待,讓觀者體味到經過處理的新作品所産生的驚奇,以及擺脫原有傳播之後的自由。”(馮博一)

“介入”展廳中的“線象”系列作品,被稱為“報紙系列”。這些畫上線、圈圈的報紙,或裝裱好鏡框在墻上整齊的擺放,或用魚線簡單地吊起來,在展廳中隨著行人走動帶起的風而輕輕擺動,使得整個空間有一種碎片化的感覺,觀看點在哪?要從哪看起?似乎它們全部是整體的一件作品,又似乎每一張報紙都渴求被閱讀、被解讀。

展廳中的核心,可能是那件巨大的、有些許禪意的影像作品《日暈》。畫面初見時,是幾近全白的白和不間斷的撕裂聲,你不知道這撕裂的是什麼,這畫面的下一刻又會出現什麼,當你開始期待時,你駐足停留,看見片片報紙碎屑由少至多、由慢至快地掉落,然後你發現這不過是在撕碎報紙,於是你準備起身離開。當你正起身時,那些報紙碎屑慢慢地飄落成一重一重的影子,耳邊刺耳的聲音不知何時變成了一曲似有節奏的詩意的音樂,隨著那些報紙碎屑的影子片片虛無幻化,畫面中又回到了空空蕩蕩的“無”。大概此時,你略略困惑,剛才幾分鐘的感覺好像發生過什麼也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只剩下兩邊懸挂的報紙微微抖動的嘶啦聲在耳邊,恍若未聞。王璜生試圖在這件影像作品中製造出一種對日常現象的抽離、撕裂和解構。這可能也是他介入真實的另一種方式。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