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中國瓦當書法的沿革與發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26 14:52:16 | 文章來源: 新浪

五、宋、元、明時期

宋、元、明三代和唐代一樣,一般藝人、學士跟著皇帝走,皇帝喜歡什麼,就創作什麼,致使瓦當走入低谷;另外,從宋朝開始樓閣建築裝飾由過去的瓦當轉變為磚雕,石鏤、琉璃瓦等,沖淡了瓦當作為裝飾品的地位,瓦當無發展之地,於是漸漸停滯下來。

但是元朝少數民族政權,在瓦當研究使用上繼承了漢代匈奴民族的技藝,在瓦當中採用雲龍紋為主,兼有家籬、獸紋等,文字瓦當沿襲漢代“單于和親”瓦當模式,字體以漢字小篆和蒙古文為主,結構嚴謹,字體多變,用筆奔放,筆意與秦漢瓦當相倣。

元代瓦當多發掘于元代古城,文字瓦當多為四字,以吉語為主,如“單于和親”、“常山長貴”,特別是“常山長貴”此枚瓦當,周邊寬闊,周緣為多變之邊,內圓為細線,正中有一個圓圈,內為素面大黑點,字格呈長方形,在每一方格間有雲紋,圖案與文字相映成趣,別有一番風味。

六、清朝時期

瓦當發展到清代又出現了轉機,特別是康乾盛世時,繼承、回復前人的瓦當技藝,各種紋飾瓦當重新面試,花樣繁多、林林總總。這一時期的瓦當紋飾歸納起來主要有四大類,即獸面紋、蓮花紋、龍紋、文圖合一類等。

清代繼承和發展了歷史上的瓦當技藝的基礎上,創造出許多更精美、更細膩的紋飾。在龍紋瓦當中,以琉璃龍紋瓦當為主體,這種瓦當圖案構圖新穎,種類繁多。同時挖掘了紅山文化玉豬龍造型,繼承了四種瓦當中青龍之形態,有龍首居中,龍身雖瓦當圓輪而伸展,成團龍狀;有的龍居上中,龍身呈“s”形,左右擺動;有的只突出龍首,龍身細小,呈遠來之勢;有的一改正面龍的造型,龍首呈俯視之態,龍在環圓中擺動,呈遠處奔來之態;又有的瓦當四龍盤攪狀,龍首龍尾難分,其意境讓人撲朔迷離。這一時期的龍紋琉璃瓦當建築物遺留不下幾十種,由此,可以看出康乾盛世瓦當的紋飾是多麼豐富,多麼輝煌,根據今日龍紋琉璃瓦當存在的現實表明,清代龍紋與瓦當藝術不論在構圖、造型等方面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是清以前各朝代無法比擬的。

清代瓦當的蓮花紋是多樣的,其主要有以下兩類,一類是俯視圖,一類是側視圖。俯視的主要有寶相花和多瓣蓮花圖等。側視圖有六瓣、七瓣、八瓣、九瓣和多瓣蓮花表現形式。清代的蓮花紋瓦當構圖十分精細,一般以正面花瓣為中心,組成浮雕式蓮花紋飾,四週配有蔓草及小波紋,凸顯雍容華貴,五彩繽紛。這一時期的蓮花瓦當紋飾,相當豐富,據考證記載,近七十余種,這個數字在歷代中是少有的。

獸面紋瓦當、文字瓦當、金石瓦當在清代也經常使用,但數量不大,品種不多。這裡不再贅述。

解放以後,由於受政治和建築過程中左傾思想的干擾,瓦當夾著明清之後的余輝徹底消亡了。一時間建築又回歸素面時期,大量板瓦、平瓦的使用,使得瓦當不再有使用的功能。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建築材料的更新升級,輕鋼結構的玻璃瓦以及鋼板製成的瓦走上了歷史的舞臺,而傳統的瓦當也成為修復古建築、研究瓦當書法與古代藝術,不可多得佐證。對瓦當的研究早在宋代就已開始,今天研究瓦當的藝術對於探求我國古代與當代的美學思想,挖掘瓦當的藝術風格及表現手法,以及了解瓦當藝術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上一頁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