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涉及城市承載力和多方利益
對於不在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稱為“異地高考”,許多人並不贊同。3月7日,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討論時,袁貴仁部長再一次被記者追問,他明確強調:“不贊同‘異地高考’這個詞。我們只是想辦法讓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接受義務教育之後接受更高的教育。允許非戶籍考生參加高考是大的方向。”
為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一直在進行高考改革方案的擬訂。2010年年底,國家教改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對高考改革方案進行調研,在16個專題中,包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辦法”。也就是説,高考改革方案包括考試、評價、招生等多方面內容,非戶籍考生在居住地參加高考只是其中一部分。
據參加過教育部組織的相關專題調研的一位教育界人士透露,這一部分已經討論過多次,幾次成文,多次修改,是討論最深入、情況最複雜、耗時最長的一部分內容。對於民間的一些建議,並不是沒有可取之處,只是家長從自身情況考慮,有些簡單,其實涉及各個地方的社會管理、教育投入、土地徵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地方政府擔心的是,一旦放開高考政策,會給當地帶來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並造成較大的人口壓力。其中以北京、上海、廣州等資源集中城市最為突出。
以北京為例,近幾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逐年減少,但是從2013年開始,由於“金豬寶寶”、“奧運寶寶”等2007年、2008年出生的嬰兒進入學齡階段,入學人數將大量增加,據初步測算,2014年北京市將有18萬人入學(2009年只有7.2萬人),那麼這些孩子之後各個教育階段的教育資源都需要加大投入。有人提出,等這批孩子考大學時,北京的錄取率還有沒有目前這麼高,就是一個未知數了。
在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看來,關於非戶籍子女在居住地高考政策的制定和發佈過於遲緩,潛在的原因是各地的資源與人口的矛盾。異地高考不僅是在什麼地方考試的問題,而是與考試製度、錄取方式密切相關。而目前整個高考改革方案都處於停滯狀態。
2011年7月5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曾有一份《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出臺,提出,“戶口在外省、但在湖北省內高中就讀的應屆高中畢業生,只要高中三年學籍註冊在湖北,均可在湖北省內學籍所在地報名參加高考。將從2009年秋季入學、2012年畢業的高中畢業生開始實行。”
可是,當年10月26日,湖北省發佈有關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的通知,報名條件仍為“具有湖北省常住戶口的中國公民”,外省籍學生仍無法在2012年實現異地高考。
也有人提出,如果恢復高考統一命題,異地高考就會名存實亡。
早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向社會徵詢意見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就組織專家學者,多次討論,起草了一份《民間高考改革方案》。其中,以“受教育者的權利”為出發點,提出構建新的考試與招生制度,尤其注重促進學生和學校的雙向選擇,保障促進教育公平,切實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等基本價值取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提出要以擴大考生的選擇權、落實高校招生自主權為核心,建立以統一考試為基礎的多軌道、多樣化的考試製度和錄取制度,實現考生自主選擇考試、自主選擇學校、多次錄取機會。即:“統一考試,分層多軌,自主招生,多次錄取,公平公正”。
但是“統一考試”並不可行。目前已經16個省份進行自主命題,其中一部分省份由於自身力量問題,難以保證持續的高品質,明確表示願意回歸統一考試。可是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自主命題多年,強調多樣性和特色,不願回歸統一命題。
異地高考門檻有多高,如何防止投機?
在北京,當教育部對異地高考明確表態以後,一方面是備受折磨的非京籍家長看到一絲曙光,一方面是一些北京戶籍家長擔心自己孩子的競爭會加劇,有些網上討論甚至言詞激烈。
由於教育資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計劃指標投放不均,全國各省(區、市)有高考分數“高地”“低地”之分。一些以北京、上海、天津為首的大城市,因為高等教育資源集中,歷年來考生錄取率較高。而一些人口較少、錄取率較高的西部省份也嚴防“高考移民”。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擔心異地高考政策一旦出臺,會引發很多“投機者”奔赴“低地”,甚至引發新一輪“高考移民”。由此,異地高考放開多大程度,門檻多高成為最集中的兩個焦點。
袁貴仁曾經透露,門檻設置應該考量下列因素:流動人口在輸入地的居住時間長短、納稅情況以及隨遷子女在輸入地的教育完整性。
有京籍家長在網上建議允許外地戶籍學生在京參加高考的條件為:學生有北京從小學到高中的完整學籍證明;父母必須有10年以上的北京工齡,包括社保和工資納稅證明,不能補繳;住所證明:房産證或者10年以上租房證明(有街道+6人以上本地鄰居證明+信件郵戳證明);獨生子女證。
在京籍家長聚集的E度論壇網上有人發問:“什麼是父母有‘工作’,誰來界定?連續納稅、固定住房,這些由哪個部門來審核,會不會將來又催生一個辦各種手續的黑色鏈條?”
楊東平認為,這些京籍家長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這也是管理部門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如果把連續學籍的期限合理拉長,就會扼制一部分投機行為。關鍵是要儘快出臺政策,否則永遠邁不出第一步。
山東新出臺的高考改革政策規定,凡在山東省高中滿三年的非戶籍考生均可享受戶籍考生待遇。一位曾經參與向教育部遞交公開信的家長志願者認為,因為山東是高考“高分”大省,加上高等教育資源比較充足,連續幾年高考錄取人數遞增,可是適齡生源卻在減少。因此山東的政策對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可能不太適用,但可以把門檻適當提高,要求父母在當地工作、居住的年限拉長到四年、五年,甚至更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