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全國異地高考即將破冰 三大焦點問題待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3-09 10:35:37 |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解決異地高考的問題急待解決。CFP供圖

 

我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情況。CFP供圖

 

3月3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式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關於異地高考的問題,教育部正鼓勵各地儘快推進,現在到最後的衝刺階段了,用不了10個月就會出臺相關政策。

他同時表示:“異地高考是有條件的,除了考慮城市承載能力外,還對家長和孩子有一定條件要求,家長要在當地有工作。涉及很多情況,比較複雜,有些城市可能難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為此正在積極協調,鼓勵各地儘快推進。”

此前,山東省在全國率先突破高考戶籍限制,出臺政策,明確從2014年起將允許非戶籍考生在山東參加高考。袁貴仁表示,教育部醞釀中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與山東出臺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進一步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臺有關允許異地高考的時間表。

兩會剛剛開始,此番表態無疑引起巨大反響。兩會期間,異地高考成為一個熱點,引起各方討論。

全國異地高考即將破冰,已無疑問,但異地高考的門檻如何設置、如何兼顧本地戶籍考生的正當權益、實施的時間等三大焦點問題仍需要明晰的答案。

異地高考政策久拖不決

其實,這不是袁貴仁部長第一次表態。2011年全國兩會上,袁貴仁就明確表示,對於流動人口子女在就讀地參加中、高考問題,“很快會有一個方案”,“目前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

有了這一信號,在北京長期工作居住,但因為孩子無法在京高考而焦慮的家長看到了希望。

2011年3月24日,20名在北京的學生家長向教育部學生司工作人員遞交了“學籍與戶籍分開,以居住地和學籍確定高考地的建議方案”。這些家長都是外地來京工作多年,孩子當中大部分在北京完成了小學、初中教育,馬上面臨高考。

2011年10月,他們又向社會公開了民間版的《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方案》,並遞交給教育部。這份方案提出,不再把戶籍作為高考報名的限制條件,高考報名資格依據學籍和父母經常居住地的標準認定。具體措施是隨父母在經常居住地上學,至高中畢業3年以上連續學籍的,高中畢業即可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和錄取。對於北京、上海等情況較為特殊的區域,方案中也有明確設計:隨父母在經常居住地上學,至高中畢業有連續4年以上學籍的,高中畢業即可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和錄取。

之後,這些非京籍家長每個月到教育部信訪辦提交公開信,希望能夠得到明確答覆。同時,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家長志願者自發組織,在地鐵口、廣場等公共場所進行社會宣傳,目前,已爭取到接近10萬人次的公眾簽名。民間版《隨遷子女輸入地高考方案》就是他們在調研、徵求意見,組織專家學者、家長、媒體記者召開研討會的基礎上擬成的。

不過,這些努力沒有帶來任何進展。其中,有些孩子已經進入高三,有的與父母分離回到幾乎沒有生活過的戶口所在地,以社會報名的方式參加當地高考。有的只好選擇出國。

一位網名為“網上游”的母親,孩子在北京一所知名中學讀書,成績在班裏排在前幾名,是北京市級三好學生。由於沒有北京市戶口,經過痛苦的考慮,這位母親無奈地決定讓孩子去讀一所民辦學校,準備將來出國讀書。因為小孩從一年級就在北京讀書,老家的教材與北京不同,孩子回去參加考試也不可能有好成績。

“教育部曾表示要在2011年年底前出臺相關政策,但是一直沒有出臺,對我們的信訪也沒有明確的答覆。”一位家長志願者用“忍無可忍”來形容已經到了承受極限的心情。

1   2   3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