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東坡試履圖》1921年作 108×38釐米 設色紙本
民國30餘年中,全國各地及海外留學生組織的各級各類美術社團就多達300余個,這在幾千年的中國美術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為數眾多的美術社團的存在及其活動,對民國畫壇格局産生了近乎決定性的影響。
美術社團的大量涌現,是民國美術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據許志浩《中國美術社團漫錄》等相關資料的不完全統計,民國30餘年中,全國各地及海外留學生組織的各級各類美術社團就多達300余個,這在幾千年的中國美術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為數眾多的美術社團的存在及其活動,對民國畫壇格局産生了近乎決定性的影響。
民國初期的畫壇,上承清代“以地別為派”的余緒,以大城市為中心,形成了地域性的繪畫群體。就全國而言,民初有三大繪畫重鎮,即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地域性繪畫集群與繪畫流派的形成,與繪畫社團的大規模涌現是分不開的。換句話説,繪畫集群、流派是以社團組織為紐帶和中心而聚合在一起的。比如説到京派繪畫集群,人們馬上會想到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中國畫學研究會和湖社畫會這樣的繪畫社團組織。海上畫派,則成員眾多,名家輩出,曾先後出現了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豫園書畫善會、宛米山房書畫會、清漪館書畫會、東方畫會、天馬會、晨光美術會、藝觀學會、蜜蜂畫社、中國畫會等上百個畫會組織。而地處南方的廣州,最早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禮,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高氏兄弟(圖1)與陳樹人等人的努力,為廣州在近代畫壇贏得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以“清遊會”“春睡畫院”及“國畫研究會”為大本營,分別形成民國嶺南畫壇上新舊兩派藝術力量,他們彼此間的矛盾與鬥爭,共同推進了嶺南繪畫藝術的發展。可以説,正是這些林林總總的美術社團,共同構築了民國美術發展的總體格局。
民國美術社團大量涌現的原因
民國時期美術社團大量涌現,是近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一)政治因素的影響
從政治層面看,帝制的覆滅,民國的誕生,為美術社團的産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契機。劇烈的政治變革讓文人學者及書畫家們無所適從,持續的社會動蕩和無休止的戰亂又使他們感到迷惘和失望。因此,大批從滿清政治舞臺上退下來的前朝官僚和仕途受挫的文人,紛紛轉而成為專業的或“票友式”的書畫家,以書畫自娛或謀生。而面對國家民族的危亡,個人政治前途的迷茫與失意,民國時期的書畫家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求政治和藝術上志同道合的知音,更渴望在自己的組織內討生活,書畫家們結社組會的願望也就更加強烈。
此外,近代兵燹戰亂之中,大量珍貴書畫文物遭受破壞紛紛流失,這也是促使畫家結社的重要原因之一。自鴉片戰爭之後,社會動蕩,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歷代的法書名畫進行瘋狂的巧取豪奪,而政府內外交困,往往無力顧及於此,嚴峻的危機中,廣大的愛國美術家空前地團結起來,他們希望借助社團和群體的力量,在動蕩時局下,最大限度地保護古書畫文物,並藉以弘揚民族藝術,振奮民族精神。如上世紀20年代初,吳法鼎等人在北京創辦“古藝術保存會”,其主旨就在於“藉以研究和宣傳中國古代藝術的價值,呼籲當局和廣大民眾珍視文物,保護文物”。1924年由黃賓虹、王震(字一亭)(圖2)等人發起成立的“上海中國書畫保存會”,更是以保存書畫為己任。該會成立之初就針對“日人對我中華國粹,幾購買一空,流於東海,不可勝計”之嚴峻形勢,呼籲和號召國人“無論何國人士,以重價購我國粹,一概勿賣,籍資保存”。
當然,政治因素對美術社團的産生、發展最直接最重大的影響,莫過於那場曠日持久的抗日戰爭。抗戰爆發後,原先美術社團比較集中的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等地相繼淪陷,許多社團活動被迫停頓或在無形中解散,包括書畫家在內的大批文化工作者紛紛西遷,疏散到西南、西北等地。為支援和宣傳抗戰,重慶、延安等地興起了數量眾多的木刻和漫畫團體,這些美術團體,既推動了美術創作的繁榮,又為抗日救亡運動做出了卓絕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