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窺探書法創作與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學書法有八個字是要記住的:一曰興趣,此學書之動力也;二曰勤奮,此學書之保障也;三曰悟性,此學書之羽翼也;四曰路徑,此學書之方向也,四者相輔相成。古今大家,概莫能外。
中國書協成立30週年來,由小到大,取得了長足發展。2009年中國書法“申遺”成功,為書法篆刻藝術的繁榮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書法事業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可以説已進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今年也是我從事書法藝術70週年,結合我多年的實踐經驗,對書法創作與發展中的幾個問題談談一孔之見,懇望得到大雅方家批評指正。
《青川木牘》
一、正本清源,臨立變創
在推動書法事業前進的過程中,要走繼承和發展之路,這恐怕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我們要大力提倡繼承和發展,要反覆地、明確地強調,在繼承的基礎上講發展,在發展的前提下講繼承。繼承和發展具體怎麼操作,就要記住四個字:“臨、立、變、創”。“臨”和“立”是個大的階段,“變”和“創”也是一個大的階段。“臨”是師法于古代碑帖,求形神俱像;“立”是得到碑帖範本的神韻為己所用,奠定書法的根基;“變”是要多看多讀多聽,廣泛吸取眾家之長,不囿成規,漸具自家風貌;“創”是要融會貫通,取精用宏,寓學養于點畫之中,得風神于筆墨之外,自開一格,卓然成家。這是我總結出的學書道理,也是古往今來眾多書法家成功的規律。通過學習臨摹別人的東西使自己書寫得法,立得住。如果沒有臨摹,或者説是沒有認真臨,實際寫的還是自己的自由體,是立不住的。一些人寫了好幾年總是不進步,實際他是沒有認真臨過好東西,甚至沒有臨摹,拿起筆來就是自由體,寫鋼筆字、鉛筆字是什麼樣,拿起毛筆來還照樣是什麼樣,這不是書法。書法是書中有法,這是書法最根本的道理。我們平時寫字,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是不講法的,認識就行,有些人寫字別人還不認識。這種自由體就像是一條毒蛇,纏住你的手揮之不去,要想使書寫有法度,看上去有美感,就要按照古人留下的精品認真地進行臨摹,對照一本帖深入地臨摹,在寫的過程中還要加強“悟”和“記”的能力。只有這樣,寫字過程中才會慢慢去掉自由體,寫出來的字受看,被人們喜歡。這只是第一個階段,光臨別人的東西還是沒有出息的,還要進入第二個階段,就是要有變化,由真臨改為意臨,既有帖上的東西,又有自己的東西,還有通過讀帖雜糅進來的東西,這樣就可能出現一種新的面貌,也就是創新,寫久了以後就形成一種“體”。歷史上真草隸篆已經定型,我們在書寫風格上進行變化創新就行,哪怕是微小的變化並有特點,就是一種創新。那種故意以狂怪和醜陋作為創新特點的書寫,我是不敢茍同的。隨意一揮、不動腦子、不用力氣,這種風氣對年輕人甚至是一部分中老年人都是衝擊,這不是個好現象。這需要書法組織、書法老師正確地引導,首先他們自己要走“臨、立、變、創”的繼承發展之路,才能引導公眾和學生走這個路子。
我在《論書斷語》中寫過這樣兩段話,就是想説明掌握書法之法並非易事:高低雅俗,乃鑒賞書藝之大要。近觀時書,流行一體,多以變態面目出現,結字扭曲,支離光怪,施筆草率,點畫狼藉,背離法度,放蕩不羈。因上手快,極易見效,便趨之若鶩。從者頗眾,略觀其形,大有千篇一律之勢,掩上名款,則眾人一面,如出一轍。為書之事,重在投入,貴在個性,猶貴求精。若以省時少力而希圖成器者,未之有也。書貴文氣、雅氣、靜氣。古人作書多清純靜穆,韻足可觀。而狂怪野躁者,則俗不可耐。唯正本清源,才能共步書壇清明之域。
《儀禮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