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李鐸談中國書法教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19 09:18:52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報

四、“力”之芻議

時常遇到一些愛好書法的朋友或請教、或探討有關書法中“力”的問題。的確,“力”、“力度”、“筆力”等等,是書法中經常涉及而又無法回避的問題。

比如,人們經常這樣説:某某人的字用筆“力透紙背”、“力能扛鼎”、“力拔千鈞”等等,而且,有沒有力度,筆力強與弱,已然成為品評書法高低優劣的一個前提。那麼,究竟這個“力”是怎麼一回事呢?歷來觀點不相一致,各有各的理解與認知。

其中,有一個人人皆知的説法,就是“中鋒説”,認為:只有中鋒行筆,才能“萬毫齊力”,才能“力透紙背”,一切“力感”,由此而生。我以為並不儘然,中鋒行筆固然能使線條點畫産生“力”,但不是唯一的筆法,我們看古今大家的作品,並非全用中鋒,有許多是側鋒寫成的,也照樣有力度,有的反而更見一種爽朗峻厲的韻味。有一位我很熟知的同志,書畫印三藝並舉,他寫字就很有一套自己的辦法,特別善於用長毫側鋒書寫,甚至用小筆寫大字,以畫、以印入書,拓展方筆意識,寫得很見力度,線條極富彈性,許多人愛不釋手。一般來説,除了篆書,特別是寫傳統的鐵線篆需要筆筆中鋒外,其他書體的用筆方法已很豐富。米芾早就説自己的字是“八面出鋒”,他對“力”與筆法的關係,認識已是相當超前和深刻。

那麼,是否能把這種“力”與人固有的力相提並論呢?顯然不是一回事。如果這樣,可以設想,誰的體格高大,誰最有力氣,誰寫出的字就最有力了,那麼舉重、摔跤健將,也就成了當然的書法家。事實恰恰相反,寫出蒼勁有力的字的,很多是年事已高的老人,或者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幼。

由此看來,書法上的“力”,應是一種特殊行為的結果,我姑且稱之為“悟性之力”。

首先,它是一種視覺感應,是線條點畫進入視覺後,經過分析綜合,而産生的一種心理反射、心理現象。它的特性在於“感覺”、“感知”,或“想像”、“領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可意會難於言傳。古人對此,也多是借用“萬歲枯藤”、“高山墜石”、“銀鉤鐵畫”、“壯士拔山伸勁鐵”、“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等等一類的字句去形容、比擬,可見,“力”的本質應是書寫者在一種特有的審美活動中,通過“悟”所化成的一種心手相應的藝術之力,亦即悟性之力。

其次,“力”表現為一個運動的過程。書法可以理解為是線條的組合運動,是線條的藝術化,只有藝術化的線條才具有觀賞性和審美價值。那麼藝術之線應是生動的、活潑的、多變的,而不是均勻的、平衡的、呆板的。它不可重復,不可複製,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裏是什麼就是什麼,不能更改。從這點説,書法的線條,可以載負人的精神與情感,從中亦可以窺見到書家的心境與情緒變化。黑体字、倣宋体字,只適用於印刷、出版而不能成為藝術,也恰恰在於此。

再者,“力”有賴於書寫的技法。同樣的一條線,出自書法家之手,就有立體感,就有力度,反之則無。這反映了駕馭筆的能力,和對技法掌握、運用以及熟練的程度。所以,學書,不能不研習筆法,不能不對已成為程式的提、按、轉、折,抑、揚、頓、挫,入鋒、出鋒等用筆方式作反覆的訓練,以達到精熟和運用自如的程度,否則,“力”的表現是不可能的。實際上,通過訓練有素的書寫技法,將自然的力(自然界運動中表現出的諸種現象)和人類固有的力(生命、體力、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進行抽象與提煉,使之轉化為藝術的“力”,這個“力”便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人的藝術創造活動最高級的體現。其中,“悟”是由自然之力轉化為藝術之力的魂,沒有“悟”,這種力的轉化是難以形成的,因而書法中之力也是難以體現的。

徐渭 《草書七絕》


此外,“力”也是人的精神活動的外現。在具備了嫺熟的書寫技法的前提下,“力”的深度、廣度與高度,不同“力”的特點,則與書者的胸懷、氣質、性格、修養、興趣、愛好有密切關係,甚至能夠展示人格的魅力。顏真卿一身浩然正氣,他的《祭侄稿》是在一種極度悲憤的情調下揮成的,自有一種“寧為玉碎”、沉鬱悲壯的震撼力。毛澤東的詩詞手稿,更是展現了一位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寬廣胸懷,書風豪邁超塵,氣勢宏闊磅薄,具有強大的振奮力和感召力。

由此可見,書法中的“力”是一個具有深厚內涵的美學範疇,值得好好研究,不是一兩句話説得清楚的。我的認識和體會還很局限、膚淺,甚至有誤。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憑著大家的實踐和多方人士的探討,一定會使對這一問題的認識朝著更加深化和全面的方向發展。

五、德才兼備,健康發展

我們常講書法家、藝術家要德藝雙馨,我認為,德藝雙馨不是沽名釣譽所能獲得的,更不是經過炒作被推上光榮榜的。德藝雙馨,是一個人經過若干年的思想修養和品質昇華,再加之不懈的刻苦鑽研、進取努力以精進業績,使自身的技藝水準達到出類拔萃的高度。而他的信譽和聲望,也能得到民眾的認可並讚許。德藝雙馨者,是國家和民族的驕傲,是百姓中的精英,更是國家建設的棟樑。要正確把握德與才的辯證關係。德是才的統帥,決定著才的作用的方向;才是德的支撐,影響著德的作用的範圍。與才相比,德始終是第一位的。只有把自身的價值實現和藝術追求融入為黨和人民事業的不懈奮鬥之中,才能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人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要真抓實幹、敢於負責、銳意進取。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説老實話、辦老實事,埋頭苦幹、不事張揚、作風正派、情趣健康。在目前社會環境比較複雜的情況下,這方面修養顯得尤為重要。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老老實實説話,不要裝腔作勢、故弄玄虛,這樣的書法家、藝術家在德的方面才是過硬的。這也是書法藝術健康發展的前提,沒有良好的道德修養,一切無從談起。

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

   上一頁   2   3   4   5   6   7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