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學院教育中造型語言的生存境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04 09:55:08 | 文章來源: 藝術國際
   造型語言研究在學院教育中的意義

  造型語言的研究在學院教育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文藝術與科技學科不同的是,血緣相傳重於基因突變。一般而言,學院在任何歷史階段的社會發展平穩期都是傳統的繼承者,也是那個時代文化系統的重要穩定器,學院的職責就是傳授自身所在時間節點之前歷史積澱下來的主流技術語言,並維護這些已經獲得社會認可的語言樣式。當然,由於當權者的利益驅使和思維慣性,他們並不情願見到對當下語言系統的穩定産生威脅的任何挑戰。因此學院教育變革的因素往往來自外部,需要新的觀念和外在力量的介入,而且還需歷史機遇。例如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所創建的作坊式學院,在引入了透視和解剖的科學後,才有後來古典主義藝術的輝煌;又如二十世紀初的包豪斯學院,以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雖然在現代主義藝術的大潮中均屬曇花一現,但都影響了中西方當代藝術發展的進程。這種影響力在於,學院從知識和技術的傳授轉變為學術創新的中心,這種轉型,是洪堡“傳授知識與創造知識相統一”的現代教育理念的體現。

  造型語言的研究本是美術學院的責任所在,但“重提”意味著不得不承認學院教育早已疏于職守。事實上,長期以來官本位的誘惑讓人趨之若鶩,學術在權力面前毫無尊嚴,因此本人認為當下的教育改革是一場充滿變數的利益博弈,具體到本學科,只有當造型語言的研究和創新重歸美術學院的基本職責之時,今天的努力才可能會有正果。此外,除了這層大的因果關係,去行政化的美術學院教育是否成功,是否一流,本人以為也得要看是否具備如下五個要素:1、場域:學院的變革剛好處在一個時代産生巨變的前期,新觀念、新思潮已風起雲湧;2、教師:一群志同道合,銳意創新的藝術家和理論家在新的學術平臺聚集;3、決策:當權者本身就是大藝術家或大知識分子,少有官場惡習,多的是知識分子的人文胸懷和時代責任(這是教育去行政化的最大體現);4、工具:他們都擅用兩支筆(文筆和畫筆),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相互支撐、彼此印證;5、表現形式:作品具有學術感召力和時代特徵,承上啟下,且語不驚人死不休。

  歷史的經驗是,任何社會系統的改革必須先讓一切良好的願望付出代價,改革的先行者往往都是犧牲品,成功之後的歷史之河會自動填平裂溝,新的當權者亦會在慣性中自動維護那些具有穩定性的東西,因此只有當改革創新成為一種常態時,而且只有當本學科的基礎研究成為恒定的學術目標時,教育才可能走在社會的前列。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