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學院教育在當代·基礎與專業教學研討會”在西安美術學院四樓會議室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徐冰教授帶隊,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造型學院、附屬中學等院係負責人,以及西安美術學院各係、教學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共計三十余人參加會議。西安美術學院院長王勝利教授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與會專家均做了精彩的主題發言,並就所涉及的諸多問題分組進行了討論。會議由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基礎部主任高天雄教授、西安美術學院教務處處長賀丹教授共同主持。
現將此次會議部分發言紀要整理如下,以饗中國美術教育事業的關心者。
王勝利(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首先熱烈歡迎中央美術學院徐冰副院長帶領一行來研討當代美術教育,中央美術學院院長如此大規模地帶著這麼多二級院負責人到西安美術學院來尚屬首次。西安美術學院在解放初期的時候就有很多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老教授任教,實際上就是把中國的徐悲鴻先生的教育體系和教育思想帶到了西安美術學院。
素描展不僅僅是素描問題,而是一個造型問題,一個美術學院的學生終生進行繪畫學養和藝術思維方式的一種教育。素描教學是造型觀的教學,是一個藝術認識的教學,是一個審美的教學,這個教學不僅是作為基礎。中央美術學院素描展策劃分了三個部分,一個是素描作為基礎,一個是素描和創作的關係,還有一個是素描和藝術人生的關係,我覺得這三部分總結得非常好,這個展覽的意義在於以素描教學為切入點,總結和分析了中央美術學院60年來的素描教學傳統,梳理過去,是在未來的立場上研究學院美術教育的發展。此次研討的主題是學院教育在當代,我們不僅要討論素描問題,還會涉及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問題。
中國的美術教育應該説體系的建立和體制基本上都是從西方引來的,因為中國以前是沒有美術學院。什麼叫中國美術教育體系,各個學校都對自己各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討。比如説西安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是不一樣的。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美術學院都是民國時期建立的,歷史都比較悠久。西安美術學院和四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都是與共和國同齡,都是延安魯藝的分支。這三個學校傳統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不一樣,實際上是地地道道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建立的藝術學院。所以我們的傳統要承接這麼幾個方面:一是博大深厚的周秦漢唐傳統文化;二是豐富多彩的中國民間藝術;三是光榮的延安革命文化;四是當代“長安畫派”與“黃土畫派”。黃土畫派是在西安美術學院建立的,他有自己完整的體系,有自己的藝術特色和藝術思想。所以一個學校要有自己發展的軌跡,要有自己的傳統和自己的特色。
西安美術學院在構建中國美術教育體系,針對西方體制當中的一些問題,這些年來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以四大基礎——①繪畫基礎,②中外美術史、美術理論基礎,③書法基礎,④民間美術基礎——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拓展了中國的美術院校專業教學的課程建設。
中國的美術學院基礎的課程體系是兩大類:一是繪畫,二是史論。繪畫包括國、油、版、雕、設計類等專業美術課程;史論是中西方美術史與美術理論。我們在這傳統的兩大類課程體系中拓展了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民間美術,增加到基礎課和必修課;一個是把書法作為全院的必修課。這個改革,使得傳統的兩大類成為四大類的課程構成,其主要的意義在於強化了中國主體文化觀念和全面素質教育的體現。
第二個方面,中國雕塑進課堂。
我院率先將“中國雕塑石膏像”進入所有專業基礎課教學的課堂,打破西方雕塑長期統治基礎課的格局,使學生從基礎訓練伊始,就建立對中國文化精神與造型審美觀念的全面認識,從而使中國特有的造型規律、美學原則、藝術風格深入藝術思維。中國雕塑進課堂是構建中國特色美術教育體系的重要課程改革。
第三個方面,關於美術學院的定位問題。
半個世紀以來的中國美術教育,幾經變化,人才培養目標幾經修訂,就是為了不斷變化的社會對於美術人才提出的新問題新要求。辦教育應開拓視野,不斷加強對外交流,不斷提高美術專業教育內涵發展的新途徑,在教學體制、模式、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積極改革創新,有效實施,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美術教學課程體系改革,以堅實的教育成績和豐碩的創作成果,培養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具有文化創造利於社會適應能力的美術人才。通才教育與精英拔尖人才培養兩條腿走路,是藝術院校特點,符合藝術人才的培養規律。西安美院一方面為青年人走上藝術道路奠定基礎,更重要的還是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培養有用的、具有審美素養的實用性藝術人才,為文化建設作貢獻,這是美術院校必須擔當的社會責任,我們要用行動回答“中國強大背景下學校有何作為”這個時代的命題。以多學科綜合美術專業教育為框架,以高水準高品質的教學、創作、科研成果為核心,人才培養堅持“通識人才”與“精英拔尖人才”並行的教育模式。
現在全國700多所本科院校裏面有400所都有美術專業或者二級院,擴招帶來以大為美的觀念,大躍進的教育給中國危害特別大,沒有人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研究。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教育界很熱的話題“錢學森之問”,他提出來中國的教育為什麼始終培養不出來傑出人才?很值得我們深思。我們西安美術學院辦學提出八個字“求真務實,內涵發展”。“求真務實”是秉持科學精神,“內涵發展”就是不做表面文章,追求深度和品質。
第四個方面,從工作室制入手,研究教學體制與方法的改革。
美術院校現在實行的是五種模式工作室制——4年一貫制、1+3模式、2+2模式、3+1模式、1+1+2模式,開展多元化、個性化教學,一直是工作室制改革的基本點,其教學理念及改革思路,離不開專業方向的實踐定位,離不開建立工作室的專家本人的學術導向,更不能脫離開學院整體的辦學特色。工作室改革的優點在於能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和學術專長,能使學生在一個較長的時間,系統、深入地學習、理解、傳承某個專業或專業方向、藝術流派或某種藝術理念,培養專業能力精深的美術工作者。改革的核心是切實推進精英教育和普及教育並行,純藝術和實用美術並進,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並舉,傳統文化與當代意識並重的美術教學體系。工作室改革的過程就是學院特色發展的過程。西安美術學院工作室制的改革,充分發揮各專業與專業方向的優勢,齊頭並進。
中國畫係注重繼承民族傳統併發展“黃土畫派”與“長安畫派”的優秀傳統,尤其要重視挖掘與發揮劉文西的學術成就。劉文西作為自徐悲鴻、蔣兆和之後,對中國當代人物畫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繪畫大師,他以嚴謹的造型基礎為根本,熟悉人,嚴造型,講筆墨為指導思想,劉文西先生創立的工作室,定位人物畫創作課程為主體,形成了以“黃土畫派”文化為主體精神的國畫教學體系,應該説在全國具有較強的社會影響力。油畫係專業風格工作室圍繞“中國新寫意表現性繪畫和現當代繪畫”這兩大方向來構架課程體系。版畫係以其“國際版畫工作室”,打破國內外界限,建構國際化學術交流的平臺。版畫係是國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也是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設計係、環境藝術系、服裝係、影視動畫係,積極採用“項目型”、“過程式”、“實戰型”課程教學,擇取富於區域特色的並可實施的項目,鼓勵學生參與學校承擔的各類大型社會公共藝術建設項目,形成“教-學-用”的有機互動。工藝美術系將中國美學特徵與地域文化特色納入教學體系中,全面繼承編織、陶瓷、漆畫、秦繡等傳統工藝美術技藝。
這兩年,我們對已實行了十年之久的工作室制進行全面的梳理,並重新定位,力求在專業基礎與專業方向的銜接上不斷進行細化,對課程尤其是造型基礎課的設置與安排上,要充分利用美術學院的造型優勢與創意優勢,一方面,不斷地夯實傳統造型類專業的基礎能力,另一方面,積極探索藝術設計、新媒體、藝術教育等專業的“造型基礎概念”,合理安排新內容、設置新教學環節,使學生在今後專業方向學習時奠定更加牢靠的基礎。同時,還注重拓展新專業、新方向,十年來快速發展的社會對美術教育提出新需求,出現不少新型專業,它也是我們這次工作室改革的重要課題。
還有一個是關於當代性的話題,在創作裏面回避不了,在教育裏面也回避不了,學生都在關注什麼是當代性,中國的當代藝術究竟是什麼東西,這些都要思考,這都是一些命題。中國的當代性應體現中國的文化精神,中國的審美特性,中國的藝術標準,中國的時代特徵。石濤説筆墨當隨時代。對當代性的誤導與認識上的誤區,致使藝術創作和美術教育陷入很大的盲目性,要匡正對當代性的認識,要倡導正確的當代性觀念,藝術創作和教育才能有發展。
我把我們的一些思考和方法,結合這次討論先簡單的説一下,下面有請徐冰院長講一下。
徐冰(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從教學的角度把藝術教育問題的前後關係和背景,由兩個學院教學第一線的專家、教師來討論,説實話還是第一次。
我們這個會實際上是由中央美院素描60年這個話題引起的,我們是把中央美術學院60年素描的整個過程做了一個梳理。很多人看了覺得他作為美術學院畢業的學生非常驕傲,因為這個學校的功底太深厚,而且真是一種很嚴謹的脈絡傳承過來的。另外我們還找了一些作者現身描述和回憶當時畫這張畫的情景,這個也是對教學研究非常有意義。我們又開了幾個研討會,一個研討會是學院本身的新老藝術家的對話,還有一個研討會是請了校外的很多比較當代的,或者説比較前衛的,影響力比較強的藝術家搞了一個素描為題的聊天會。很多人談到這樣的一種學院教育對他們後來的工作和他們的藝術,和他們整個的人生觀有什麼樣的幫助。很多人從這裡面看到一種受制約的、或者説受限制的、一種被激發出來的創造力。
中央美術學院確實也有很多壓力,確實有很強的傳統,但是由於大美術的發展,造型學科怎麼發展,事實上美術學院本身都有一些壓力。我覺得我們要了解今天中國的藝術現象和了解中國今天的藝術是怎麼回事,事實上必須要了解我們的過去是怎麼回事,因為我們習慣了總是把我們的藝術和創作與西方進行比較。這是由於西方文化的強勢讓我們的思維總是和他們進行交流,但是我們實際上沒有太積極地與我們過去的經驗和過來的背景進行比較。
我們現在梳理過去素描的歷史和經驗,實際的目的確實還真的不是為了梳理過去的60年,實際上是為了將來的60年。中國歷史教育其實基本上是西方藝術教育的體系,最後被徐悲鴻先生這一代人帶到中國,不管是版畫,包括國畫最後都被整個大西方的教育體系框架之下進展和發展。素描作為這個體系最核心的部分介紹進來,作為一個西方描繪的形式,到中國以後這60年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在截然不同的文化語境中,中國藝術家到底做了什麼東西,和這個東西對我們的藝術創作起什麼作用。藝術本身在否定前一個階段的藝術,基本上是一個去描繪性,或者去傳統藝術樣式的這麼一個過程。所以在這個大的背景下,實際上傳統的這一部分教學方式和寫實的繪畫基本上被擱置了,就是整個視覺範圍被擱置了。
我們談學院教育,或者學院的組織辦學,或者學院的基礎是什麼東西,我們不能離開學院本身,很重要的一個是要看學院和整個的藝術生態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一個最明顯的就是當代藝術的出現,這個在過去是沒有的,這也是我們過去的藝術教育所沒有面對的一個環境和沒有面對的一個問題。另外一個特點是藝術市場的形成,實際上對我們藝術教育有特別大的一種正負兩方面的影響。
在我們概念上學院和在野是互相排斥的,或者至今有不相融的部分,很大的問題是我們在概念上首先界定為互相排斥或者不相容的關係,但事實上這兩個部分實際上它本身是互為的關係,是互相增長和相互依賴的。
西方藝術教育進入現代和當代以來的特點,也是優點和弊端。一個特點是在大的藝術運動的推動之下,把學科給打破了。但是我們這裡要特別強調你本專業領域裏專業性和專業精準性。另外一個比較主要的特點是他們教育的方式是比較注重創造性,比較注重學生的創造力和對創造性思維的拓展。藝術是不容易言説和量化的,這對東西方兩方面的教育都存在問題。如果具體分析,西方整個這種思維方式實際上是主張一種改造世界和西進,要對前一階段有所推動,這種推動帶有一定革命性和顛覆性的社會進展。
我們考慮問題總是容易在藝術形式和材料上入手,我個人認為藝術的深度不取決於藝術的風格和材料、流派,這些流派、風格之間是比較不出結果的,藝術的深度實際上在於藝術樣式和藝術的語言的建立和藝術家的工作所生活的時代,和你所生活的社會之間關係處理技術高下的一個結果。
素描實際上來到中國以後,已經成了一種對藝術家人的品質的提高和人的品位的提高,及人的敏感度的提高過程。中國的藝術實際上和西方藝術辨別的方式基本上不同,西方是談這件作品對過去如何有發展,或者提示什麼樣新的文化概念,而中國一般來説都是對作品背後人的評價,中國基本上是不談畫本身,一談畫就談藝術家是通過這個畫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是什麼樣境界的一個人。
中國藝術教育實際上很注重對人品質的提升,靳先生也在我們素描畫冊前面指出“素描解決的不是風格問題,而是水準問題”。這句話説得很好,實際上我們通過素描訓練要達到的是讓你這個人整個境界和水準的提升。等於是讓你從一個抽象的人變成一個精緻的人,讓你在各種各樣複雜關係中明察秋毫,可以把握全局的人,而且懂得工作方法的人,你怎麼樣從一張白紙到最後完成一個東西的整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全面的視覺。
高天雄(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基礎部主任):我們有這樣一個重視基礎教學的傳統,認為它是培養一個藝術家基本素質和學養,能夠推動將來創作能力的形成、保證創作的學術品質,並且在未來藝術人才,無論是深度,還是寬度和長遠發展中,不斷發揮作用。
今天正是在一個更大的美術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框架下,我們去認識它,認為更需要理性精神、嚴謹的態度和習慣的養成,所以我們今天認為它在這樣一個大的美術教育和人才培養下顯得更加必須。目前的基礎教育的基本結構是第一學年進行共同的基礎教學,第二學年和有的專業第三學年的部分,比如雕塑,是進行專業基礎教學,第三年和有的專業雕塑和有的第四學年、第五學年是專業教學。基本課程的結構,主幹課程是素描和色彩,色彩裏包括風景寫生,支撐的課程是線描、泥塑和補充,這個主要是圍繞著通過素描對學生進行造型訓練這個課題的輔助性質,線描裏麵包括向學生介紹我們中國傳統的造型藝術。還有一部分是補充課程,有書法、觀察與表達,書法也是根據我們線描在一年級讓學生對自己民族藝術語言有一個了解。
教學的方式採取統一的基礎教學方式,分別在中國畫學院、造型學院、設計學院、建築學院有基礎教學的部門和基礎的教研室來實施。第二學年的教學是科研基礎教學,由專業學院和係來分別進行。第三四五學年由工作室進行。
基本的基礎教學指導思想是在基礎教學的階段,我們強調在未來的諸多專業中尋找共同的、必須針對學生素質條件來設立和認識我們的課程。通過專業基礎這個階段再逐漸轉入專業學習的階段。
王曉輝(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現在生源擴招以後,生源的情況比較複雜,比方説在過去基礎部統一一起的時候,二年級選國畫專業的學生幾乎很少。當時基礎部統一進行教學的時候,二年級選中國畫的學生還是比較少,的確存在這個問題。現在的應屆畢業生還是進行高考訓練,他們對中國畫的認識沒有一個過渡的話,直接上中央美院,直接進行專業選擇的話的確很難,所以心理好像很沉重。
在2002年分開招生的時候,中國畫學院更加注重考生的興致、敏感和能力,從招收到基本課設計和線性素描的提出都是在為二、三年級進行服務。至於國畫專業裏面的基礎訓練,的確也有一些瓶頸,比方説課時量,作為人物畫相對來説不足。怎麼能夠快速提高造型的能力,同時讓他對未來的國畫專業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或者有基礎性的認識,兩者加在一起是基礎教學比較繁重的任務,怎麼能做得更好,我相信這是全國國畫專業基礎教學都遇到的問題。
喻紅(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教授): 我覺得油畫係因為課程太少,只有素描、色彩,然後是創作和下鄉實習寫生,從二年級進入係到工作室,到畢業就四個,相對來説比較枯燥。我發現很多學生是因為考前班,或者考前教育的影響,看不到自己看到的,比如説,很容易畫出一個人,把結構一抓,明暗一分一個人就出來了,但實際上他對這個人物和場景沒有感覺,沒有特別貼切、敏銳、到位的感覺。所以我能夠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東西,而且特別準確地整合所有的東西。本科生的教學基本上偏重習作,偏重機能的訓練,研究生基本上偏重創作。還有一類是純粹的創作課,就是美術專業的,比如其他人來教,他可能講的是佛教意義,是天南海北跟具體畫沒有什麼關係。希望用各種領域人的知識,或者背景去影響學生。
對於油畫專業來説,怎麼樣讓學生既有很好的基礎,然後能夠最好地發揮創造力是很難的課題。
王華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第三工作室主任):我想有必要給基礎一些確定性的概念,我説這個概念也不一定是對的,只是説考慮前提的話,必須給移動的東西一個定格,這樣我們大家便於觀察它。我歸納了一下基礎的概念,我覺得有這麼幾個,一個是專業基礎,比如説過去我們泛指的寫實的繪畫基礎,後來在繪畫基礎當中又有版畫專業當中所強調的黑白、速寫為主要手段的一種基礎。在國畫專業當中,後來又去明暗的,去光影的技術,現在又有像西安美院或者中央美院研究生老師提出來的以中國雕塑為內容的,來補充或者替代雕塑的基礎。
另外一個基礎是風格基礎,比如説包括材料,包括媒介,包括抽象具象,包括今天所有藝術表現豐富的、各種各樣的藝術風格、藝術表現的樣式,這當中又會提出來不同的基礎。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訓練方法,這些訓練方法都是可能基於一種繼承性的,有的是基於傳統,要創新的,完全是一種革命性的,但是都在提出新的基礎論。這是一種建立在風格基礎上面的一種基礎論。
我想提出一個去專業和去風格的基礎概念,如果我們能夠形成一種共識,如果説基礎的概念可以獲得一定程度共識的話,我們必須有一定前提,相信有一種比較恒定的,比較綜合的,比較公共性的,比較帶有永恒性的基礎存在。基於這樣一個觀念,我提出來説去專業的想法可能會特別保守,我覺得可能寫實的基礎是我所講的超越風格和超越專業的一個基礎。
姜怡翔(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現在中國畫體系教學,主要是從西方留學回來的一些人組織的教學體系,而且學到西方的教學方法,然後把這些方法系統化,從這個時候開始主要是擺脫中國的一些傳統東西,或者學習一些西方的東西,然後使中國畫得到一個改良,這是在中國非常弱的時候的一個表現。現在有一種叫去西方教育學説,去素描説,包括中國的素描應該怎麼畫,這種説法實際上是走中庸之道。我感覺這個狀態發展到今天,實際上也是和我們國家在國際上這麼一個地位相呼應的。
我們國家目前的地位加強,民族意識也在加強,以前是找西方的東西。但是到了現在,好像就更需要找回自己老祖宗的東西,這時候又回來了。我們靠西方的教育體系成長起來了,然後現在又回來去找傳統的東西,傳統的精華,或者是傳統的形式。
我感覺素描教學本身的滯後,也使人産生説法和想法,因為一開始的素描教學,有徐悲鴻的一套等等,素描教學非常發達,那時候各個院校老師把這些都學回來,當時是最新鮮。但是半個世紀一直還是這個教法,素描本身的方法和觀念、樣式落後了,而不是素描本身科目落後了。我們素描的研究沒有到位,沒有一個新的高度,所以問題可能出在這裡,而不在素描本身。
潘曉東(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主任):有很多作品堪稱中國素描史上經典,但是我個人比較喜歡國畫係的那一部分,因為那種素描好像更具有東方的韻味,跟中國人溝通起來比較有親切感。今天這個題目是專業與素描,我們油畫係在上世紀80年代末把俄羅斯式的素描部分加以吸取,但是首先是從局部入手比較多一些。如今我們在保留這個過程的同時,也在一年級的教學中加入人體慢寫,甚至在二年級教學初期就加入完整的創作。當時我們有一些想法,就是把學生“逼”一下,我的理解是我們可以轉化觀念,從大幅入手,不管是什麼創作,“逼”學生轉變觀念,同時從細節入手。
西安美院近十年,素描十年,油畫係最近就將中國古典石膏引進課堂,在二年級、三年級有一些少量本科教學,但是這還是一個過程。今年年初在研究教學改革時,一年級學生進校一個月後,我們就加入了中國古典石膏的教學。但是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標準問題,即如何評價中國古代雕塑素描的標準,希望學生得到一種説法;二個是古典雕塑也涉及到一個長期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現在看所畫的中國古代雕塑作品,發現學生短期作品比長期有意思;三就是中國古代雕塑和西方辦法不一樣的,平面化、線條都必須確定標準。
楊鋒(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我們在基礎課裏面首先提出第一條就是去考前化,但是我們係的辦法可能有點兒、甚至是強制。這個陌生化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材料的陌生化,甚至有一些老師直接拿一張特別光的紙,用4H的鉛筆,對著模特一畫就是一個星期,效果還不錯。第二個是反模特化,這是我們公開在教研室提出的,堅決反對把模特擺到模特臺上,甚至試驗取消模特,協調自己畫自己,比較成功,有生活情趣。
我們沒有把古代雕塑直接搬到教室裏面以研究造型的方式研究古代造型,我們的做法是直接到博物館去畫速寫。
怎麼看待世界,包括我怎麼看,然後別人怎麼看你,兩個問題同時發生在這裡面,怎麼做?藝術創作可能和自己的表述有直接的關係,也有怎麼看待的問題,這可能是基礎的問題,我們長期以來不太重視,我們也在做這樣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