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的人認為“80後”的教學方式將成中小學課堂主流
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規定,我國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要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
我國中小學教學改革已經有10年時間。本次調查發現,在公眾眼中,這10年來取得的進步並不明顯。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當前中小學課堂的授課方式特點仍為“灌輸式”(70.8%)、“沉悶”(55.0%)、“嚴肅”(43.5%)、“古板”(41.3%)。只有少部分受訪者認為是“生動”(18.4%)、“互動式”(16.6%)、“幽默”(10.1%)、“輕鬆”(9.6%)。
面對中小學教學改革僵局,有人期待,“80後”老師可以憑藉自身的很多優點,擔當起推動中小學教學方式改革的重要責任。
74.2%的受訪者對“80後”老師的新型授課方式明確表示支援。53.3%的人認為,這些“80後”老師的教學方式會成為未來中小學課堂的主流。
張梅玲指出,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核心在於把課堂還給學生。對於“80後”老師來説,他們不能只停留在吸引學生眼球的層面,應該進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為我國中小學教學方式的整體改革做開路先鋒。
在全國教育實驗研究會副理事長、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特聘教授石鷗看來,“80後”老師多是在傳統教學方式下培養出來的,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缺點認識深刻、深惡痛絕,對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有一種強烈的衝動,這就可能成為他們探索新教學方式、推動教學改革的重要動力。
“但要看到,‘80後’老師對教學方式的創新現在仍多屬於個別現象,並未出現所謂統一的‘80後’教學模式。而且,他們的創新還面臨種種制約。”石鷗指出,制約主要表現在:首先,我國傳統教學觀念、方法根深蒂固,想要徹底改變並不容易;其次,在當前應試教育制度沒有徹底改變的情況下,“80後”老師的創新難免會被捆住手腳。
民意中國網網友朱女士留言,在教學目標、考試製度、社會對教育的認知等因素得不到改變的情況下,單純寄希望於幾個“80後”老師來推動中小學教學方式改革,顯得不現實。
“通過‘80後’老師推動教學方式改革存在困難,但這並不意味著‘80後’老師沒有作為與努力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推動中小學教育體制的全面改革,特別是教育觀念的改革,給‘80後’老師的創新提供更便利的條件。”石鷗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