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兩會特刊·看民生國家實力,教育水準來奠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3-02 09:56:58 | 文章來源: 光明日報

在海南定安思源學校,一名學生背著書包準備上課。 新華社記者夏冠男攝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公佈,今年我國將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予以優先保障。“一號工程”、“第一投資”、“第一財務”……這些頻繁出現在地方政府文件裏的詞語,已成為“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具體體現和決心展示。

“國也者,積民而成。”翻閱歷史,在每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奇跡的背後,不斷重復著這樣一個道理:國家實力依靠民眾的教育水準來奠基。記者靳曉燕 劉茜 李玉蘭

優先,從言語到行動

瀋陽砂山街第四小學兩名小學生在上微機課。新華社發(李雨澤攝)

鏡頭回放

它們都有相同的名字——思源學校,但它們位於海南各地。來自貧困山區的上萬名孩子在這裡,享受著與城裏的學生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這就是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的“海南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省政府對“移民”的學生免除所有學雜費,“移民”學生初中畢業後,還可直接在職業學校繼續享受免費教育。

教育,民生之基。寄於人們美好期望的各省市“教育施工圖”已經陸續出臺。優先思路清晰可見——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

“優先不是空話,如果真的認認真真、實實在在加以執行,那這會成為中國教育的‘質變期’。”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黃元河委員直言不諱,“怎麼保證?得放在政府各項任務的前頭,舍得花錢,花力氣解決教育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委員們的話語中,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提高品質,將教育作為整體協調考慮,都成為優先發展之義。

“教育不是立竿見影的,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産生明顯的飛躍,但又是等不起的,這就需要超前設計。”在中國科技大學原黨委書記郭傳傑委員看來,這時,政府作為就更為凸顯。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