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成為國民支柱産業,
中國藝術持續繁榮
中國美術開始自覺地尋找核心價值和標準。各大雙年展在全國開花,成都等二線城市開始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雙年展,逐漸具有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把文化産業放到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的位置上來,在政策上支援促進了中國藝術的繁榮局面。同時,中國大規模走向海外的展覽不斷增多,增加了中國藝術在海外亮相頻率和推廣力度;同時不斷引進國外大展,使國內觀眾欣賞到高水準的國外精品之作;繼中國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圓滿結束以後,2011年國家再以1.5億資金啟動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將歷時5年完成。
中國市場行情看好,
繁榮背後面臨理性調整
在2011年中國藝術市場中,過億元的天價作品依然不斷涌現。中國藝術市場上升的勢頭持續看好,成交份額成為世界第一。2011年春拍行情火爆,下半年的秋拍雖略有涼意,從秋拍的“變冷”,顯示中國藝術市場已經迎來理性調整期。 與拍賣相比,中國畫廊的生存則有些艱難,畫廊協會的成立為行業整體發展注入一針強心劑。作為今年最引眼球關注的詞,“文交所”從瘋狂開局到國務院發文整頓,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值得我們深思。博覽會以其豐富和集中的交易模式使其迎來一個新的時代,藝術中國親歷各大博覽會現場,帶來最全面和豐富的內容。
中國藝術頻繁海外亮相,
威尼斯表現引國人關注
中國藝術家和藝術機構在國際舞臺上的亮相越來越多,增加了中國藝術家的海外亮相機會和推動力度。2011年,策展人彭鋒率領藝術家第四次以國家館形式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他們的表現引起國內觀眾的巨大關注。藝術中國赴威尼斯雙年展和巴塞爾藝術博覽會現場,對這兩個活動發回及時、全面的報道。
中國藝術教育斷層,
關注學院基礎教育
當代藝術三十年梳理,
歷史視角由宏觀關注個案
藝術大家帶來生命感動,
跨界呈現聯袂佳作
藝術,不只是圖像風潮,或者是市場神話,它對於普通大眾,更是內心的感動和生命的滋養。藝術大家在人生旅程中對藝術的堅持,以及這些藝術大家的人生旅程本身讓我們感動。這些逐漸老去甚至永別我們的大家,一次次撞響我們內心沉重的音符,引起整個社會的共鳴。同時,今天的藝術家已經不僅限于自己的藝術領域,打破界限,綜合的藝術形式更容易産生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