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是藝術家的推手?還是專業經紀人?

時間:2011-11-01 | 片長:00:27:59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沙龍>

如今,策展人無論在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是一個非常流行、有趣的職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是上世紀80年代,在策展人的推動下,當代藝術在中國逐漸受到重視,策展人的角色也逐漸受到關注。有人説:策展人是用藝術家的元素來創造理想中的展覽,而許多藝術家也承擔了策展人的角色,我們不禁要問策展人是一個什麼樣的職業?藝術家如何看待策展人?藝術家與策展人之間如何互動?本期沙龍請來國內獨立策展人顧振清與藝術家展望做一次生動的對話。

在中國,策展人一般都具有多重身份

顧振清:策展人這個詞傳入中國內地是在1990年代。策展人的工作在2005年以前是非常清楚的,他的工作就是為藝術家的展出提供最優秀的條件。2005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的這場商業化運動,使得藝術家和策展人都面對著怎麼在這個市場中活下去的問題,或者打開局面這樣的現實問題。有些策展人就選擇了與商業不斷合作又不斷對抗的關係,以獲得在社會中生存的可能性,讓其工作能夠持續下去。

展望:1994年在中央美院畫廊,當時我們五個雕塑家一起做個展。那個年代應該説都是批評家。比如説老栗(憲誕庭)、殷雙喜等,我們都把他們看作批評家,我們請他們來看一看,然後開個座談會。那時候展覽靠自己策劃,藝術家策劃自己的展覽並不是以策展人的身份出現的。本來做藝術也好,做節目也好都需要策劃,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許是從威尼斯雙年展開始才有了獨立的策展人。

顧振清:是從1960年代開始出現的。

展望:作為一個藝術家,我跟各種類型的策展人、策劃人全都接觸過,都打過交道,而且我覺得我有不同的收穫。對於策展人是否畫廊的,是否是博物館的,是否是獨立的策展人,我都不挑,我挑的是你做的事好不好。

顧振清:批評家當策展人時往往是客串,策展人相當多的工作是行政和管理上的工作。策展人在藝術圈的工作是把藝術家和藝術資源整合起來,這需要相當強的行政管理能力,否則太過體制化以後藝術家也會離他遠去。這是第一。第二他還應該有很好的藝術鑒賞、空間設計等方面的藝術素質和視覺經驗,他可以把藝術家好的藝術作品、好的想法和空間實施出來。第三個功能是,策展人還應該有相當的藝術資源,以及溝通和推廣能力。

主持人:展望老師,你覺得這二十年,從最初的批評家到今天的策展人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展望:我覺得剛才老顧説的都是理論性的東西,其實在中國策展人從來都沒這麼純粹過。中國的策展人都比較有特殊性。比如我在策展的這個月這段時間我是策展人,完了我可能去教書,或者去寫文章。在某個階段他的身份可能是個策展人。

顧振清:我作為一個經常表明自己的身份是獨立策展人的一個人,我的身份也很多重,我還是兩個美院的客座教授,自己還寫文章。寫文章時人家叫我批評家,我自己也有(藝術)空間,我在編雜誌時又是一個雜誌的主編。中國社會對文化人的要求多重性使得人必須有多重能力,多功能地發展自己的資源,然後變成適應性很強的人。實際上其目的還是價值最大化。這是以前的一種打法,最近這兩年我又有些新的思考。我覺得,在所有身份裏頭我最認同的身份是策展人,我願意為策展人這個職業在中國落地、生根、開花做更大的貢獻。其他的身份也有,但如果像歐美的策展人那麼純粹,在中國可能就活不下去。

展望:在歐美也沒那麼純粹。我跟美國一個策展人有過接觸,他以前的身份是大學教授,寫過歷史書,然後這幾年才做策展人。

顧振清:在中國純粹的策展人還是比較少,大家都是兼職、跨界,有多重身份。

策展人在藝術市場中的鯰魚效應

主持人:策展人在整個藝術生態中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兩位老師有什麼樣的看法?

顧振清:我覺得策展人是一條條鯰魚。以前在東京,一條條的船將魚運到魚市,人們發現這個過程中百分之七八十的魚都會死掉。後來有人突發奇想,在魚箱裏扔了幾條鯰魚,鯰魚的活性比較強,在水裏很活躍,此後人們發現放過鯰魚的魚箱裏有百分之七八十的魚是存活的。這就是鯰魚效應。策展人在中國藝術圈子出現以後就起到了鯰魚的作用,他到處去張羅、組織、發動,藝術圈子沒想到的或不可能出現的事情層出不窮地出來。

展望:剛才,老顧説的鯰魚的比喻還是很形象的,我個人覺得好的策展人還是一個資源整合的人。藝術圈給觀眾提供很多混亂的資訊,策展人會在其中把有內在聯繫的,或者完全不同的資訊進行各種角度的整合,讓觀眾能清晰地發現藝術界的發展是怎麼回事,它們之間互相是什麼關係,互相有什麼影響。這種是比較好的策展人。

還有一種策展人,其目的可能是推出觀眾不知道的藝術家,這種策展人試圖把一種原來不為人知的藝術家變成讓人知道,這裡可能會存在一個問題:某種程度上策展人會干擾藝術家的創作。我們其實很怕策展人參與我們的創作。如果策展人跟藝術家合作好了,他又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有的策展人不是干預藝術家的創作,而是站在你的立場上幫助你往前走一步,在混亂的展覽前幫你理清,這是一種我比較喜歡的策展人。

對於社會、藝術圈來講,鯰魚效應很好,他對藝術圈的各種資源提供不同視覺的整合,這種功能是很重要的。

談到這裡我特別想老顧你談談,在你策展的過程中,哪些是你給的主意,哪些不是你給的主意,你給主意的後來怎麼樣,你不給主意的後來怎麼樣?

顧振清:我是經常進入到藝術家的前展覽時期的。因為有些主題性的展覽往往是我自己要做的,有些是項目性的被動性的展覽,是人家要我做展覽。如果是我自己做的展覽,往往是我在中國社會語境中發現一些新的問題,我想做,比如説,《各玩各的》,是想推動每個藝術家的個性;比如説《二手現實》,我發現當時資訊的遮罩和文化的遮罩問題很嚴重。希望把這種二手現實成為我們新的景觀,作為問題提出來,做這樣的展覽。有的時候,有的藝術家有了這樣的作品,我把它歸納出來,有的藝術家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認為他們非常有能動性、是非常活躍的藝術家,我把我的想法説出來後,他們馬上有回應。根據我的想法他們有一些比較好的方案,或者完全做新的作品來參加。

主持人:展望老師有沒有顧老師剛才説的這種受策展人的影響的作品,或者您對您的學生的作品有沒有起到這種策展人的作用?

展望:我和策展人的關係從來都是對抗加合作的關係。從內心深處我不認同他們對我藝術的任何意見。但我覺得在展覽的時候需要有一個鏡子。有時身在其中,反而看不清這座山了,有時在展覽前會陷入這種狀態,這時就特別需要策展人。我的藝術總是不按照策展人的思路去走,我是否定做我前一個作品做下一個,我是這麼走的。

策展人要做藝術家頭腦風暴的夥伴

主持人:請問一下顧老師,如果在策展過程中遇見展望老師這樣一個有自己自由和獨立意志的藝術家該怎麼辦?

顧振清:我會不按他的方向走,因為我不是他的陪練,我是策展人,我一定要把他其他方面沒有釋放的能量釋放出來,然後他在我的展覽裏和在與我的合作裏有新的迸發,這是我最希望的。我以後,不再給商業化的藝術家和圖式化的藝術家做柺棍了,我想我還是想做一些優秀的藝術家談話的夥伴,做頭腦風暴的夥伴,做他創造思維迸發的催化劑、孵化器。如果策展人能演到這個角色的話,我也感到非常滿意了。

顧振清

1964年生於中國上海。1987年畢業于中國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2003年任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藝術總策劃,2005年任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藝術總策劃、副館長,兼任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系客座助理教授。2006年任上海朱屺瞻藝術館執行館長、總策劃。《視覺生産》雜誌總編輯。2009年任北京798白盒子藝術館藝術總監、西安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現常居上海、北京。

他是中國策劃展覽最多的策展人之一。在15年的時間裏共策劃了近50場國際國內的中國當代藝術展。

展望

1962年出生於北京。198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1996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研究生課程班,現居北京,任職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係。

展望是中國當代最重要的觀念雕塑家之一,也是第一個作品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中國藝術家。其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超級寫實主義雕塑《坐著的女孩》已是美術史的經典,“中山裝”實驗則被認為是中國當代新雕塑的開端。他自1995年至今一直創作的不銹鋼作品,獲得了國際藝術界的高度讚譽。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