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之美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奇秀甲東南的福建武夷山

發佈時間:2020-07-21 11:07:47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臻

武夷山遺産地處中國福建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7°32′36〃~27°55′15〃;東經117°24′12〃~118°02′50〃,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武夷山是三教名山。自秦漢以來,武夷山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了不少宮觀、道院和庵堂故址。武夷山還曾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武夷山西部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分佈著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東部山與水完美結合,人文與自然有機相融,以秀水、奇峰、幽谷、險壑等諸多美景、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眾多的文物古跡而享有盛譽;中部是聯繫東西部並涵養九曲溪水源,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區域。

鋻於武夷山具有上述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自然與文化資源,中國政府推薦武夷山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産。1999年12月,根據世界遺産遴選標準(Ⅲ)(Ⅵ)(Ⅶ)(Ⅹ),武夷山(Mount Wuyi)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編號911)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成為中國世界遺産之一。

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

武夷山九曲溪美麗風光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隨海拔遞增,依次分佈著常綠闊葉林帶(350-1400m,山地紅壤)、針葉闊葉過渡帶(500-1700m,山地黃紅壤)、溫性針葉林帶(1100-1970m,山地黃壤)、中山草甸(1700-2158 m山地黃紅壤)、中山苔蘚矮曲林帶(1700-1970m,山地黃壤)、中山草甸(1700-2158m,山地草甸土)五個植被帶,分佈著南方鐵杉、小葉黃楊、武夷玉山竹等珍稀植物群落,幾乎囊括了中國亞熱帶所有的亞熱帶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和岩生性植被群落。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是尚存的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

武夷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區內峰巒疊障,高差懸殊,絕對高差達1700m,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地理演變過程中許多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物種資源極其豐富。

豐富的植物種質資源

大紅袍母樹已有340餘年的歷史

武夷山已知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3728種。種子植物種類數量在中亞熱帶地區位居前列,有中國特有屬27屬31種,許多如銀杏等為單種屬孑遺植物;有28種珍稀瀕危種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如鵝掌楸、銀鐘樹、南方鐵杉、觀光木、紫莖等。武夷山蘭科植物尤其豐富,知有32屬78種,寬距蘭,多花寬距蘭為中國新記錄種,盂蘭為福建省公佈新記錄。而蕨類就有14個,如武夷山鐵角蕨、武夷蹄蓋蕨、武夷耳蕨、武夷假瘤足、武夷粉背蕨、武夷凸軸蕨等以"武夷"作為種加詞的就達6種之多。武夷山的古樹名木具有古、大、珍、多的特點,如武夷宮880年樹齡的古桂、坑上980年樹齡的南方紅豆杉等,具有極高的科研和保存價值。

世界著名的模式標本産地

武夷山的蝴蝶標本

武夷山豐富的種質資源早已成為中外科學家和研究機構所關注,十九世紀,英、法、美、奧地利等國學者就進入武夷山採集標本。武夷山現已發現或採集的野生動植樹物模式標本近1000種,其中:植物模式産地57種;野生動物新種中的昆蟲模式標本779種,脊椎動物模式標本産地種達56種。至今,仍有大量模式標本保存在倫敦、紐約、柏林、夏威夷等地的著名博物館內。

武夷山動物種類豐富

武夷山九曲溪是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突出代表

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摩崖石刻

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特和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歷代高人雅士、文臣武將在山中或遊覽、或隱居、或著述、或授徒,前赴後繼,你來我往。自然山水陶冶了人們的性情,啟迪了人們的智慧,人類的活動傳播,發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輝添彩。先民的智慧,文士的駐足在九曲溪兩岸留下眾多的文化遺存:有高懸崖壁數千年不朽的架壑船棺18處;有朱熹、遊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35處;堪稱為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的歷代摩崖石刻450多方,其中有古代官府和鄉民保護武夷山水和動植物的禁令13方;有僧道的宮觀寺廟及遺址60余處。這些遺存星羅棋佈,如璀璨的寶石,鑲嵌于武夷山的溪畔山澗、峰麓山巔、岩穴崖壁,將古人的智慧、先哲的思想、人民的勞動融于自然山水之間,為武夷山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給人以渾然天成的和諧美感。這在我國的諸多景觀中是極為罕見的。

天遊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