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中國之強

這項工程獲得多個"世界之最"——南水北調工程

發佈時間:2020-07-21 11:07:5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臻

南水北調工程的提出時間

世界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之一、世界上供水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之一、世界距離最長的調水工程—、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調水工程—、世界上受益範圍最大的調水工程—、世界水利移民史上最大強度的移民搬遷—等等,這項工程獲得多個世界之最的稱號;這就是我國的“南水北調工程”。

1952年10月毛澤東同志視察黃河

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到河南省視察。他登臨鄭州市邙山,俯視腳下滔滔黃河,以詩人的浪漫説道:“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1953年2月19日,毛澤東視察長江,他站在“長江”號軍艦的甲板上問陪同他的水利專家林一山:“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把南方的水借給北方一些?”他用手中的鉛筆在地圖上久久地指著丹江口一帶。就在這次視察中,毛澤東明確提出了“南水北調”的設想。自此,在歷經分析比較50多種方案後,調水方案獲得一大批富有價值的成果。

南水北調分東、中、西三條線


南水北調線路示意圖

根據資料顯示,南水北調工程橫穿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涉及十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輸水線路長,穿越河流多,工程涉及面廣,效益巨大,包含水庫、湖泊、運河、河道、大壩、泵站、隧洞、渡槽、暗涵、倒虹吸、pccp管道、渠道等水利工程項目,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巨型水利工程,其規模及難度國內外均無先例。僅東、中線一期工程土石方開挖量17.8億立方米,土石方填築量6.2億立方米,混凝土量6300萬立方米。

東線工程最早開工、完工。它從長江下游揚州江都水利樞紐抽引長江水,逐級提水北送。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穿過黃河向北送至天津,輸水主幹渠全長1156公里;另一路向東經濟南、淄博、濰坊輸水到煙臺、威海,全長701公里。主要解決黃淮海流域津浦鐵路沿線和膠東地區嚴重缺水問題。

這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工程示意圖。新華社發

中線工程從南陽淅川縣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市團城湖,全線自流,全長1432公里。工程分兩期實施,昨日通水的一期工程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二期工程建成後調水量增加至130億立方米。中線工程主要解決京、津、冀、豫四省(市)的嚴重缺水問題。

西線工程在長江上游通天河、雅礱江、大渡河及其支流築壩建庫,開鑿穿越長江與黃河分水嶺的巴顏喀拉山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游。規劃西線工程調水規模為170億立方米,分三期實施。主要解決黃河上游的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6省(自治區)的嚴重缺水問題,必要時向黃河下游補水。西線工程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屬高寒缺氧地區,自然環境惡劣,目前正在做前期工作。

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工程2014年12月12日全面通水至今5年,該工程運作平穩,水質優良,供水量逐年持續快速增加。工程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在受水區供水安全、水生態保護、地下水超採治理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支撐了受水區和水源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

南水北調工程給沿途城市帶來的效益

加高後的丹江口水庫大壩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自2014年開展對口協作工作以來,北京市區兩級安排資金32億元,實施項目900多個;北京16區與河南、湖北兩省水源區16個縣市區紮實開展結對幫扶工作。此外,一批北京地區企業到水源區投資興業,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其中僅湖北十堰市就引入簽約項目近百個,投資總額近300億元,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素有“泉城”之稱的河北邢臺,經過近幾年持續不斷的節水固源,修復水生態,水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我們村外就是狗頭泉,我年輕時,這裡是成片的蘆葦蕩,還種著水稻。閒時總愛來這兒看風吹蘆花飛。”70多歲的邢臺市開發區前晉祠村村民王育傑説。隨著工農業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地下水的開採量逐步增大,再加上降雨量減少,邢臺市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百泉乾涸多年。

航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

河南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所在地,是丹江口水庫的主要淹沒區和移民搬遷安置區。為了更好地保水質,南陽引進北京的大型專業化企業,建設污水處理廠26個、垃圾處理場29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一座,走出一條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

焦作市堅持以人為本,綠化帶園區方案設計了水之六境:見水、品水、頌水、樂水、親水、悟水。各園區因地制宜,局部架空、就勢造景、棄土造山,點狀設置了凈水直飲點和具有焦作民居特色的菊吧、茶吧、水吧等休閒業態。園區內重點打造“一館一園一廊一樓”。“一館”即南水北調紀念館,“一園”即南水北調主題文化園,“一廊”即水袖藝術長廊,“一樓”即南水北調第一樓。南水北調焦作城區段綠化帶的建成,除了保護好總幹渠水質以外,還將産生巨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湖北十堰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匯入丹江口水庫的16條主要支流有12條在十堰境內,被稱為“華北水井”。在這裡,北京市累計投入協作資金13.5億元,實施項目442個。為助力庫區打好脫貧攻堅戰,北京幫助20多個貧困村發展茶葉、食用菌等特色産業,輻射帶動貧困人口2萬多人。

南水佔北京市主城區自來水供水量的73%,近五年來北京從丹江口水庫年均調水超10億立方米,全市每人平均水資源量由100立方米提高到150立方米,石家莊、邯鄲、保定、衡水主城區南水供水量佔75%以上,滄州達到100%,南水稱為天津市14個區居民供水“生命線”,河南受水區37個市縣全部通水,鄭州中心城區自來水八成以上為南水,鶴壁許昌漯河平頂山主城區用水全部為南水。

據統計,2014年以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分別向南四湖、東平湖生態補水2.95億立方米,為濟南市小清河補水2.45億立方米,向濟南市保泉補源供水1.65億立方米。2018年又向東平湖補水3000萬立方米,使其保持在最低生態水位以上,避免了區域生態遭受毀滅性破壞。

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通水五年來,首先增加了綠化面積,水土保持成果顯著。江蘇段5年累計完成總綠化面積1331.4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總治理度99.0%,達到了水土流失防治一級標準,可産生經濟效益約1.23億元。

來源:綜合中國南水北調官網、新華網、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