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首頁 | 中國訪談官員訪談 | 專家學者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中國外交官看世界 | 人物 | 商界 | 語錄 | 聯播 | 專題庫 | 網上直播| 視頻中國
訪談簡介
    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三位嘉賓身份不同、國籍不同,但是多年以來,他們致力於做同樣一件事情,就是怎樣讓世界更加客觀地認識中國。一邊是西方學者,他們用精闢的文字闡述自己對中國多年來發展變化的思索;一邊是中國的政府高官,在各個不同的場合鏗鏘有力地發出中國的聲音。
    當東西兩種觀點相遇的時候,會産生怎樣的碰撞與火花?糾正世界對中國的認知偏差是指日可待還是長路漫漫?這三位嘉賓就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夫人多麗絲•奈斯比特。
嘉賓簡介
前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現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曾在2009年3月擔任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的新聞發言人。被外界譽為“中國形象大使”……>>>
約翰·奈斯比特,未來學家,埃森哲評選的全球50位管理大師之一。出任過肯尼迪時期的教育部長助理和約翰遜時期的特別助理。以《大趨勢》一書獨步全球趨勢大師首席。其妻子多麗絲·奈斯比特也是其合作者。>>>
相關訪談
更多>>
對話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趙啟正
  發言人應該是敏感的,能夠很正確、迅速地回答問題,同時他應當表達自己的立場。中國的立場不意味著不實事求是,恰恰以中國的立場回答問題要實事求是,不實事求是的回答是站不住的。
經濟危機下的中國形象與地位
  全球經濟危機不斷蔓延時,中國政府所表現出來的大國形象備受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好評。對於大事頻發的08年,專家們怎樣評價中國政府的表現?
精彩言論
精彩瞬間
 
 
 
 
 
 
文字實錄

中國網: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網,這裡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的收看。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三位嘉賓身份不同、國籍不同,但是多年以來,他們致力於做同樣一件事情,就是怎樣讓世界更加客觀地認識中國。一邊是西方學者,他們用精闢的文字闡述自己對中國多年來發展變化的思索;一邊是中國的政府高官,在各個不同的場合鏗鏘有力地發出中國的聲音。當東西兩種觀點相遇的時候,會産生怎樣的碰撞與火花?糾正世界對中國的認知偏差是指日可待還是長路漫漫?一起來關注本期的中國訪談。首先為您介紹做客本期訪談的嘉賓:遠道而來的客人——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和他的夫人多麗絲•奈斯比特。

約翰•奈斯比特:謝謝。

中國網:歡迎光臨。接下來另外一位嘉賓是重量級的嘉賓——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趙啟正先生。部長您好,歡迎您。

趙啟正:謝謝。

較少有人像奈斯比特夫婦這樣用心地觀察和研究中國

中國網:剛才部長告訴我,説他和奈斯比特先生已經認識了十年,今天在這個場合見面,首先要互贈一下禮物。什麼樣的禮物?我們很期待。是兩本書。這是趙部長的新書——《與世界對話》。這是《中國大趨勢》的德文版,是奈斯比特夫婦的著作。節目開始我們就從這兩本書談起。首先問部長,為什麼一開始的時候想要互贈自己的著作呢?

趙啟正:奈斯比特先生到中國來差不多100次了,三四十年以來很細緻地觀察中國、研究中國。在中國逐漸成為世界舞臺重要角色的時候,世界上對中國的評論很多,有很多矛盾、很多衝突,但其中較少的人能夠像奈斯比特先生這樣用心地觀察和研究中國,他的夫人也參加了研究中國的小隊伍。所以我很願意和他們交換意見,這也是我們這次在北京開展“對話”的一個原因,這幾天的對話進行得很好,已經搭起了將要結集的《對話:中國模式》一書的框架,通過廣泛深入的交流,聽聽他們對中國的觀點,這裡包括讚揚,更希望聽到批評。這是我的想法。

中國網:奈斯比特夫婦為什麼選擇在節目的一開始把這本書作為一個見面禮送給趙部長呢?

多麗絲•奈斯比特:我們認識趙部長已經超過十年了,在十年前的一次場合上,我們知道趙部長用德文來發言,非常的精彩,所以我們這次在一開始就把德文版的《中國大趨勢》贈送給趙部長。

中國網:剛才部長説他認識奈斯比特先生已經有10年了,他一直很樂於和奈斯比特先生進行對話和交流。我知道三位嘉賓在這場訪談之前已經進行了幾場交流和對話,想聽聽趙部長的感受和體會。

趙啟正:他們兩位對中國的觀察的確是很深刻的,提出的觀感準確,提出的意見也很誠懇。我覺得我們的話還沒有説完,還應該繼續下去。

跨國的交流,不僅需要跨文化的知識,更需要對文化的理解

中國網:今天我們就接著部長的話把這場對話繼續下去。首先我有一個問題,就是三位嘉賓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約翰•奈斯比特:這個問題比較大。我們剛剛出版了這本書——《中國大趨勢》,這本書實際上是想讓世界,特別是讓西方人來了解中國。中國與西方十分的不同,西方人也致力於用他們自己的思維和眼睛來觀察中國,這本書是想從中國的角度來告訴西方,中國是怎麼樣的。這10年來我沒有住在我的故鄉美國,而是住在歐洲和中國的很多地方,我致力於讓世界來了解中國。

中國網:我想把同樣的問題提給趙部長,您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不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

趙啟正:特別是跨國家的人的交流,這不僅是跨語言,而且是跨文化了。即使是你的外語很好,或者有外語很好的翻譯幫助你,不見得能夠得到充分的交流,因為文化差異有的時候使我們大家不能理解對方真正的意思。

我覺得要克服這個障礙,要有一點比較文化的研究,能夠知道同一種詞彙在兩個國家有的時候意義是不同的。有一句很有名的話,是比較學家韋伯爾説的,他説:“一個人如果只知道一,那麼他就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兩位不是這樣的,他們是全知道,因此我們的對話比較容易,不僅能夠跨過語言,而且能夠跨過文化,所以交流是充分的。因此跨國的交流是不容易的,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把不容易變成容易。

多麗絲•奈斯比特:我要説的是光有跨文化知識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有對這個文化的理解,對它的重要性的認知。我們來到中國就是想了解,要認識中國,用我們之前作為一個西方人的認知來進行一種更新或提高。在我們做研究的時候遇到過這樣一個困境,就是在你還不知道這個答案的時候如何去描述這個國家,我們來到中國就是想知道這個答案,然後更好地來描述中國,向世界介紹中國。

我非常感謝的是,在10年前,當我第一次訪問中國的時候見到了趙部長,趙部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品格和表現讓我認識到一個與西方人傳統意識當中的中國高官截然不同的人,所以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中國官員的印象有了非常好的提升。

趙啟正:多麗絲説得很對,只有跨文化的知識不夠,還要有一個成熟的分析方法,或者説是對這些現象有一個綜合的分析,然後提出見解,並推斷明天的情況。而奈斯比特夫婦在這方面有很好的功夫。因為在80年代的時候他們就出版了《大趨勢》,以後出版了《亞洲大趨勢》。後來事實證明,他們所提出的觀點在以後的發展中出現了,因此大家覺得他們這樣分析的本領是重要的。

所以面對同樣的事實,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其中正確的是少數,不正確的是多數。而作為讀者,要選擇有權威性的作品去讀,這樣可以有好的收穫。所以奈斯比特的幾本書我都願意讀,因為我覺得他們説的道理深刻,並且有遠見。

約翰•奈斯比特:謝謝您的讚美。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描述一個全新的中國,西方有一些評論家和作家是從西方的角度來觀察中國,並且來評論中國,他們沒有從中國本身作為一個國家來看待自己的成就。中國無論是從社會結構、經濟發展,還是政治結構都是全新的,與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不同,它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經濟和政治的方式進行著發展,而且在建立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我們現在出版這本書就是要給世界展示一個全新的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展示出來以後就要奉獻給中國的讀者,因為正是他們給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訊和素材。

中國有中國的模式,西方有西方的模式,兩種模式都是好的

中國網:剛才我説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情,我總結三位的話,好像在這一點上是達成了共識,它是很有難度的,所以三位從自己不同的角度來為世界客觀認識中國做一些努力。我接下來非常想知道,是不是因為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難度非常大,所以世界對中國的認識是有偏差的?

趙啟正:由於中國像一輛飛馳的列車,如果你站在原地觀察,一瞬間就過去了,你説對這輛列車不清楚是怎麼回事。他們二位到中國,一年十次二十次地來,奈斯比特先生來了100次,他們跟列車跑得一樣快,因此能夠觀察中國。他交了很多中國朋友,也就是説,他們上了這個列車,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觀察,這個火車有什麼特別的設計,用什麼樣的引擎,用什麼樣的自動控制,駕駛員是不是開得很好,乘客有什麼感想,因此他們的評價是跟著列車前進的評價,因此它容易準確。那些在原地看著火車過去並隨便評價的人,相比較之下就相形見絀了。

中國網:是不是因為有許多人沒有像奈斯比特夫婦這樣,在中國這輛高速飛馳的列車上去觀察,所以造成了世界對中國認識的偏差?

趙啟正:這是原因之一。

多麗絲•奈斯比特:剛才趙部長説的話我也很認同。在澳大利亞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有這麼一個比喻:有一個司機在高速路上開一輛車,他聽著收音機,收音機裏面的廣播是在説,現在高速上有一輛車和所有的車是對著開的。他聽到這個話之後覺得不對啊,他覺得有很多車都是反著開的。其實我們做的事情就像這輛車一樣,這樣能夠讓我們得到更多的資訊。

中國網:剛才部長説這是第一點,有很多人沒有在高速列車上,在下面觀望,所以造成了世界對中國認知的偏差。請部長接下來對這個原因為我們分析一下。

多麗絲•奈斯比特:我想補充的是,我們剛才舉的逆向行駛的車輛的例子,是説明在西方人的眼中,他們只有一種價值標準,他們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是應當和西方統一的,如果你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引擎、不同的構造,你的車就是一輛不正常的車。我們所説的是,中國有中國的模式,西方有西方的模式,這兩種模式都是好的,都是適應各自人民和文化社會發展的。

趙啟正:我很贊成多麗絲•奈斯比特的比喻,她的第一個比喻是説,很多車向一個方向開,而他們夫婦駕駛的車是向另一個方向開的,但這不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問題,是看誰正確。因此,雖然他們的車只有一輛,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正確的,也就是説,他們評價中國的方法是客觀的。

任何一個評論家不能用自己國家的標準來要求對方,如果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對方,這是不合理的,因為要允許不同的模式、不同的發展道路和不同的文化色彩。我完全同意多麗絲的評論,所以説,除了觀察中國粗糙引起誤會之外,就是固有的自己的價值觀是唯一的,不承認別人的價值觀,這種觀察方法也導致了錯誤。而這種錯誤很多人不能自覺地克服,而他們兩位能夠在中國用中國的角度來看看這樣的發展是不是合理,因此他們的結論就是世界上應該是多種模式,而不是一種模式。我覺得,這是他們的書最有價值的看點。

約翰•奈斯比特:我同意我妻子的觀點,就是説有兩種發展模式,西方的和中國的。但是我認為中國的發展模式是更好的,中國是一個跑得更快、性能更好的車。在西方人看來,中國這輛車可能是很複雜的,或者是不符合他們駕駛觀念的車,他們在面對這輛車的時候可能有一點頭暈目眩,但是從整個世界的角度來説,我建議你們應該獲取新的發展模式。舉個例子來説,就是在建造火車的時候要看看中國,要學習中國建造火車的方式,要坐上中國的這輛車,就像您説的,仔細觀察一番。

一些西方人看不慣中國如此的成功

中國網:剛才奈斯比特夫婦提到為什麼世界對中國的認知有偏差,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價值標準的不同。我想接著追問一下,在三位看來,覺得哪一些模式,哪一些東西在全球是有普適性的,是有統一標準的,有哪些是沒有的?

多麗絲•奈斯比特:剛才我説的價值標準實際上強調的是一種地緣政治能量的轉移,從西方轉移到了東方,中國正在成為東方世界的領導者,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而不是説傳統意義上的個人的價值觀,這個並不重要。所謂的西方的價值觀從個人的角度來説,主要是理解自由。自由社會對中國人是怎樣看的,中國人是怎樣理解自由社會,以及中國人是怎麼樣理解人權的。

約翰•奈斯比特:我不太同意我太太説的,我要做一個補充。之所以人們這麼關注中國的人權問題,中國對基本的人權的看法,主要是因為西方人看不慣中國如此的成功,經濟發展得這麼好,所以他們關注的程度才會這麼高。

趙啟正:我可以把他們夫婦的觀點統一一下。中國的價值觀和西方的價值觀確實是有區別的,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價值觀是強調個人的財富至上,你有了財富,有了社會地位,你也有了自由,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和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在中國就不是這樣,中國的價值觀就體現在,我們個人一定要在國家或集體獲得自由的時候,我們個人才有自由。

“國家”這個詞不完全等於英文的“country”,而是英文的country加上home“國—家”,就是我們對國家的概念的確是國是一個“大家”,自己的家庭是一個“小家”,因此中國人是比較注意集體利益優先的,在集體的利益獲得之後,才有個人的利益和自由。這是不同的價值觀。

至於先生説的話,他説有的西方人有一種嫉妒,覺得中國人跑得這麼快,不能容忍,這也是事實。所以我把他們兩個的觀點統一一下,這是求同存異,我是這樣解決他們夫妻的矛盾的。

約翰•奈斯比特:我們説得很和諧。

中國人和西方人所認識的自由是不一樣的

中國網:剛才三位嘉賓對我們講了世界對中國的認識的偏差是客觀存在的,也為我們講了林林總總的原因。現在我想請三位分別為我們談一下世界對中國的認識的偏差有哪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

多麗絲•奈斯比特:我很驚訝我們這麼快就把偏見的問題解釋清楚了,我想再解釋一下西方對於中國的一些偏見。比如説自由這個問題,中國人所認識的自由和西方人是不一樣的,西方人非常喜歡自由地發表自己關於政治的意見,他們並不像中國人一樣渴望一種和諧,他們渴望的是多樣化。在這種多樣化中可能會有一些思想的衝突,他們認為這種衝突,甚至是一種混亂的狀況才可能帶來一種創造力。而中國的自由像孔夫子所説的,有規矩才成方圓。中國人習慣於在一個框架內享受一種自由,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達到一種安全感,而這種有序的自由給他們帶來的安全感才能保證社會的穩定。

趙啟正:這和中國的歷史有關係,中國幾千年來是封建社會,這是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在改朝換代當中,有很多戰爭和封建壓迫,所以人們追求一種和諧的理想,認為在和諧的環境下才容易産生思想的自由。如果在戰亂中,或者是極端貧困中,就沒有産生思想的環境了。中國追求的是一種在和諧下的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表達,所以這裡面的確是有一些區別。

趙啟正:在1840年以後一直到1949年,中國人一直是在動亂、戰爭和列強的侵佔下生活,在這種情況下談不上自由,人們感到的是壓迫,人們極其渴望有一個好的、和諧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才能追求我們自由的思想,這裡包括政治思想、學術思想。

國際上的中國觀是多種多樣的,有些是荒唐的

中國網:部長,您經常代表中國在世界發出中國聲音,那麼對於世界對中國認識的偏差的例子和感受應該特別深。剛才多麗絲•奈斯比特夫人談到了她的觀點,您也與她過招回答了,接下來談談您的觀點、您的例子。

趙啟正:國外輿論對中國的評論,或者説國際上的中國觀是多種多樣的,在中國人看來有些是荒唐的,有些是合理的。比較荒唐的就是中國發展了,必然對其他國家造成威脅,必然對其他國家造成不利,這是一種“威脅論”。還有一種是認為中國沒有什麼前途,會遇到很多困難,他們最終是堅持不下去的,説中國會衰敗,會垮臺,這又是一種極端的意見。

此外,還有一些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參考,就是中國強大了,它的經濟發展了,它的國際貿易增加了,因此給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中國的出口量在上個月已經超過了德國,達到世界第二位,這些貿易都是雙方的,因此給其他國家出口的機會也多了。所以這被稱作“中國的列車”,我們也能得到一些利益,也可以簡單説是“中國機會論”。

當然,在這當中也有人説,中國逐漸強大了,是不是國際責任承擔得更多了?我們的回答是“是”。比如説聯合國所組織的維和部隊,中國所派出的人員是最多的,對於當地維持秩序、救助災難、幫助人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多麗絲•奈斯比特:這要和中國的人口相匹配。

約翰•奈斯比特:在某些地區,中國維和部隊的人數是最多的,但不是説全球的。

趙啟正:在這些很不一致的評論當中,我們要對那些正確的評論認真聽取和從中吸收對我們有益的營養。

國際上對中國産生偏見,跟媒體報道有一定關係

約翰•奈斯比特:我想評論之前的一個問題,我們剛才討論的,您剛才提到中國歷史的問題。在西方來説,西方人其實很注重穩定,而中國人注重的是變革,中國人希望在變革中尋求穩定。而在西方,在穩定當中如果有不穩定發生,他們希望能夠來解決這個問題。西方人的觀點就是認為世界本來是穩定的,所以他們才在穩定中尋求變化。而變化一旦發生,他們希望有辦法來解決這個變化。

多麗絲•奈斯比特:談到偏見,西方人説這不是對中國的偏見,但是中國人説這就是偏見。其實中國確實有很多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覺得這和新聞報道有一定的關係。比如在西方有一個人買到了不合格的中國産品,他就會把這個事情放大,説中國生産的都是不合格的東西,我們不要買中國産的東西。其實在西方也有,當一個産品他們買得不好的時候,被報道出來以後,同樣會有這樣的效果,我覺得這和報道是有一定關係的。

趙啟正: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到過外國,大多數外國人沒有到過中國,他們如何了解對方?一個是報紙,一個是電視,一個是電影。而做報紙、電視和電影的人,他們都沒有覺得自己有全面表達,或者是準確表達本國或者是對方的責任,這樣就使外國人通過西方媒體來認識中國,自然就被報紙的編輯和電影的導演牽著鼻子走。

最好是能直接觀察對方,而這個很難,因為沒有這種可能到外國去研究,更不會像奈斯比特夫婦經常到中國來。我們就希望媒體在報道對方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信條,就是事實正確,可以依靠自己的觀點去報道,但事實正確,讀者就可以根據事實提出自己的觀點,可以和報紙、電視的觀點不一致。但是如果事實報道得不準確,當然就誤導讀者了,這就是當前國際輿論界和國際傳媒界的一個偏差,就是有的時候事實不夠準確。

多麗絲•奈斯比特:您的話讓我想起中國有一句諺語,就是如果你有一個石頭,你可以用它來建一面墻,也可以修一座橋。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用石頭在人們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但是事實上可能效果並不是那麼理想,有可能是在造墻。

趙啟正:我覺得你要有信心,因為奈斯比特前面的幾本書很成功,這本書造成的橋我相信會有幾十萬人走過去,因為一本書的讀者可能是兩個人或三個人,也就是説要有接近100萬人走過這座橋,請你要有信心,中國讀者會上你的橋。您不是對我們正在進行的《對話:中國模式》充滿更大的信心嗎?我相信我們探討的問題會引起更廣泛的關注,會有更多的人走上這座溝通之橋。

網路在全球通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網:剛才部長提到,其實媒體在世界認知中國的過程當中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來我想接著部長的回答往下問,三位怎樣看待以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在世界認知中國的過程當中所起到的作用?

約翰•奈斯比特:我想説的是,網路在全球通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網路的資訊對傳統媒體帶來了一種壓力,是讓傳統媒體更加有責任地報道事實。我認為電視就是一個巨大的放大器,無論是在報道中國,還是報道馬來西亞,還是報道德克薩斯,發生事情的時候它都會將它放大。比如我們剛剛經歷的邁克爾的葬禮,它都把它放大了,這種放大同時也是一種對事實的扭曲。

多麗絲•奈斯比特:網際網路上的交流不是一個單行道,它是互動的,中國一方面向世界敞開了它的大門,另一方面卻展示了它在關閉某些渠道。中國可以通過網路更好地理解西方,我們也看到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展開了很多資訊的渠道。但是在另外一些方面我們卻發現,他們正在把中國人和外面的資訊溝通隔絕開來。比如説facebook,我今天就沒有登錄上,我們覺得既然中國政府要向世界敞開它的大門,為什麼不能讓普通的網民在網上有更多的自由,也就是説讓他們能夠在網上瀏覽更多的,甚至是一些評論,或者是批評的資訊。

中國網:接下來想聽聽部長的發言。

趙啟正:由於衛星電視和網際網路的高度發展,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資訊的時代,就有一個新的英文名詞出現了,就是“inforsphere”,字典上是沒有的,它的意思就是“資訊空氣”或“資訊環境”。“資訊空氣”中有的時候有一些有害成份,人們吸收了以後會引起一些問題,因此網際網路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有的時候有一些對社會起著紊亂作用,如一些假的資訊,或者是惡意的資訊。對此,我們抱有一定的警惕性。現在已經是資訊時代了,充滿“資訊空氣”,空氣有污染的時候有不健康的成分,那麼就要對空氣有一些過濾。

約翰•奈斯比特:我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聽説過“inforsphere”這個詞,其實中國現在經歷的是西方已經經歷過的事情,最大的問題是這個資訊是不是有害,到底由誰來決定,是由人們自己來決定,由消費者來決定,還是由政府來決定。在中國的情況是,這種資訊的審核是由政府來決定的,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趙啟正:據我所知,在中國對於網路的管理,主要是靠各網站的自我約束。可以這樣説,明確反對中國憲法的內容我們是不歡迎的。

約翰•奈斯比特:是不是政府決定這個事情,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情,應該可以這麼説,是政府在決定某些資訊。

趙啟正:政府是給一個原則,專門以反對中國為主題,這的確也是我們不歡迎的。

中國網:剛才部長回答了奈斯比特夫婦的提問和質疑,接下來我想聽聽部長,您對於網路在世界認知中國的過程當中起到的作用,談談您的看法。

趙啟正:中國現在有3億多網民,他們中間很少人有能力閱讀英文、德文、日文的網站,他們都是閱讀中文網,而中文網也報道外國的消息。而外國的網民多數人不能閱讀中文的網路,所以説通過網路互相了解,只能寄託于中國的外文網,如你們中國網。所以説中國網的責任很大,應該很準確地報道中國的事情,讓奈斯比特夫婦在維也納用你們的網跟著中國的火車奔跑,這是拜託你們的事情。

多麗絲•奈斯比特:我們很高興能夠在我們的網站上放上中國網的連結,這樣訪問我們網站的人就會連到中國網來。

開展公共外交有助於互相了解

中國網:我們林林總總地談了這麼多,我想回到最後的問題上來,就是奈斯比特夫婦觀察中國已經很多年了,對於減少世界對中國認識的偏差有什麼好的建議,談談您的看法,然後再請趙部長為我們的訪談做一個總結,談談您的看法。

約翰•奈斯比特: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回到訪談的開始,開放和透明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趙部長在這方面起了一個很好的帶頭作用。我覺得目前可行的戰略或者辦法就是如何能夠更多地找到像趙部長這樣的人,能夠講出他們自己的故事,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中國。

現在很多人對中國政府的偏見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就是有一些記者和外國人到中國來的時候,他們看到中國原來是這麼一個樣子,他們感到很震驚,所以我們現在需要做的是如何能夠讓更多的人向世界説明中國。

多麗絲•奈斯比特:就目前我們所研究和發現的,其實在企業界,中西方交流做得要比通過媒體的渠道好得多,媒體在很多問題上都給中國的形象進行了誇大或染色,但是企業家們所做的則是他們真正想知道的真實的中國。而且我們了解,現在中西方的企業家們也正在達成一種原動力,是要更好地了解中國。

約翰•奈斯比特:我提出的一個很好的戰略,我們可以把焦點放在讓更多的外國企業人士來了解中國,通過他們再影響媒體,而不應該從媒體開始,因為媒體帶著很多偏見的態度。所以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趙啟正:加強中國與世界的溝通,當然我們也需要找到更多的奈斯比特先生,這很困難。如果尋找像奈斯比特夫婦這樣都對中國有研究的人就更難找了。你們説的多通過企業家來加強溝通,這點我贊成,事實證明這是有效的。

不過我想把這個意見再擴大一點,就是要開展公共外交,也就是説,政府外交之外的民間人士的互相交往,有助於互相了解,而這種民間外交一般説來是通過記者、作家、企業家,甚至於宗教領袖之間的交往,而談論的內容是討論本國和對方的政策、國情、進展和回答對方不解之處。像我們今天的交往就是一種公共外交的案例,這樣就使包括企業家在內,有更多的人參加,這樣的了解會比通過媒體的了解減少很多的失真。

有責任向西方讀者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國網:在節目當中我們提到了書,如果把書比作石頭,它可以壘成墻,但是它更可以成為橋。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奈斯比特夫婦這幾天和趙部長的對話很快就有成果了,就是即將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新書,請部長為我們介紹一下。

趙啟正:新世界出版社的效率很高,我們的對話還沒有完,但《對話:中國模式》一書的封面已經設計出來了。這是中文版的,我相信英文版也要出版。當然,多麗絲是精通德文的,所以一定會有德文版,我是這樣期望的,不知道多麗絲是不是願意出。

中國網:我想問一下多麗絲•奈斯比特夫人,對這本即將出版的《對話:中國模式》一書,它的設計和整個內容有什麼樣的評價和看法?

多麗絲•奈斯比特:我的回答很簡單,我非常喜歡它。

中國網:我們大家都非常期待《對話:中國模式》的出版。最後想請奈斯比特夫婦和趙部長分別對中國網的網友説幾句話。

趙啟正:我希望中國的網友在今天在網上認識了奈斯比特夫婦,這是一對很奇特的夫婦,他們不但感情很深厚,而且有共同研究中國的興趣,並對中國産生了友好的感情。他們的書是值得一讀的。

約翰•奈斯比特:我們今天的談話是我中國之旅的一部分,在很多年前有一位中國的出版商找到我,想我讓寫一本關於中國的書。他是這樣説的:我們將開啟你生命當中新的一章,而這一章就是中國。我要説的是,其實這一章節在我的生命當中是很精彩的,中國發生的故事也相當的精彩。中國的故事是整個時代的故事,而我們參與到這個時代的故事中來,沒有比這個更精彩和更好的了。

多麗絲•奈斯比特:開始我對於寫一本關於中國的書並不是特別感興趣,但是我們一直都是夫唱婦隨的,所以我對中國也了解很多。但是後來我發現一本西方的學術著作是講中國的,我覺得我愛中國,也愛她的人民,我覺得有責任向西方讀者介紹一個真實的中國,所以我決定開始寫這本書。隨著我不斷寫書,越寫我越發現,本來一開始寫的時候並不是想單純地表揚中國,而是想向西方的讀者來介紹中國的現狀,並且來看中國將怎樣發展,但是我越寫越發現這是一個鴻篇巨著,這是一個非常壯麗的畫卷,我越來越興奮。

中國網:謝謝三位嘉賓今天在中國訪談精彩的對話,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能像奈斯比特夫婦一樣到中國這輛高速賓士的列車上走一走、看一看。最後想借趙部長在節目當中的一句話作為今天訪談的結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雖然是很難的,但是只要用心就會變得容易”。

約翰•奈斯比特:我們很榮幸能夠與趙部長一起向世界介紹中國,這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

中國網:謝謝三位嘉賓,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我們下期再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