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全國“兩會”就要在北京召開了,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們便會相聚一堂,一起聽取《政府工作報告》,一起對不同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協商討論。這個時候,“兩會”的新聞發佈會就成為我們了解資訊的重要渠道之一。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這位嘉賓,他與新聞發佈會有著密切的聯繫,並同時擁有多重身份,他便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先生。
  視頻直播
嘉賓簡介
趙啟正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原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
文字實錄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再過幾天,全國“兩會”就要在北京召開了,每年這個時候,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們便要相聚在一起聽取政府工作報告,把匯集民意的提案議案帶到大會上協商討論。這個時候,“兩會”的新聞發佈會就成為我們了解資訊的重要渠道之一。今天做客中國訪談的這位嘉賓,他與新聞發佈會有著密切的聯繫,並同時擁有多重身份,讓我們歡迎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趙啟正先生。 您好,歡迎您。

[趙啟正]:你好。

[中國網]:趙部長,您是第二次來到中國網了。以前您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現在又是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同時還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可以説您具有豐富的對外報道經驗,而且對媒體也有豐富的經驗,政協選擇您擔任新聞發言人,您覺得有什麼特別意義?

[趙啟正]:我想政協是中國政治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特別需要和全國人民加強溝通。我想政協賦予我的任務就是利用政協開會期間,要向大家表達政協的日常工作以及眼前所考慮的問題,並且通過各大媒體與大家進行溝通,而網友是我們互動的對象。所以,我很高興能夠和網友進行溝通。

[中國網]:您是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創立人,我想聽聽您怎樣評價中國新聞發言人在這些年的發展和它的作用?

[趙啟正]:中國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事實上已經在世界政治舞臺、經濟舞臺和文化舞臺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世界各個方面從各種角度出發都在關注著中國,中國也在關注著世界。人家問中國是怎樣的?正在做什麼?以後做什麼?在這種願望下想吸收中國的資訊。那麼我們要向人家提供資訊,讓人家知道中國,了解中國,所以新聞發言人制度很重要。

新聞發言人不僅政府有,一些教育機構、研究機構、企業都有發言人,這樣就和記者構成了接力棒的關係。記者可以代表受眾提出問題,而發言人通過記者來傳達政府想要對大家説的話,並且回答關於中國的政策、中國的社會進展、中國的未來。如果把這些問題回答好,在全世界就能表達出一個真實的中國。

[中國網]:自1983年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啟用新聞發言人制度以來,可以説發言人越來越被大家認識,而且也越來越受到關注。您覺得作為一個好的新聞發言人,他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趙啟正]:我想他發言主要是講中國的事情,所以第一要內知國情。

國情有很多,除了一般性的了解,他所負責的那個領域應該知道的特別多。如果你是衛生部的發言人,你應該知道中國的醫療政策、中國衛生事業的發展和改革;如果你是教育部門的,你應該知道中國教育的情況,和回答眼前大家對教育事業關心的問題。所以內知國情是第一。

第二,外知世界。如果你不知道世界,你的尺寸會受挫,很多事情你不能輕易的説中國第一,也可能其他地方還有更好的。那麼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比最發達的低,但是比後進的要高,所以表達的尺寸要有比較好的文化背景可能就比較好。

[趙啟正]:當然,發言人應該是敏感的,能夠很正確、迅速地回答問題,同時他應當表達自己的立場。你是中國的發言人,當然是中國的立場。中國的立場不意味著不實事求是,恰恰以中國的立場回答問題要實事求是,不實事求是的回答是站不住的,實事求是的回答是能夠取得大家信任的。所以,作為一名發言人,要每天在學習。

[中國網]:的確,知識面要求的非常寬。您是全國政協第十任新聞發言人,您覺得您自身的優勢在哪?都做了哪些準備?

[趙啟正]:我不敢説自己有很多優勢,但是我是很認真的,至少我每天閱讀報紙,每天在網上觀察網友關心的問題。對於世界要問我們的問題,比如“現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威脅到中國,中國有信心、有力量嗎”。如果要回答這些問題,應當對我們國家的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我們的明天,都需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中國網]:作為新聞發言人,思維要敏捷,應變能力要快。我現在就想問您一個問題,如果您在發佈會上遇到像溫家寶總理在康橋大學演講時遇到的問題,您會怎麼辦?

[趙啟正]:我想我會學習溫家寶總理,從容的應對,不會一時感情用事。我們在國外,雖然你是一個人,但是你表達的是中國。中國是一個文化悠久的國家,每個人都有中國文化的熏陶,我們對待任何事情是處驚不變、從容應對,決不會因小失大。如果感情用事,像在大街上兩個人有衝突吵起來,那就不好了,這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他有收穫,我們不會給他這種收穫。

[中國網]:作為政協的新聞發言人,我想知道您想如何介紹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

[趙啟正]:中國的政治協商制度是很有中國特色的,也就是説在外國的多數國家沒有政治協商會議的機構。我們出國訪問的時候,他們有時不太明白,説我們是眾議院接待你們,還是參議院接待你們?最後他們説,那就參議院接待吧。但是我們要説清楚和他們的參議院不一樣,他們説他們是兩院制,我説我們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加政治協商會議制。

我們的政治協商會議是做什麼?由哪些人組成?它做的事情就是政治協商,重大的政策、重大的領導人任命,都要在政治協商會議做一些協商之後才能夠實施,這是政治協商會議的一種職責。

[趙啟正]:因為政治協商會議的組成是各民主黨派的人員,很多群眾團體也參加,還有很多其他的界別。而我們的社會由很多界別組成,比如經濟界、教育界、文化界、體育界等等,這些人都是各界別選擇的比較內行的、有一定造詣、且和本界別內有充分聯繫的人,這樣他會反映那個界別的人們的意見,所以政治協商會議是很高層的協商。

除了政治協商之外,還有民主監督,就是他們可以監督政策的實施。如果政策實施的有問題,他們可以提出意見,可以到某些方面視察,並且視察的結果可以形成報告提交給中央,提交給國務院,會得到妥善的處理。涉及到某些方面的問題,一定有一個回答,甚至於那個責任單位要對我們説明我們的意見是否正確。所以這個監督不是提意見、不説白不説的,而是説了便有意義的。

[趙啟正]:另外,政協委員來自全國各地,有省、市、縣的,這是很大的一批財富。他們觀察社會很細緻,如果不是屬於重大政策,但是和國計民生有關係的,他們也會反映。比如我們的農民工哪些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的醫療需要做哪些改善,甚至交通方面有什麼意見,這是國計民生,是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我們叫做參政議政。討論出結果,也要做出提案或書面表達。

所以,政協是中國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我們統一戰線的重要機構。

[中國網]:您也説到,政協是中國重要的政治協商機構,那麼在對外交流,或讓更多的外國人了解我們的制度方面,它有沒有什麼優勢?

[趙啟正]:這裡的委員們都是各行業有相當重要作用的人,用國際話的語言來説,是精英人物佔主流。他們對於中國國情的表達,可以用很生動甚至專業的詞彙來介紹。

不久前,我隨賈慶林主席訪問了四個國家,包括約旦、土耳其、寮國、柬埔寨,受到了對方各方面熱情的接待。我們一起討論了關於金融危機各自的觀點,我們也表達了一方面把中國的事情做好,一方面也願意參與國際上的共同行動。同時,對各國對中國的需求,比如在貿易方面、技術合作方面我們也做了呼應。他們感覺這種交流很充分,既有官方的誠信,又有民間生動的表達,是積極歡迎的。

[中國網]:其實我們知道,每年兩會也是各路媒體競爭的焦點,所以我們在這裡特別想請您能否透露一下,今年“兩會”都有哪些熱點和焦點?

[趙啟正]:大家一想就會知道,今年大家一定會注意國際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去年第四季度出口和GDP都有明顯下降,又有些中小企業支撐不下去,這樣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去年GDP最後的數據大約是9%的增長,和前幾年比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最後幾個月的下降引起的,否則不會低於10%。

有人問,這樣低下去,那麼2009年會低到哪兒?世界議論紛紛,我們也很關心。中央做了很仔細的分析,我們是要爭取8%的增長。其他國家不是,有人預計美國2009年的GDP增長是0.5%到1.3%,咱們8%的增長對我們來説認為是低的,但是在世界上認為是了不起的。當然,人家也在問,中國有什麼辦法,為什麼會做到?他們希望我們會做到,如果我們做到,會買他們的東西,與他們在經濟上有更大的協同,所以他們的眼睛盯著我們。

[中國網]:其實作為媒體,我們非常關心怎麼樣才能做好政協的宣傳報道,怎麼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很多記者都很關心在您的發佈會上,怎麼樣爭取提問的機會?

[趙啟正]:我希望各位記者一定要了解到政協的特點,它不是國務院,也不是外交部,也不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是政治協商的機構,因此它的回答角度是從委員們的觀點、委員們討論中的主要見解和見識,以及我們做了哪些事情。因此,他回答問題並不是站在其他的角度上替其他的單位回答問題。所以我們對問題的回答與政協工作關係越密切的,回答起來越準確。不是説其他問題不可以問,但是我們回答的立場是政協委員們的見解,他不全等於政府的決定或決策,但是一定會有密切關係。

比如我們要保8%的GDP增長,那麼委員們認為為什麼可以做到,大家有很多的想法和説法,我們如何來幫助這件事情的實現,大家一定有很多建議。所以應當從這個角度來看。

[中國網]:怎麼樣在您的發佈會上爭取提問機會呢?

[趙啟正]:舉手舉快點,往前坐一點,佔一個好座位。

[中國網]:在去年的發佈會上我記得有記者穿著很鮮艷的衣服,好象還有舉起兵馬俑頭像的標誌,就是爭取提問的機會。所以記者想提問的心情還是很高的。

[趙啟正]:我們希望能夠均勻一點,不要一個報紙兩次提問,或者境內、境外,亞洲、歐洲、美洲都勻一點,希望是這樣,但未必能夠做得到。所以就要看我們的這位先生是否熟悉他們。

[中國網]:所以我們也希望都能得到這樣的機會。您在報道中國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我們想知道您覺得在您的經驗中什麼是最核心的,有沒有成功的案例?

[趙啟正]: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在對外表達的時候,我們對國內説的清楚的話,到了國外即使變成很好的外語,不一定説得過去,這叫做文化障礙。語言好,兩個國家兩種語言,跨語言的交流,比如你是英國人,我的英文很好,我們可以交流,但不等於跨國文化。特別是中國的創新性政策和創新性詞彙,有的時候變成外文就有困難,因為對方沒有對應的東西。比如,如果中國有饅頭,外國沒有,你翻譯成“中國麵包”,這是近似的,因為它不是麵包,那麼外國人理解中國人的麵包和外國人的麵包有什麼不同?其實這種對應有的時候是不得已的,但是效果不好。

[趙啟正]:在生活中,由於文化障礙沒有跨越而出現的誤解也是很多的,就是同一種語言,同是中國人也有文化差異。最近我看到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城裏的幹部到了農村,對農村的老大爺説“老大爺,洗手間在哪兒?”老大爺説,“我沒有洗手間,我有洗臉盆給你用吧”。這就是生活環境不同的問題,因為他們不需要洗手間,而你卻拿這個來説。再比如,這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行,實際是整個民族,特別是北京市民和奧運城市的市民與外國人有一個很直接的交往,這種跨文化的問題被注意了,可以説有很好的結果。這其實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國內外大學都有比較文化,就比較這個問題。

[中國網]:今天趙部長帶來了您的新書,就是《one world- Bridging Communication Gap》這本書的中文版我們已經看到了,為什麼又想到要出一本英文的?

[趙啟正]:中文版是《在同一世界——面對外國人的101題》,英文版就是《跨越溝通的障礙》。這裡舉了100多個故事,你不注意的話,這些都是障礙。由此及彼,我們對外國人表達的時候,也就是你問的最大的困難是文化障礙。無論是經濟談判,還是政治談判,還是軍事交流,或者是日常作為一種友誼、旅遊,都有這種障礙存在。但是你如果不注意,就會引起很大的誤會。

這裡講了很多小故事,中文版現在很多朋友都讀了,説很好。英文版是一位加拿大人讀到中文版之後,他懂中文,他覺得對外國人有意義,克服文化障礙不僅是中國人,外國人也有問題,外國人也要注意,要雙方注意,我覺得他這一點是對的。加拿大朋友用非常通順的英文做了翻譯,我的好朋友《中國日報》前總編也是英文大家,他給做了校對,説這個英文很通順。

[中國網]:正是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障礙,並不是説我聽清楚就明白了,所以您提到了國家的修辭能力,來增強我們資訊發佈的公信力。這裡我就想問問,您解釋一下什麼叫國家的修辭能力?

[趙啟正]:我們在對外表達中國事情的時候,最有發言權的是誰?是中國,因為這件事情就産生在中國,我們是這件事情的參與者、編輯、作者,那麼這句話在對外表達的時候,在國際上能不能引起重視,這就是修辭能力。

比如最近幾年,輸入的詞彙很多,“軟實力”、“硬實力”、“文化的衝突”等等,這是外國的修辭賦予特別意義成為專有詞來到中國,那麼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詞輸出到外國?比如“自主創新”,這是在中國提出來的。為什麼要自主創新?因為中國最近五百多年以來,由於封建社會的存在,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不如外國進步的快,因此中國對科學技術的貢獻是較少的。

[趙啟正]:你看我們的數學、物理的定律,用中國人民自己的很少。我們現在眼前使用的許多現代化設備如錄影機、手錶、眼鏡、MP3等,都是外國進來的。以中國這樣一個偉大的民族,我們能夠這樣下去嗎?

我們想要為世界做貢獻,首先為中國做貢獻。我們現在的高科技産品專利一半以上是外國的,並且重要的專利都是外國的。每做一台DVD放映機要給人家1到2美元的專利費,每年生産幾千萬,就有幾千萬的專利費。所以我們提出要創造專利的任務,需要這樣的專利。專利是我們提出來的,我們投資了並牽頭去做了,我們叫它獨立創新,就是鼓勵中國人多創新。

[趙啟正]:但是這個翻譯成英文的時候就麻煩了,翻譯成“獨立創新”,一位大學教授問我:現在的創新都是國際合作,怎麼你們獨立就能創新,這樣不是效率很低嗎?我説不是不歡迎合作,問題是這個題目是中國人牽頭的,是中國人覺得需要做得,中國人是組織者,或者骨幹力量是中國人,這就是自主創新。他説這樣我就理解了,這就是修辭能力。

中國的修辭沒問題,在修成外語的時候,外國人沒有類似的概念,這就是我們的任務。

[中國網]:趙部長平時喜歡上網嗎?我知道您有自己的部落格。

[趙啟正]:上網,部落格很怠慢,因為我實在太忙,而且我的文章不是和生活很密切的,老是有一點國際政治、國際輿論,所以我不太好意思上。

[中國網]:那麼您平時會不會注意看網友的跟貼?

[趙啟正]:看,我很受感動,可是我很怠慢大家,停了很久。我不是沒有文章,但是我一般寫短的,短的也要1400、1500字,這樣對部落格就太長了,並且不生動。當然,你是主持人可能會有興趣,一般像你這樣年輕的人,覺得看我的文章沒有意思。

[中國網]:其實很有意思,上面講了很多小故事。我現在就摘了幾個網友的提問,有網友問:作為政協新聞發言人,您是否會仗義直言,更加充分發揮政協的民主監督權?

[趙啟正]:我們作為政協委員,就要履行政協賦予我們的職責。我們的職責就是認真負責、言之有據地討論實際問題。對於我們所看到的合理的、進步的方面,我們要表達支援的意見;對於我們發現的問題,甚至於一些嚴重問題,要提出批評,甚至舉報,這是對人民的負責,也是完成政協委員應該做的一種責任。不應該有什麼顧慮,應該直率地提出來。不是仗義直言,而是根據我們的政策、法律來看,凡是違反法律和政策的,我們要提出意見。

如果政策本身在執行中有困難,或者有不合現實的地方,我們也會對政策提出意見。政策也要修訂,很多時候要有補充的修訂,或者更改,所以政協是很積極的。

[中國網]:還有一位網友問:“剛剛過去的2008年有歡樂也有苦難,您對這一年有哪些感觸?這一年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態度是否有進展,中國的國際形像是否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您認為外國人是否真正的了解中國?”

[趙啟正]:

一個國家的形象就是在人的頭腦中由對這個國家的印象組成的。2008年,從國際上來看,對中國的形象確實有較大的變化,但絕不是這一年一個變化就解決問題了,而是逐步的變化,但2008年的變化是大的。其中有兩點特別值得我們回顧,一個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充分表現了這個民族的堅韌不拔,這個民族的博愛,這個國家政府的調動力量。一些國外人看汶川大地震我們的電視報道,他們也覺得中國在平時沒看出來,在關鍵時候就看出來,中國人民眾志成城,了不起,反過來這對我們也是鼓勵和教育。

[趙啟正]:第二件事情就是奧運會。我不久前參加巴塞羅那舉行的西班牙和亞洲各國舉行的“東西方對話”,我是中國的代表之一,一共兩個人。在會上,人家對中國表示讚揚,但是也提出了問題。問題就是奧運會到底中國有什麼收穫,問我是怎麼理解的?我説在奧運會之前,很多國家説,中國奧運會時中國會有一個轉型,就是會更現代化。他們舉個例子,當時日本説如何如何,南韓如何如何,我説這個比喻本身不恰當,因為有國情在這裡,因為國家大小不一樣。我們花的錢再多,在我國的GDP的比例,哪怕在北京GDP的比例也是了不起的,但絕不能説奧運會之後中國GDP有增長,我們絕不是這樣的期望。但是我們有幾個收穫,我叫它“軟收穫”。

“硬收穫”就是數字,“軟收穫”就是精神狀態和我們的經驗。

[趙啟正]:“軟收穫”是原來在奧運會舉行之前,有些國家、有些人物不甚友好,一會兒説來一會兒説不來,一會兒又把達賴喇嘛舉出來,一會兒又説中國有什麼樣的問題。當然最後還是來了。中國人知道,原來有很多外國人對中國存在著誤解。誤解給我們提出來的就是對外國人的表達我們要更加清楚,要勤勉的把自己的意見對外國人説的多一些。至於攻擊,我們要看到這是少數人的事情,我們不能因為少數人的攻擊,而對整個國家有全面對抗的態度。這是中國人民受到的啟示。

第二個,志願者精神,志願者精神是民族精神。以前沒有表現出來,但是這次表現出來了。因為日本的政要也是我的一個朋友,他説我參加了殘奧會,看完了之後我的感想不是你們得了多少金牌,而是你們的志願者。那些年輕的男孩女孩們從頭跳舞一直跳到尾,這是多好的身體啊,多好的藝術天才,多大的毅力能跳這麼長時間?中國真的是很大,能夠選出這麼多優秀的青年,這些青年在將來會對中國做多少貢獻!所以他很感慨。

[趙啟正]:還有一位耶魯大學的校長,他説“擊缶有2008人,全部是志願者,如果在美國連208人也集中不起來,集中兩天就跑了,哪能做這樣的事情,但中國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就能做成。”所以這種志願者所表達的精神,和我們歷史上有人説的個人自掃門前雪不一樣,和有些人説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一樣,所以奧運會的收穫在於民族精神的提升。

當然,我們在組織能力上,在這麼短的時間能夠做這麼好的基礎設施,以及良好的組織工作,保證了順利進行、保證了安全、保證了報道,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是長期存在的,對我們今後組織大型活動以及國際交往有重大意義。這是2008年能夠記憶的最重要的兩件事情。

[中國網]:這兩件事情非常讓人振奮。

[趙啟正]:所以2008年並沒走遠,會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中國網]:我想聽聽您對網路媒體的看法,您覺得新媒體在現在的傳播領域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趙啟正]:網際網路已經被大家認識了,現在的網民在去年12月31日已經達到2.98億,手機網民也有1.2億到1.3億,這在全世界都是領先的,都是了不起的。網友的數目和美國的人口數量一樣,這説明我們的網路發展不錯,這不是指我們的頻寬有多少,而是這麼多人喜歡網就了不起。

在網上可以得到很多的交流,也有很多的收穫。當然,不同的人用網不一樣。我用網並不去看網上的文藝節目,而是去做一些輿論的觀察。另外,我做某些題目的時候,從網上查一查資料比較方便,有些歷史事實,有些國際觀點,或者是找書現在在網上找效率百倍的提高,所以我很喜歡網。

[趙啟正]:

至於新媒體,我也看過一些文章,新媒體的定義至今並不清晰。有人把動漫的事情也叫新媒體,新媒體是指技術上的新媒體、內容上的新媒體,包括新媒體的會議也沒有説清楚,這很自然,因為剛開始。所以對新媒體今後如何發展,我沒有把握,我只是説,有些顯然是成功的,比如我們在網上表達的內容。至於其他將要誕生的新媒體,現在預言我還沒有把握,我們也在觀察,任何新的事情我們都要給它時間、空間,讓它做,最後它有一個自然的選擇,淘汰還是保持。

[中國網]:其實網路確實是老百姓能夠表達自己思想,反映意見的非常好的平臺。比如很多的新聞事件有多少是由網路暴露出來的,最近我們一直在開展打擊網路低俗之風的活動。您如何評價網路正面和負面的雙重影響?

[趙啟正]:因為網路的讀者有的時候確實成為了發表者,這是和傳統紙介媒體最大的區別,包括電臺和電視臺的。以前有多少來信都是經過編輯選擇的,而網路沒有,所以這要求網民有更好的表達能力,寫東西要通順,表達思想要清晰,你自己在説什麼,表達要正確。

另外,也提高了我們的鑒別能力。我們看到很多新聞的消息有些是準確的,有些是不準確的,所以這和傳統的就不太一樣。同時,也要求大家有一個網上基本的守則,或者道德要求。平常我們寫文字叫“文風”,網應該有“網風”,“網風”就是充分的表達,但要考慮到表達的後果。

我們一方面要看到網路的積極方面,它能夠發現問題、推動問題,但是也要防止極少的網友不太謹慎,或不負責任的表達錯誤虛假的意見。

[中國網]:這個過程也需要媒體的引導。網路不是泄憤的平臺,要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最重要是要能説服人。您覺得像中國網這樣的網路媒體,它怎麼樣針對它的特點,來做好對中國的宣傳,對中國的説明?

[趙啟正]:

首先中國網的名字就了不起,當初定名字的過程我也是知道的,“中國網”,太偉大了,所以這個網從編輯、主持人方面,都應當有一個自我要求,應當表達中國的文化,表達中國的社會發展,表達中國的進步,也給中國的網民有很好的表達空間。

既然是中國網,你們這裡還有外文網,很多人不是看中文,世界各國的人都來看。我也注意到一些外國網友對中國的評價,一般字數還不少,少則三四行,多則三四十行,看來是有效果的。所以我祝中國網發展更好,不要辜負了“china”這個詞。

[中國網]:相信我們一定會做好的!您作為全國政協的外事委員會主任,以這個身份開展了很多對外交流的外事活動,比如召開公共外交研討會等。很多網友比較關心,外事委員會的主任平時的日常工作是什麼?

[趙啟正]:政協的外事委員會主要的工作是對外交流和對外友好,同時也就國際關係中中國的作用,外交中中國的政策等方面做很多研討。這個委員會的人都有與國際交往的經驗,有很多還是原來中國駐外的大使,駐亞、非、拉的都有,他們不僅外文好,而且也懂外國文化,他們有很多外國朋友,也有很多見解。還有一部分是大企業家,他們有與國際貿易交往的經驗。你要知道,一些大企業在國外及在某些地方外國總理也是要接見的,他們對他們也可以滔滔不絕地來表達對中國的見解。還有一些藝術家,因為藝術容易跨越國界,有畫家、歌唱家、京劇家。還有國際問題專家、教授、研究所的研究員等。所以這是一支很好的隊伍,有很多通暢的渠道,再加上大家積極的努力,在對外友好交流方面可以做很多的工作。

[中國網]:做了這麼多年外事交流活動,您有沒有覺得外國人對中國的認識或者了解有一些變化?比如以前要介紹什麼,現在可能不用介紹了,有新的問題要向他們重新説明。在這個過程中,您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趙啟正]:我們的對外表達也要隨著時代進步。早期,外國人對中國的認識是很膚淺的。當然,中國的經濟、文化落後,他們看了一些中國電影,覺得中國人是梳辮子吧,這種情況在十年前還有。我的書裏也寫了,比如説中國人都會功夫吧。我們在維也納走在街上,還有賣音樂會票的,或者是介紹音樂會的小冊子的,就向中國人表演,當然這不是錯的,但顯然是不全面的。

[趙啟正]:在經濟方面,人民幣匯率在十年、二十年前人家不以為然,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一年才有多少貿易?人民幣兌美元多點少點是沒人關心的。但現在不是了,現在中國的貿易這麼大,很多重要的國家對中國而言,我們是他的第一貿易夥伴。特別是在每年國際貿易的增長額中,中國的貢獻超過20%,這很了不起,因此他們對中國的關心由對長城、熊貓的關心,變成了人民幣匯率、出口總額、逆差順差,哪些産品可能要形成競爭?中國採購世界的資源哪個採購多了哪個採購少了……,對這些的關心多起來了。人民代表大會一開,政府工作報告一做,他們就要研究這對他們國家有什麼影響。

[趙啟正]:那麼我們的任務,包括中國網的任務,就是要表達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的,要了解外國人對中國的什麼方面有興趣。是對現代中國有興趣?現代中國的政策有興趣?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有興趣還是中國的國防建設有興趣?要針對這些興趣來介紹。至於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其他方面也要介紹,因為它是長期任務,現在要介紹將來也要介紹。

[中國網]: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不光是外國人的認識會發生變化,我們自身也要做一個調整。比如以前我們總覺得外國人的東西就是好的,他們就是先進的,包括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現在有的人經常説,我有什麼樣的事情,外國人就是這麼做的,所以我認為這是好的,這是先進的。您有這麼多對外交流的經驗,您在這方面的體會如何?

[趙啟正]:早期就是産品,比如在80年代初説外國電視機好、中國電視機壞;外國熒光屏大、中國熒光屏小,這是早期,就是説洋貨好。但現在不同了,現在中國電視機出口了,産量是3000、4000的年生産能力,大量銷售在國外。這次我們出訪約旦、寮國看到西門子時,我就給TCL的總裁打電話説,怎麼人家都是西門子?韓董事長説:這是我們生産的。

另外,現在外國人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成果我們在拿過來時,特別是在設備方面,需要小心。前幾年有一個説法,一個國家的GDP每人平均值到1000美元的時候,這個國家容易産生社會的嚴重衝突,會影響社會秩序,會産生混亂。中國在達到1000美元的時候,我們就得小心。這句話我請教時問是哪個人説的?但找不著。那又是哪個國家説的?哪年説的?如果20年前説的,那個時候美元的價值和今天的環境不同,如果是在某個國家説的,那個國家的1美元和在中國的1美元價值不同,因為中國的平均價比國際低很多,有的國家比國際平均價高,那你怎麼能也這麼一個説法呢。因此,這個説法比較武斷,不是外國人説了我們就認為是對的。所以你這個問題特別有意義。

[趙啟正]:中國的國情特別,所以在經濟問題上,在社會方面尤其有特點。不像自然科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在中國和美國都可以,並不存在中國和美國的相對論,或者日本相對論的區別。但是經濟不是這樣,政治制度更不是這樣,各國是各國的,不能是一個標準。原來叫普遍性,翻譯成中文,有人説是普適,有人説是普世,這樣中國人的理解不同了,翻譯就不同了,那你就要特別小心。

[中國網]:今天非常感謝趙部長再次做客中國訪談。您現在應該非常忙,感謝您抽出時間給我們介紹政協宣傳報道的注意事項。更重要的是,給我們講解了在對外宣傳中國時,如何使用一種讓外國人能夠了解並聽得懂的宣傳報道方法。感謝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謝謝您!

相關新聞
趙啟正:和外國人交流需仔細體會背後的深層原因
趙啟正:在對外交往中體現中國人的獨特風格
趙啟正:關於涉外交往的101個忠告
樹立國家形象只需説明中國實際情況就可
訪談摘要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每天上網觀察網友關心的問題
    對於世界要問我們的問題,比如“現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威脅到中國,中國有信心、有力量嗎”等一些問題。如果要回答,應當對我們國家的社會進展、規劃,以及我們的明天,都需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趙啟正:發現問題要提出批評甚至舉報 不應有顧慮
    對於我們發現的問題,甚至於一些嚴重問題,要提出批評,甚至舉報,這是對人民的負責,也是完成政協委員應該做的一種責任。不應該有什麼顧慮,應該直率地提出來。
政協新聞發言人談如何爭取提問機會:舉手舉快點
    我希望各位記者一定要了解到政協的特點,它不是國務院,也不是外交部,也不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是政治協商的機構,因此它的回答角度是從委員們的觀點、委員們討論中的主要見解和見識,以及我們做了哪些事情。
趙啟正新書關注中外交流 舉百個故事談文化障礙
    趙啟正的新書《one world- Bridging Communication Gap》關注了文化障礙的問題。他説:“中文版是《同一個世界——面對外國人的101題》,英文版就是《跨越溝通的障礙》。
趙啟正:中國國情特別 經濟政治不能與別國同標準
    中國的國情特別,所以在經濟問題上,在社會方面尤其有特點。不像自然科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在中國和美國都可以,並不存在中國和美國的相對論,或者日本相對論的區別。
政協新聞發言人:中國的對外表達也要隨著時代進步
    那麼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表達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的,要了解外國人對中國的什麼方面有興趣。是對現代中國有興趣?現代中國的政策有興趣?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有興趣還是中國的國防建設有興趣?要針對這些興趣來介紹。
政協新聞發言人解讀中國政治協商制度
    我們的政治協商會議是做什麼?由哪些人組成?它做的事情就是政治協商,重大的政策、重大的領導人任命,都要在政治協商會議做一些協商之後才能夠實施,這是對政治協商會議的一種職責。
趙啟正:發揮網路的積極方面 祝福中國網發展更好
    首先中國網的名字就了不起。“中國網”,太偉大了,所以這個網從編輯、主持人方面,都應當有一個自我要求,應當表達中國的文化,表達中國的社會發展,表達中國的進步,也給中國的網民有很好的表達空間。
趙啟正:08年中國國際形象有較大提升
    一個國家的形象就是在人的頭腦中由對這個國家的印象組成的。2008年,從國際上來看,對中國的形象確實有較大的變化,但絕不是這一年一個變化就解決問題了,而是逐步的變化。但2008年的變化是大的。
政協新聞發言人趙啟正詳解何為“國家的修辭能力”
    我們在對外表達中國事情的時候,最有發言權的是誰?是中國,因為這件事情就産生在中國,我們是這件事情的參與者、編輯、作者,那麼這句話在對外表達的時候,在國際上能不能引起重視,這就是修辭能力。
趙啟正談“兩會”熱點 關注金融危機對中國影響
    中國去年第四季度出口和GDP都有明顯下降,又有些中小企業支撐不下去,這樣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去年GDP最後的數據大約是9%的增長,和前幾年比有所下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最後幾個月的下降引起的,否則不會低於10%。
趙啟正談新聞發言人:不實事求是的回答是站不住的
    發言人應該是敏感的,能夠很正確、迅速地回答問題,同時他應當表達自己的立場。中國的立場不意味著不實事求是,恰恰以中國的立場回答問題要實事求是,不實事求是的回答是站不住的。
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每天上網觀察網友關心的問題
    對於世界要問我們的問題,比如“現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威脅到中國,中國有信心、有力量嗎”等一些問題。如果要回答,應當對我們國家的社會進展、規劃,以及我們的明天,都需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趙啟正:發現問題要提出批評甚至舉報 不應有顧慮
    對於我們發現的問題,甚至於一些嚴重問題,要提出批評,甚至舉報,這是對人民的負責,也是完成政協委員應該做的一種責任。不應該有什麼顧慮,應該直率地提出來。
政協新聞發言人談如何爭取提問機會:舉手舉快點
    我希望各位記者一定要了解到政協的特點,它不是國務院,也不是外交部,也不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它是政治協商的機構,因此它的回答角度是從委員們的觀點、委員們討論中的主要見解和見識,以及我們做了哪些事情。
趙啟正新書關注中外交流 舉百個故事談文化障礙
    趙啟正的新書《one world- Bridging Communication Gap》關注了文化障礙的問題。他説:“中文版是《同一個世界——面對外國人的101題》,英文版就是《跨越溝通的障礙》。
趙啟正:中國國情特別 經濟政治不能與別國同標準
    中國的國情特別,所以在經濟問題上,在社會方面尤其有特點。不像自然科學,愛因斯坦相對論在中國和美國都可以,並不存在中國和美國的相對論,或者日本相對論的區別。
政協新聞發言人:中國的對外表達也要隨著時代進步
    那麼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表達現在的中國是什麼樣的,要了解外國人對中國的什麼方面有興趣。是對現代中國有興趣?現代中國的政策有興趣?現在中國的經濟實力有興趣還是中國的國防建設有興趣?要針對這些興趣來介紹。
兩會專題 2009“兩會”畫卷   2009中國網全國兩會專題   
合作媒體 新浪網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