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推薦

中俄共同構建互利互信的新型大國關係

來源:中國網 丨 作者:李靜雅 丨 時間:2021-12-16 丨 責編:樂水

李靜雅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2月1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視頻會晤,雙方就大國關係、地區合作、雙邊關係等重要議題坦誠交流。縱觀2021年全年,中俄領導人已舉行五次“雲上”見面和一次電話通話。從六次溝通情況看,中俄合作在雙多邊框架下有序推進,合作內容從政治支援到經貿合作全領域發展,顯示出中俄關係在高品質、高水準道路上行穩致遠。

一是相互尊重彼此道路。中俄兩國領導人多次強調,中俄關係達到歷史最佳水準,堪稱21世紀大國關係典範。2021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在中俄關係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主席在此次視頻會晤中指出,要“賦予該條約新的時代內涵,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堅定相互支援,捍衛各自國家的尊嚴和兩國共同利益。”

目前,中俄雙方通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磨合已建立起一系列各個層級的溝通機制,對對方關切的各領域保持密切磋商。在中國關切的台灣、香港、新疆、西藏等問題上,俄羅斯堅定支援中國立場,堅決反對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中國內政,而中國也“堅定支援俄方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所採取的措施”。

中俄雖在國情、意識形態及價值觀上存在差異,但這並不妨礙兩國開展深度合作。中俄關係歷久彌新的秘訣正在於雙方平等對待,相互尊重對方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

二是互惠互利共謀發展。中俄經貿合作是保持中俄關係向上的強大內生動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的背景下,中俄經貿合作表現亮眼。僅今年前10個月,中國對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39.1%。2021年1—11月,雙邊貨物貿易額達到1230億美元,增長31%,超過疫情前水準,創歷史新高,繼續穩步向2000億美元目標邁進。

在中俄經貿合作中,能源合作佔有相當分量。今年前三季度,中俄能源貿易額達349億美元,佔雙邊貿易總額的34.3%。俄穩居中國第一大能源進口來源國,保持第二大原油進口來源國、第一大電力進口來源國地位。不僅如此,兩國領導人還親自出席2021年5月舉行的田灣核電站和徐大堡核電站開工儀式,足見能源合作對中俄關係的戰略意義。

除傳統的能源合作外,近年來,中俄不斷挖掘新領域合作潛力。2020年和2021年,中俄共同舉辦科技創新年,兩國以科技為紐帶,加大在新産業、新業態領域的投入和合作,數字經濟、月球探索、衛星導航、飛機製造等越來越多領域進入兩國合作範疇。

三是守望相助共迎挑戰。《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20週年的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指出,“世界正經歷動蕩變革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顯著上升。”具體來看,當今世界最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來源有二。

其一,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面對疫情挑戰,中俄兩國在疫情防控、診療方案、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生産等方面已經開展廣泛合作。根據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與華蘭生物達成的協議,中國每年將至少生産1億劑俄“衛星V”疫苗。此外,中國康希諾生物公司聯合俄方Petrovax公司在俄開展的疫苗三期試驗取得理想數據,兩方已向俄衛生部門提交註冊申請。2021年3月,俄外長拉伕羅夫訪華並與王毅國務委員舉行會晤,雙方對西方所謂的中俄“疫苗外交”共同發聲,有力回擊了西方將疫情政治化的企圖。

其二,大國競爭愈演愈烈。美國將中俄定位為競爭對手,粗暴干涉中俄內政,實施單邊制裁,帶來種種消極影響。12月,美召集上百國家召開所謂“民主峰會”,以意識形態簡單劃線,人為排除中、俄等“不服從標準”的國家。但中俄早已多次向世界發聲,民主不存在統一模板,每個國家都有自己詮釋符合本國國情“民主”的權利。美式民主在阿富汗變局後也遭到全球質疑。美國對阿富汗內政的長期干涉並未帶來長治久安,相反其不負責任的撤軍對地區安全和穩定造成嚴重威脅。對此,中俄兩國保持密切互動,充分利用地區多邊機制,共同防止阿富汗風險外溢。

百年大變局下,中俄“背靠背”戰略夥伴關係是中俄兩國的共同財富。正如聯合聲明中所寫,“俄羅斯需要繁榮穩定的中國,中國需要強大成功的俄羅斯。”2022年2月,兩國領導人將迎來疫情暴發後首次面對面會晤,普京總統將是北京在疫情期間接待的首位大國首腦,這無疑代表著兩國將繼續在平等相待、高度互信、互利共贏基礎上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共同構建互信互利的新型大國關係。(責任編輯:樂水)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