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觀點中國>

讓博物館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

2024-05-17 08:44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5月18日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教育和研究”。作為歷史縮影和文化寶庫,博物館早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收藏與展示功能,逐漸演變為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去學習,但學習的場所不能僅僅局限在校園裏,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他們的思維活躍,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如果能拓展學習的天地和視野,把博物館作為學習的“第二課堂”,相信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文化的傳承者。博物館教育以其獨特的資源和環境,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不同於傳統課堂的學習空間。在這裡,孩子們可以直接與歷史對話、與藝術交流,這種直觀和互動的學習方式,往往比書本上的文字更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例如,三星堆博物館推出了吉金鑄史——古代青銅器鑄造體驗課程,以三星堆獨具特色的青銅文物群體為依託,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和體驗,讓青少年了解三星堆文化,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將課堂搬到博物館,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認同。在2023年“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當天,故宮博物院聯合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學共同啟動“故宮世界文化遺産保護宣傳周”活動,通過館校合作系列項目闡釋文化遺産價值、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保護文化遺産,堅定文化自信”為主題,舉辦“中軸線遺産保護與利用”主題體驗、遺産保護專題講座等活動,邀請中學生走進故宮,了解故宮博物院在遺産保護方面的理念與成果,讓參與活動的孩子們近距離感受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博物館中的豐富展品和背後的歷史故事,能夠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進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在博物館的互動體驗中,孩子們可以動手參與,如模擬考古發掘等,這不僅鍛鍊了孩子們的實踐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此外,博物館教育有助於培養優秀品格。孩子們能夠通過學習歷史人物的事跡涵養堅韌不拔、勇於探索的精神,博物館中的藝術作品也能塑造孩子們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

作為一個天然的跨學科學習平臺,博物館將歷史、藝術、科學等多個學科融為一體,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全面學習的機會。在博物館中,孩子們可以學習到歷史知識,同時也能接觸到藝術和科學等領域的內容。參與博物館的研學活動,也是孩子們進行社會實踐的重要途徑,這種學以致用的過程,有助於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為了創作長篇童話,筆者曾在三星堆遺址深入生活一年有餘。在三星堆博物館內的文物修復館採訪時,隔著透明的玻璃墻,筆者總是能看到一群群戴著小黃帽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博物館參觀。課堂被搬到了博物館,孩子們別提有多開心了,他們睜著一雙雙好奇的大眼睛,觀察著身邊的文物和修復師,看得津津有味,久久不願離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説話,讓文物説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當從少年兒童抓起。未來,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讓博物館成為孩子們的“第二課堂”,豐富孩子們的學習內容,提升他們的學習體驗,提升綜合素質,培養文化自信。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科技手段的日益豐富,博物館教育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李姍姍,係兒童文學作家)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