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智庫動態週報(第5期)

發佈時間: 2014-11-14 19:19:53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張林 實習生 楊堯    責任編輯: 張林

智庫動態週報(11月8日-14日)

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就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出重要批示:將智庫發展視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並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中國第一家針對智庫的媒體平台中國網“智庫中國”(think.china.com.cn)推出智庫週報,梳理智庫的動態和專家觀點,呈現最高端的思想聲音。

智庫動態週報(第5期)

一.智庫動態

智庫專家討論:大國的成長並非一夜之間

大國並不是在一夜之間就成為大國的,大國是一個成長過程。這個過程中包括很多的觀念與機制。如果這一次APEC能夠有一些具體的措施加以落實,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如果能夠推動外交甚至推動國內經濟體制向這個方向改革和轉變,則是我們願意看到的。[詳細]

金磚國家經濟智庫論壇發佈北京宣言

“金磚國家經濟智庫論壇”在北京國際飯店召開,主題為“通力合作應對挑戰,共謀改革國際金融體系”。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蘇世明學者項目主任、金磚國家經濟智庫發起人李稻葵主持。論壇最後由金磚國家經濟智庫副秘書長馮興科發佈金磚國家經濟智庫北京宣言,承諾金磚國家經濟智庫將致力於推動世界多極化,使世界經濟更加平衡、全球治理更加有效、國際關係更加平等。[詳細]

反腐專家:APEC反腐宣言為追逃提供動力機制

對於我國反腐而言,《北京反腐敗宣言》以及反腐執法合作網路的啟動,不僅意味著我國國際反腐合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我國近年來的反腐成果和經驗已得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認可,而且意味著我國政府已敲響外逃貪官的喪鐘,國外已不再是貪官們的“避風港”。[詳細]

中期選舉之後的中美高層外交是重中之重

以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為例,國內對其的猛烈批判沒有使美國“幡然醒悟”,“痛改前非”。這種對抗式的施壓作為一種態度上的回應是有益的,但無法有效影響和改變美國的政策考量。從根本上講,美國的任何重要外交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都是一個不斷演化和調整的過程。[詳細]

董建華創辦香港智庫:匯智慧聚共識應對挑戰

香港民間是思想和智慧寶庫,融合了全球的視野、創新的思維和傳統的智慧。希望團結香港基金會可以成為一家有信譽、有規模的香港民間智庫,為香港未來發展作出貢獻。[詳細]

社科院報告顯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起步低發展快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今天發佈《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2014)》,這是中國社科院連續第六年發佈企業社會責任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企業300強社會責任發展指數為32.9分,相比2013年提升6.5分,整體處於二星級起步者階段。[詳細]

香港再傳“滬港通”利好消息:取消人民幣每日兌換上限

滬港通”啟動後,香港人投資A股更加方便,預期人民幣兌換需求將隨之增長。香港金管局早前與香港銀行業和內地主管部門商討放寬兌換限制,曾討論過不同方案,包括提高兌換上限至四萬或十萬元,最終認為取消上限比較適合香港的情況。[詳細] 

分析稱985、211概念或淡化 消除人為劃等級

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決策。國家先後實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特色重點學科項目”等重點項目,有效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準的提升。[詳細]

二.智庫觀點

紀明葵: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

APEC是亞太地區最高級別的政府間經濟合作機制、是推動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組織。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夥伴關係是實現“亞太夢”造福人民的重要途徑。[詳細]

黃日涵:APEC議題,經濟比政治更有看頭

這一次APEC會議的舉辦,將大幅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充分體現中國作為負責人大國的國際形象。[詳細]

陳向陽:習主席APEC工商峰會演講引領亞太新方向

隨著綜合國力上升,中國有能力、有意願向亞太提供更多公共産品,特別是為促進區域合作深入發展提出新倡議新設想,願同各國一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詳細]

專訪蔣明君:希望APEC能促進中國生態建設

有關當前中國生態與環境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各級政府雖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採取了各類措施治理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但是治理生態問題與環境問題當需防護合一,改變‘先污染後治理’的傳統方式,以免治標不治本。”[詳細]

中日四點共識明確下一步工作重點:危機管控

在中國經濟面臨轉型壓力的情況下,中日雙方在經濟、科技、金融、環境、生態等領域的持續合作將使雙方極大受益,這也是成熟的大國鄰里關係的重要標誌。希望四點共識的達成,為兩國在這些領域的深入合作起到實質的推動性作用。[詳細]

羅思義:中國為啥要向APEC推銷基礎設施

13年前,亞太地區是由美日關係主導。中國從那時開始成為影響這一地區實際情況的因素,但不具主導地位。現在每個人都知道,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決定是美國和中國説了算。所以,這一地區的形勢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詳細]

中國智庫G20參會手記:中國正在第二次改造世界

這次APEC超過60%的倡議都是中國人主動提出來的。可見,世界的發展並不是缺乏前進的動力,而是缺乏製造動力的牽頭者。中國就是這樣的牽頭者,令本不看好的世界形勢就像打了一劑強行針。[詳細]

莫紀宏:我國依憲執政與西方憲政存本質區別

高舉依法治國大旗、堅持依憲執政這個原則不動搖,只要我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不鬆懈,我們就一定能夠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通過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有效制度措施,打破西方資本主義憲政民主的神話。[詳細]

三.智庫研究

高培勇:智庫應多學科會診綜合性問題

今天所舉行的金磚國家經濟智庫,我覺得是一個特別特別好的事情。一方面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另一方面也需要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平臺上展開智庫研究人員之間,各個智庫之間,各個國家智庫之間這樣一種通力合作,共同把我們的事業辦好。[詳細]

董建華智庫顧問“星光熠熠”

智庫的顧問團名單可謂星光熠熠。3位名譽顧問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前香港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楊鐵梁和國學大師饒宗頤。85名顧問包括前政務司長唐英年、前財政司長梁錦松、前律政司長梁愛詩、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以及自行車運動員黃金寶和李慧詩等。[詳細]

APEC期間關注中國智庫基金會現狀

智庫是為決策服務的。近年,智庫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2013年4月,習近平首次提出“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目標,並視之為國家戰略。[詳細]

中國智庫發展大躍進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諮詢智庫”,到把智庫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智庫介入公共決策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詳細]

香港城大原校長:董建華不願智庫變另一個立法會

這個智庫本身就不是以政黨的單一狀態存在的。成立智庫完全是大家志同道合,希望為香港港福祉獻計。這絕對不是“思想要跟董建華一致”的人才能參加。[詳細]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