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智庫觀點

羅思義:中國為啥要向APEC推銷基礎設施

發佈時間: 2014-11-13 15:19:18    來源: 人大重陽網    作者: 羅思義    責任編輯: 張林

羅思義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前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

中國上海上次舉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距今已有13年。在此期間,中國的角色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現在已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按照西方經濟學家偏愛的購買力平價(PPP)方法計算,中國事實上已是世界最大經濟體。

13年前,亞太地區是由美日關係主導。中國從那時開始成為影響這一地區實際情況的因素,但不具主導地位。現在每個人都知道,亞太地區最重要的決定是美國和中國説了算。所以,這一地區的形勢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中國在今年的APEC會議上提交的基礎設施發展計劃是一個重要的方案。這對於這一地區來説是個最重要的問題。

之所以如此重要有兩個原因,其中之一是這個方案非常具有戰略意義。讓我們試著想想10年或20年後,那時印度將繼中國之後成為亞洲最大經濟體。雖然按照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印度經濟規模已大於日本。當然,10年後,不管以什麼方法計算,印度經濟規模都將大於日本。中國已是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阻礙印度發展的最重要問題是基礎設施。出於建立世界上最富有成效的關係之一的基礎,中國可以為印度提供許多資金,為後者建造其迫切需要的大量的基礎設施。這將在亞洲建立一種重要的聯繫。

第二個原因是東南亞的運輸。建造一條跨越喜馬拉雅山至印度的鐵路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建造延續至東南亞的鐵路卻有很大的可能性,這將對中國至關重要。但這個地區在提高連接性方面面臨的困難挑戰不少。首先是地理距離。以中印這兩個最大的經濟體舉例,即使有最現代的技術也將是一個問題。然而,中國可以幫助緬甸和其他國家升級運輸和基礎設施。但我不認為最大的問題會是技術。我覺得,這個地區發展自由貿易區的最大問題,是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準差距很大。

以歐盟為例,其自由貿易區事實上受到了歐盟各國極大的推動,而與此同時不是所有國家都處於可比較的同等發展水準。亞洲的差距則遠比歐盟大得多。一方面,亞洲有每人平均GDP高於美國的富裕國家新加坡;另一方面,亞洲也有柬埔寨或寮國非常貧窮的國家。

所以,主要的問題不會是基礎設施,而是如何把這些不同發展水準的國家牢牢地連在一起。鋻於此,這個地區的自貿協定將會有進展,但不一定會有非常快的進展。

雙邊關係進展則潛力巨大,例如中韓關係。這是因為中國還沒有達到南韓的水準,但中國正開始邁向高收入發展國家水準。所以,我期望,自由貿易可以在多邊基礎和改善雙邊關係的基礎上獲得總體發展。

評 論

人大重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