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中國 > 領軍人物

中國智庫G20參會手記:中國正在第二次改造世界

發佈時間: 2014-11-14 14:35:13    來源: 中國網    作者: 王文    責任編輯: 張林

    王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

王文

    昨天中午去北京機場參加G20首腦峰會的路上,“習奧會”會談結果──資訊技術貿易與針對氣候變化的排放量控制──被報道出來時,同事Sam Overholt不禁感嘆中國對自己祖國的影響力。這位“第一個在中國智庫全職工作的美國人”不止一次對我説:“王老師,這是突破啊。奧巴馬在國內努力那麼多年,總算這次訪華後實現了,意義很大”。

這不是他第一次給我最直觀的美國人驚嘆。幾個月前的早餐偶遇,聊美國經濟近況,他説:“美國經濟幾近沒救,幸虧中國幫忙”;還有一次,與幾位教授交流美國外交自小布希總統以來的各類失誤,他顯得沮喪,連説:“別談美國外交吧,聊聊中國發展。”無論Sam的觀點在美國有多大百分比的代表性,他至少折射了一批了解中國的美國人看法:他們愛美國,也喜歡中國,對美國恨鐵不成鋼,希望中國能夠幫助、甚至改造美國。

“改造美國?這不是開玩笑吧!是美國在改造中國,好不好?”一些人會這麼看。

但被人忽視的真實情況是,中國是在改造美國,甚至還在改造世界。中國發展的外溢效應,遠遠超過我們大多數人的想像。隨著這些年到訪國家的增多,尤其是這次受邀成為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中國智庫承辦G20峰會官方分論壇之後,我更堅定地這麼認為。

近期我在幾次講座中都提及新近總結的改革開放成績口訣:“0殺人,1代人時間,2億人致富,3億人脫貧,實現4個現代化。”大多聽眾都認可。尤其第一點,更具有重大的世界歷史意義。1500年以來的九次大國崛起──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日本、蘇聯和美國──都伴隨著對外殖民或戰爭的血腥過程,只有過去30年來的中國崛起過程是和平的,沒有殺外國人,且正在用勤奮、勞作改造世界。

在尼日利亞,大多數基礎設施建設(鐵路、公路、機場)都是中國公司在建,約有200萬中國人在非洲當監理、勞工、運營企業;在紐約,當地人調侃道:“最難的事情,就是在紐約找到一件商品不是‘中國製造’”;在東南亞,一些旅遊點的商店願意直接收人民幣;在舊金山、洛杉磯、溫哥華的許多街區,只講漢語照樣可以生活;在歐洲的一些小城鎮,越來越多商戶學會週末商店開門……不嚴肅的説法是:全世界有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隨之的中華料理、漢語報紙、中式油鹽醬醋、茶餐廳、足療保健店,當然還有隨之萌生並普及的中國文化。

輿論中流行著對中國外交軟實力弱的諸多批判。這些批判如果只是表達著對中國政府工作的不滿,或許是值得思考的。但與事實有出入,因為我們不得不直面或褒或貶、或好或壞的事實:中國正在改造世界。

而且,我還要強調的是,中國已不是第一次改造世界。3世紀開始逐漸形成的朝貢體系,就是中國人改造世界的第一次嘗試。儘管這種嘗試在後人看來充滿爭議,且最終宣告失敗,但就歷史談歷史,朝貢體系的世界意義並不能全盤否認。1368年明朝建立之後的東亞,可以視之為“中國治下的和平(Pax China)”。

當時,明太祖朱元璋明確規定安南、戰城、暹羅、琉球、蘇門答臘、爪哇以及其他西洋、南洋等國為“不徵之國”,確立了朝廷的勢力範圍,然後用“厚往薄來”的朝貢“利透”,拉攏了超過60個國家和部族,維持著農業時代數百年的東亞和平與穩定。與之同一時段,西歐卻發生著百年戰爭與列強爭霸。

我重提那段歷史,決不是要美化明清朝廷的虛妄自大以及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也不想為過去的華夷體系辯護。現在看來,在19世紀初工業化時代歐美國家崛起的面前,那類封建制下的藩屬關係顯得無知、落後、脆弱且不堪一擊。但另一層面,我也希望,中國知識界能去價值化地承認:中國人曾經擁有過足以影響世界相當大區域的權力與實力。

1840年以後,在歐美列強衝擊下的慘敗記憶,讓幾代中國人喪失了本應有的自信。在不少學者看來,中國式歷史輝煌顯得一文不值。這可能也是2013年秋季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提出後,中國知識界一度不看好、保持數月緘默的重要原因,以許多人看來,復興絲綢之路與中華復興一樣顯得遙不可及。

然而,2014年11月APEC會議讓“一帶一路”戰略變得光芒四射,互聯互通藍圖、絲路基金、打造全球價值鏈、亞太自貿區談判啟動等倡議的全面達成,顯示著中國人再次改造世界的雄心。本來東盟10+3機制、東亞峰會、中日韓自貿區談判、TPP等亞太多邊機制正在稀釋建立於1990年代初的APEC。“時代變了,隊伍不好帶”式的集體行為難題困擾著APEC。但中國承辦會議的認真、重視,以“上善若水”般的誠意和雁棲湖式的浪漫,一下子挽救了本已出現頹勢APEC。

會後有人透露,這次APEC超過60%的倡議都是中國人主動提出來的。可見,世界的發展並不是缺乏前進的動力,而是缺乏製造動力的牽頭者。中國就是這樣的牽頭者,令本不看好的世界形勢就像打了一劑強行針。

習近平令世人尊重之處就在於,讓許多不可為的東西變成了現實,比如反腐、對霸權國的硬氣、對生態的重視、對民心的凝聚、對黨紀的整肅,以及對全球戰略的中國掌控力……這些都讓很多人重燃中國能夠變得更好的希望。而一旦中國變得更好,其實就等於全球1/5人口所居住區域變得更好。

最近兩年各國政治學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為什麼中國會成功”。有誰能想過,僅十多年前,各國學者討論的可是“中國什麼時候崩潰”啊。主題變遷,體現了各國學界的見賢思齊,遺憾的是,只是中國學界的變化並不大。兩年前,“歷史終結論”提出者福山曾説: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成功地進行國家的治理,但他們的知識精英對自己國家卻是那麼沒有信心。

這句話值得在第二次中國改造世界的剛剛開始之際好好咀嚼。APEC只是開始,兩天后的G20則是繼續。

評 論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