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聞報》的停刊和默多克新聞集團的窘迫,不幸暴露于公眾眼前,但利用非常規手段獲取新聞資源的,決不僅此一家。默多克的竊聽風波,雖然僅僅是揭開了冰山一角,但其産生的效應,直接拷問著所有的公眾媒體——道德和職業,孰重孰輕?
撇開竊聽風波的策源地英國,全世界範圍內,在競爭下各出手段尋求“獨家新聞”的新聞機構中,出格舉動也是數不勝數。2010年,印度古茶拉底地方有線電視臺的兩名記者,為了製造轟動效應,慫恿一名因財産糾紛對政府不滿的男子,在鏡頭前表演自焚抗議。兩人聲稱,將通過電視播放為他討回公道,結果導致該男子全身大面積燒傷並最終不治身亡。
人們對“新聞自由”的崇尚,通常是建立在媒體的獨立性之上,當他們用“無冕之王”、“第四權力”等光環強調媒體之於政治的獨立性時,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媒體之於商業的獨立性。當新聞媒體在完成引導公眾趣味的任務時,漸漸開始向迎合觀眾口味退化,這不得不説是一種悲哀。【詳細】
在這次竊聽風波中,需要反思的不僅是幾張英國小報,還有其他許多一直標榜新聞自由的西方媒體。新聞自由本來是個好東西,問題是不能使它變味,不能讓它迷失方向。新聞自由要在法律與道德的框架內運作,要符合公眾利益,而不是陷入新聞“狂躁症”中難以自拔。這場困局中,需要救贖的不僅是默多克,還有“迷失了方向”的“新聞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