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修越氣派的路橋,于官員的意義是刻下“政績”的碑文,于商人的意義是滿載“金橋銀路”的利益,於民眾——它是老百姓日復一日生活必須腳踏的“實地”。當“實地”不再堅固如初,人們要在隨時可能斷裂的公路上川流不息,在膠水粘起來的橋上“看風景”,路橋建設那些“英明神武”的價值換來的是坍塌的信任。這個單,誰買得起?
關於橋斜,立此存照

    關於橋斜,老百姓能知道些什麼?誠然,老百姓可以學會辨別染色饅頭、墨汁粉條、真假牛肉,可以做饅頭專家、粉條專家以及牛肉專家,但無論怎麼好學,也成不了橋梁專家,因此對於橋梁是否該這樣斜可真沒什麼把握。自然中國不乏橋梁專家,不然也修不出這樣多橋來,包括那已倒的和未倒的,然而和他們的大多數同類一樣,他們很乖巧地知道什麼時候發聲,什麼時候噤聲,因此老百姓別想指望他們為自己代言。那麼面對橋斜,老百姓也只能心裏揣著幾許疑慮、幾許擔心、幾許憤懣,繼續走著,走著。【詳細

“打醬油”的安全驗收

    既表示大橋通過了驗收,建設基本程式也規範,但又承認安全缺陷的存在——這是一個讓人比較費解,甚至還有點自相矛盾的邏輯。按常理來講,大橋能通過驗收,安全性是基本前提,雖説不至於無懈可擊,但至少也不能容忍任何或大或小的缺陷存在。很多事實,似乎都坐實了安全缺陷由來已久這一推測。那麼,公眾有必要追問,既然存在安全缺陷,大橋又是如何通過驗收的?一個事實是,錢江三橋1997年1月就已竣工,而直到1998年6月才通過驗收,在這長達將近1年半的時間,又究竟發生了什麼?【詳細

面對“短命路橋”豈能怨天尤人

    這些尚處“童年期”甚至“襁褓期”的路橋遽然夭折,社會痛心,公眾質疑,然而有關方面的反應,卻不是痛定思痛、亡羊補牢,而是要麼“怨天”——把公路垮塌歸咎於暴雨侵襲,要麼“尤人”——把大橋坍塌的直接原因認定為貨車超載。這樣的説法當然難以服眾,於是在公眾強烈質疑之下,又擠牙膏似地承認工程存在缺陷、管理維護存在缺失等。這樣的態度,一方面是有些人害怕承擔責任,於是推脫塞責,以求過關;另一方面,缺乏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勇氣與能力,恰恰是對事故為什麼會發生的一個有力注解。
    正如著名的“海因法則”所揭示的,在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事故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路橋坍塌的背後,先兆為什麼被視而不見?隱患為什麼會長期潛伏?各方面發出的警報為什麼被長期忽視?順著這些問題倒追答案,事故表像之下隱藏的“問題冰山”,其龐大和複雜,很可能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詳細

短命橋挨個倒,源於問責“躲貓貓”
    問責一直“躲貓貓”,未見因之落地的烏紗帽,未見痛及骨髓的安全管理制度糾編,杭州錢塘江三橋悲情地倒下,不帶一絲懸念,一聲轟鳴中,留下民眾與過去垮橋同樣的追問與批評。在此類斷橋事故面前,雖然建設方裝聾作啞,但當地政府部門倒是積極站出來滅民意之火。他們往往拿出不少斷橋的幌子,只差沒將斷橋的兇手推給老天爺了。實際上,此類理由不外乎還是一塊遮羞布,還未揭開,醜態已現。
    之所以此類工程此起彼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因不外乎還是我們規劃不週,工程設計不良,施工監理程式虛設、施工過程中存在偷工減料、建設中存在轉包黑洞等。追根究源,不外乎還是背後有利益驅動,最終損害的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這些我們熟視的“黑心鏡頭”我們已經見慣不驚了,只是這次湖南路橋建設集團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斷橋,居然還能平安無事,倒真是怪了。説句不中聽的話,這次杭州斷橋若再不嚴格依法問責相關責任人,儘快引入公眾監督之力,下一座橋估計會很快趴下。【詳細

    雨果説“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因為下水道和良心一樣,都是表像所不及之處,路橋建設也同樣容不得“花架子”式的表面文章。當“短命路橋”朝夕之間前赴後繼地斷裂坍塌,意志再堅定的老百姓也成了驚弓之鳥。説到底,民眾的信任才是官員彪炳史冊的政績,才是商人取之不盡的利益根源。而民眾的信任,同樣可以“始於足下”。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毅鷗 |電話:010-88828212 | 電子郵件:yio@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