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票價疑雲
    中國已進入了高鐵時代。京滬高鐵已經變成現實,但它能否變成普通百姓可承受的現實呢?據了解,鐵路部門首次承諾,此次制定的高鐵票價將與市場接軌,票價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浮動。但在已公佈的數字背後,仍然免不了存在著對公民權利缺失的疑問,以及對市場化競爭、高品質服務的期待。
欄目條
對京滬高鐵票價的八個疑問
    一,高鐵票價中是否有投資成本的回收因素?如果有,高鐵投資的成本是多少?投資方確定的京滬高鐵的回收期是多少年?以此確定的投資利潤率為多少?公眾對於高鐵投資方式不甚明瞭,究竟是投資運營還是公益性?
    二,如果高鐵票價中包含投資成本的回收,那麼成本收回之後,收費水準是堅持這一價格水準,還是等到投資回收之後就降價?定價權究竟是靠市場還是靠政府?
    三,既然高鐵的投資方式不明確,納稅人的錢也被用來進行投資,那麼定價方面是不是也應走法定程式,應舉行聽證以接受納稅人詢問?【詳細
制定高鐵票價不能繞開法定程式
    《價格法》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應當開展價格、成本調查,聽取消費者、經營者和有關方面的意見。這一條款裏至少包含了兩個重要資訊:一是政府指導價的制定應該進行成本監審;二是應該聽取消費者的意見。
    但是,一方面,公眾沒有看到京滬高鐵定價成本監審結論書被公佈,另一方面,主管部門繞開民意,只是在確定後告知公眾,究竟是否合乎《價格法》及相關價格法規的規定?【詳細
欄目條
高速時代別忘了“慢的權利”
    現代人並不掩藏對速度的追求,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快。米蘭·昆德拉有一本小説,名字就叫《慢》。書的開頭寫道:“慢的樂趣怎麼失傳了呢?啊,古時候閒逛的人到哪去啦?民歌小調中的遊手好閒的英雄,這些漫遊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兒去啦?”
    當然,高鐵“放慢”,並不全是因為人們的這種詩意追求,更因為,在現代社會裏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條件、有能力快。高鐵速度越快,成本就越高;成本越高,票價就越貴。儘管鐵路部門完全有能力讓火車跑得快些更快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支付得起高價票。
    進入高速時代的鐵路,有意識地給那些“想慢一些”特別是“不得不慢一些”的乘客多提供一種選擇的可能,這是一種對“慢的權利”的尊重。
    昆德拉説,從哲學角度講,人們“追求速度是為了儘快忘記”。但以現實言,追求高速度不應該忘記——忘記普通百姓的基本需求。因為,如果漠視了民生,只剩下速度又有什麼意義?【詳細
京滬高鐵貼近市場飛行才有前途
    高鐵要貼近市場“飛行”,就是説高鐵要和民航競爭,除了速度、票價、安全,更重要的是服務。乘客選擇民航,從買票那一刻起,就開始感受到服務的便捷,有代售、有網路、有信用卡等多種購票方式。在機場和乘機過程中,也享有餐飲等各種服務,而航班一旦延誤,航空公司的人要安撫和賠償乘客。高鐵要和民航競爭服務,這些方面能行嗎?
    比如説,現在的網路購票,有些細節就需要改進,比如,丟了車票補票時還要付全款等,就引起了民眾的質疑,而機票補票顯然不需要;還比如,沒有二代身份證的國人以及外國人,能否更方便購票,也是需要改進的問題。
    實際上,唯有靠市場的自由競爭才能及時滿足豐富多彩的需求,而依靠行政命令總是效率很低的,改進起來也是很慢的。現在,京滬高鐵已經一條腿邁進了市場裏邊,另一條腿也終將邁進市場。
    現在,京滬高鐵每天需要2630萬元收入才能償還貸款,唯有讓高鐵更貼近市場“飛行”,才符合百姓的利益,高鐵也才有前途。【詳細
結束語

    要想高鐵真正成為普通百姓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只有高速度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符合百姓承受能力的票價、便捷公平的售票方式、嚴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優質的服務等一系列配套措施。鐵道部部長盛光祖曾表示,“人民滿意是鐵路發展的尺規”。希望鐵路踐行這一承諾,消除“貴族化”的質疑,修建真正讓“人民滿意”的高鐵。

欄目條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宋韶輝 | 電子郵件:songsh@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