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約定俗成的過程。在現代社會,網路和網路語言漸漸和現實生活融為一體。網民也是社會當中的公民,網路語言也應該納入現代漢語的範疇,我們不應該在現代漢語和網路語言之間劃上一條人為的鴻溝。語言的規範必然落後於語言的發展,對一些大家都在使用已經司空見慣的網路用語,即使詞典暫時還沒有收錄,也不應該以錯別字對待。那些在網路媒體和傳統媒體已經經常使用、有固定含義的新興語言,只要使用得當,即使是“網路熱詞”,高考作文也不應該拒絕。【詳細】
30多年前,高考平均錄取率還不到10%,今天的考生真應感到欣慰和慶倖。超過七成的錄取率,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成果,但如何保證高校生源品質,提升基礎教育水準,則成為新的課題。
雖然説高考自恢復之日起不曾停止改革的步伐,但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展,社會和個人在需求、心理上的變化,遠遠快過高考改革的步伐。而高考不僅是高等教育的“入口”,更對基礎教育起著導向作用,是教育改革的“風向標”和“指揮棒”。高考改革,必然要直面新的挑戰、解決新的課題。改變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高考,它不僅是為高校選拔人才,更寄託著無數學子和家長對未來的希望,是社會流動、個人上升一個必不可少的通道。
事實上,高考改革已經無法再修修補補了。一方面,它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以更大決心推進;另一方面,也需謹慎前行,避免各種有損於公平正義的情況發生。快與慢兩方面,都承載著社會極大的期待和關切,而這或許正是高考改革的難點所在。【詳細】
現今的高考體制不能墨守陳規了,要因生活、時代的變化而做出改變,也需要國家和社會加快步伐兜底。當然,改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高考,不僅是為高校選拔人才,還寄託著無數學子和家長對未來的希望,是社會流動、個人上升一個必不可少的通道。然而,改變的途徑可以探討,但目標只有一個,就是還原教育的本質,還原大學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