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短道速滑隊這些運動員都很年輕,有的還是十幾歲的孩子,平時他們忙於訓練,很少接觸社會,他們何時也沾染上了“特權思想”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應該説,世界冠軍犯錯誤,也是正常現象。但是,一些世界冠軍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一種“特權思想”,屢屢把“我是世界冠軍”放在嘴邊叫囂,經常“衝動”,就很值得社會對這樣一類群體進行反思。對酒後隨地小便的“世界冠軍”,對酒後飆車的“世界冠軍”,對酒後打人的“世界冠軍”,我們還能説些什麼呢?【詳細】
近些年來,體育明星、世界冠軍往往以近乎一致的醜聞打擊著我們對於國家英雄的價值預期:喝酒,然後與保安發生衝突。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説,“當一個個人開始寫,你會不知不覺地發覺,你已經塑造了一個典型;從一個典型開始寫,你會發覺你塑造的是——什麼也談不上的人物。”是的,世界冠軍只是世界冠軍,他們不是道德模範,更不應該享受特權。相反,他們更應該踐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更應該消除傲慢。對於短道速滑隊來説,正義不是他們在冰場上的溜冰鞋,他們的存在就是簡單的社會人的存在。【詳細】
運動員作為公眾人物受到社會的關注,是因為在大眾眼中,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奮進代表著堅強進取、健康向上的精神,因此往往被賦予更高的期待。但正所謂“拔出蘿蔔帶出泥”,伴隨中國體育事業的興盛和資訊傳播手段的發達,中國運動員在賽場內外的一舉一動越來越多地呈現在聚光燈下,一些諸如耍大牌、摔拍子、起衝突等素質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來。
歸根結底,是因為以往金牌至上的培養模式以運動員運動技能為要,而忽略了運動員作為一個“社會人”的素質培養,從而導致運動員缺乏修養和自律。使得在他們冷漠面對媒體和觀眾時,在不計後果發泄個人情緒時,在違反法律和規定時,忘記了自己的“特殊身份”不僅意味著榮譽和光環,也會引來媒體的更多關注和擔負著普通公眾更多的期待。忘記了一名真正的職業運動員,應該用自己高超的體育水準、高尚的體育精神、高貴的體育人格去吸引公眾的眼球,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大眾的言行。【詳細】
舉國體制下培養出來的國家隊運動員,如今必須更加注重維護自己國家隊成員的形象,因為眼下的發展趨勢正在往醜惡現象無孔不入的地步發展,這大大醜化了中國體育本應有的光輝形象。公眾人物必須有所節制,這個道理大家都懂。作為國家隊的成員,無論走到哪,無論時時刻刻都不僅僅代表了自己,也代表了國家的形象。做任何事情都圖一時痛快而不考慮後果,是不理智的行為,也是沒素質的表現。想想這些年中國體育被爆出這個門那個門的醜事,我們的形象已經壞到了什麼地步?如果再不警醒,再不維護中國體育的形象,等真到有一天別人看到“中國體育”就指著鼻子罵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相信短道速滑隊的群毆風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從輿論的風口浪尖中消失,但我們更希望此類的丟人事件能逐漸與“中國體育”劃清界限,不再由中國體育圈製造。事實上這種教訓所帶來的對中國體育形象的破壞已經太多了,也許如今真的到了迫在眉睫和應該有所實質行動予以反省的時候了。【詳細】
這件事已經告一段落,公眾人物也有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寬容些,給予犯錯的人改過的機會。畢竟在同齡的孩子接受素質教育的時候,世界冠軍們已經開始了刻苦的訓練。暴力事件的發生僅僅是他們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的小插曲,但是卻給我國體育培養機制提了個醒,那就是不要一味的追求成績而忘記了對運動員的全面素質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