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與首都經貿大學共同發佈的《中國30個省會城市生活品質調查報告》顯示,30個省會城市(拉薩除外)沒有一個城市的居民對生活品質感到滿意。如今,城市越來越現代化,但幸福感卻越來越缺失。在這樣一種不確定感很強烈的城市心理下,可能很多人都處於一種“疲於奔命”的生活狀態,有多少人會從內心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呢?
無論是從發展模式還是城市生活形態上看,當前國內很多城市並不具備“摩天”消費能力,但在官方的語境中,摩天大樓往往被視為一座城市乃至國家的榮耀,視為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的標誌。實際上,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環保、安全、能源以及交通等方面,摩天大樓都存在很大的弊端。一邊是城市在不斷地長高,而另一邊卻是民生問題被“矮化”。很顯然,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終究只不過是一种經濟泡沫的幻覺,提高居民收入和居民生活水準才是一座城市發展的終極旨歸。【詳細】
摩天大樓遍地開花,並非全是經濟實力增強,多半出於地方政府“政績”所需。在某些為政者看來,摩天大樓恰恰是一種顯示財富和實力的“政績”,比任何政績更具視覺衝擊力。在此思維主導之下,動輒拿出幾百億元的公共投資打造地標建築,競相“逐高”,也就不奇怪了。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是否富有和現代,要看其每人平均收入和人們衣食住行是否幸福。為政者應在住房、教育、醫療等民生方面苦練發展內功,地標建築、摩天大樓再多,也是“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詳細】
中國發展的的巨大成就令世界羨慕嫉妒恨,然而作為中國、各省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的省會城市,居民卻感到不幸福,這可是一個大問題。經濟高速發展,國力大大增強,收入快速增加,卻沒有給居民帶來幸福感。而且,當前我們正在致力於建設和諧社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尊嚴感,30個省會城市居民無一幸福無疑是給我們敲響了一聲警鐘。
經濟發展的目的在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準、生活品質和生活幸福感。30個省會城市市民都沒有幸福感,説明已經違背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目的。如果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再發展下去,不但大多數民眾幸福感被剝奪,而且還要釀成嚴重社會政治問題。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在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的同時,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經濟增長方式、收入分配方式的轉變,包括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經濟運作品質,提高經濟增長品質。而提高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感則是最重要的任務。【詳細】
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好不好,老百姓自己才是最終的發言人。在一個輿論封閉的地方,生活品質即便不好,也無法與政府形成有機互動。而百姓生活品質的改善,全賴於一方官員是否真正理解民生,真正把解決民生難題放在重要位置。而在一個輿論開放的地方,即使官員個人水準層次不齊,但民間各種意見和智慧可以通過媒體等傳播媒介傳遞到政府決策參考中,使得政府可以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調整不好亦可以通過言論批評而及時修正。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可以暢所欲言,自然會積極表達意見,熱情參與到公共事務中來,長此以往,便會形成官民良性互動的格局。
一個地區的治理難免出現紕漏之處。尤其是當前各地發展還不均衡,社會轉型還有不協調的地方,新、舊問題錯綜複雜,這都是現實。面對現實,我們應繼續以開放的心態處理問題,充分發揮媒體、公民等各方面的作用,盡可能推進良性互動。公正、公開、公平從來都是生活品質的精神保障。【詳細】
為了浮華,不能製造不幸。我們亟須回到城市化原初的出發點,把人作為城市化的主要內容。經濟高速發展,國力大大增強,收入快速增加,卻沒有給居民帶來幸福感。而且,當前我們正在致力於建設和諧社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尊嚴感,30個省會城市居民缺乏幸福感無疑是給我們敲響了一聲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