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自4月25日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來,截至昨日已收到徵求意見23萬餘條。23萬餘條意見承載的是民意和民生之重,是民眾對立法機構和立法程式的信任。民眾把意見提交上來,就是希望在個稅的立法中有所體現。所以,個稅草案會不會因為此次意見徵集而做出調整,或者做出怎樣的調整,正是徵求意見結束後,民眾最關心的事情。
本輪個稅修法立法程式之規範,意見徵求之火爆,一方面展現了立法部門對民意的珍視,也深切體現出公民的納稅人意識顯著增強。如今,以創下紀錄的23萬條之巨結束意見徵求,對於個稅修法的最終結果,甚至推進中國立法都有深遠的意義。個稅修法被寄予厚望,因此個稅條例最終不僅應滿足民意的免征額期待,避免個稅成為工資稅,僅僅變成工薪階層、中産階級的負擔。更根本上要強化稅收監管、加大對高收入者的個人所得稅徵管力度;及早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同步推出,強化社會徵信管理,有效實現對灰色收入的規範。【詳細】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徵集意見5月31日結束,截至當天21時,意見已達237257條,創人大單項立法徵求意見數之最。希望全國人大儘快公開公佈高達23.7萬條意見分類詳細情況,使得個稅法修正案徹底公開透明。這次徵集意見創下人大單項立法徵求意見數之最在説明民眾參政議政意識提高,法律意識提高的同時,充分説明個人所得稅關乎所有勞動者的切身利益,民眾訴求強烈;充分説明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的提高對所有勞動者來説是最直接、最實惠、最現實的好事大事;充分説明合理制定一個符合民意的個人所得稅法的無比重要性。【詳細】
現在,民眾的納稅意識已經廣泛覺醒,對自己利益和權利的重視也不同以往,因此,有質疑、有擔心,都很正常。立法機關公開徵集意見,本身就體現了對民眾權利的尊重,而回應這種擔心也當是“尊重”的一部分。只要立法環節的博弈透明、充分,相信最終個稅的調整也就會和民眾的預期一致,也就能打消很多民眾“被代表”的疑慮。
去年,車船稅法草案付諸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會內會外對草案爭議頗大。有鋻於此,全國人大就車船稅法草案公開向社會徵集意見。最終車船稅法草案收到10萬條意見,過半要求降低稅負。這可以説是近年來開門立法的典型案例。
期待,在民意徵集完成之後,有關方面進一步整理、歸納、總結,像車船稅法草案那樣出具個稅意見徵集的報告,用客觀、詳實的數據向民眾説明情況。也期待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像車船稅法草案那樣吸收民眾意見做出調整,向民眾更多讓利,讓稅負更公平,稅制更合理。【詳細】
現行個稅減除額的計算方法已經走到了盡頭。以家庭為單位交納個人所得稅和“平稅法”的討論應該擺上議事日程,再不可以“中國特色”來推託。其實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沒有涉及,國家或政府是否收稅越多越好?現在多收稅都被看成是煌煌“政績”,這個理念是不是也有可討論的地方。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狀況下,是否有一天財政稅收應該從現在的“量入為出”改為“量出為入”,即“以支定收”。當然,最關鍵是看政府收稅都幹了些什麼事情,財政支出這筆賬看來要向公眾説個明白。曾經聽加拿大的朋友説過,他們願意交稅,因為他們看到政府把錢用在什麼地方了——免費教育、免費醫療……
其實到現在,此樁懸疑公案的謎底並沒有最後揭曉。22萬人仍然是“少數”的專家意見是否會被上面採納也尚未得知。但是,以一個“展”字訣議而不決終究不是一個辦法。速議速決,然後把精力放到提供工薪階層收入上去,這樣個稅的稅基也就會再次逐漸擴大。【詳細】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面對當前貧富差距懸殊、公共服務薄弱的現實,中央決策層已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核心議題。個稅改革應以培育和擴大中産階層為目標,加快改革現行財稅體制,改善收入分配,為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宏觀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