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饅頭”、“回爐麵包”、“牛肉膏”、毒黃瓜、爆炸西瓜、塑化劑……這些食品安全新名詞一次又一次為大眾普及食品添加的科學知識。民以食為天似乎變成了民以“添”為食。頻頻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讓消費者談“添”色變。該如何找回民眾對食品安全問題的信任?又如何將食品安全的保衛戰進行到底?
如何消除對食品添加劑的“老不信”

    儘管談“劑”色變沒有必要,可公眾的憂慮不完全是杞人憂天。畢竟,即便充分獲知關於食品添加劑的基本知識,公眾也沒有能力判斷食品中是否含有不該有的物質。老百姓傾向於懷疑食品的安全性,實質上是對企業誠信投下不信任票,是對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抱有憂慮,對監管人員的職業操守有所質疑。食品安全與官員的政績掛鉤,也就是與官員的個人仕途和切身利益掛鉤,有助於監管責任的層層落實。實現了公共利益,才有官員個人利益。老百姓看到官員的責任心,“老不信”才有望變成“很放心”,對食品添加劑的誤解,才有望消除。【詳細

查塑化劑不留死角 民眾才放心

    塑化劑危機不可能不引起民眾的擔心。當下,食品安全問題頻頻發生,塑化劑問題暴露之後,很多人自然會問:“管理嚴格的台灣尚且如此,大陸有沒有這樣的黑心廠家”、“類似食品有沒有同樣的問題”?每次食品安全危機的影響都是行業性的,從來不是點對點的那樣精確。很多人在真相未明之前,會減少或拒絕消費同類産品。此時,需要資訊的公開透明,發現問題即予以懲處,沒有問題也給相關企業及産品以清白,同時全面排查,包括衛生部門對居民體內塑化劑水準的抽測,以數據和事實支援的科普,才能最終説服民眾,讓百姓放心消費。【詳細

食品安全標準不是食品安全的保證書

    食品安全標準不等於食品品質,食品安全標準嚴,不等於食品品質、不等於食品安全。相反,食品安全標準低,也不一定就表示生産出來的食品品質就低,就一定存在安全隱患。國家縱然出臺了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但是食品生産企業不一定嚴格按照食品標準要求生産食品。雖然我國食品安全標準不比外國松,但是不少食品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無視法律和社會責任道德,降低標準或者違法添加食品添加劑,生産和銷售存在嚴重安全風險的食品,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説明瞭一點。
    換言之,食品安全標準不是食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的保證書,食品品質的保證書是消費者使用的效果,即使我國食品安全標準與外國的食品安全標準一樣,不比外國的松,甚至比外國的嚴格,但是不能就此説明我國的食品品質和安全系數整體上就比外國食品高,相反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給公眾的一個誤導就是,不是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而是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本來就內外有別。【詳細

莫讓食品安全問題衝擊民族信用底線

    市場經濟本質就是信用經濟,連最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有效保障,又何談信用?沒有了信用,又何來行業的健康長遠發展?如何堅守食品安全這個最基礎的社會底線?要求食品從業者每年集中培訓不得少於40小時,強調企業自律、誠信經營,當然很有必要。但維護食品安全,不能只委諸業者的良心發現及道德血液,更多時候要靠先進的科技鑒定真假,並通過監管體系的層層把關機制,堵住安全漏洞。
    因而,執法主體首先要堅守食品安全的底線,不能讓底線率先從監管這裡突破。客觀地説,當前內地共有30多萬家食品企業,尤其以中小企業居多,再加上流動性強等特點,管好食品安全確實有難度。但再難也要迎難而上,畢竟政府部門本身就有帶頭樹立誠信的責任。
    有了執法主體的底線堅守,再制訂嚴格的標準和密不可透的安全網,逼迫食品企業必須堅守安全底線,否則就面臨著被市場淘汰、被消費者“下架”的危險,如此我們才能找回食品安全感。【詳細

    食品安全問題關係重大,我們可以放心地吃東西,基於我們相信,購買的東西在我們沒有親眼看到的情況下製造,但它是清潔的。重建食品安全的信譽,關係到社會大眾的切身利益。因此,食品安全,天大的民生事,集中突擊式的抽檢和清查,只管得了一時,治標不治本。只有建立長效和常態的工作機制,才能真正拉緊食品安全網,重塑消費信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