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7日,26歲的突尼西亞水果小販阿齊茲在挨了城管一個耳光後,羞憤交加,在警察局門口點燃了身上的汽油。沒有人想到這把火會引發一場阿拉伯世界的連鎖政治地震,也沒有人知道這場地震將會對阿拉伯世界乃至全球的政治格局造成怎樣的結果,甚至連這場地震內在的動因為何,也眾説紛紜。全世界在阿拉伯世界這場突如其來的巨變面前屏住了呼吸。
阿拉伯世界集體性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截止2011年5月中旬,布阿齊茲之死已在中東導致兩個政權被推翻(突尼西亞和埃及),引發了一場戰爭(利比亞),動搖了三個政府(敘利亞、葉門和巴林),整個地區陷入集體性動蕩之中。
    中東爆發“革命”,很大程度上在於政治和經濟發展不能與時代發展同步,包括突尼西亞在內的“中東經濟和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人民還在遭受著半個世紀前就已出現的毫無生氣的國家安全體制之苦”,人們“對麵包與黃油的需求已經同對政治改革和懲治腐敗的訴求結合在一起”。【詳細
動蕩始於今日 癥結早已存在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阿拉伯國家政治動蕩始於今日,但導致這一局面的問題和癥結早已存在。政治專制,經濟衰退、食品短缺、人口爆炸、思想禁錮等等,以致被稱為“世界病夫”。
    近百年來,阿拉伯民族為實現民族復興,已經嘗試了幾乎所有意識形態和政體形式,但始終未找到富國強民之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從根本上説,是這些探索和鬥爭缺乏先進、科學的理論指導,尤其缺乏階級分析和生産關係變革觀念,結果最終不由自主地走上了自我否定之路,進而陷入新的政治更替。【詳細
一個特殊的“馬歇爾計劃”

    美國、歐盟領導人,以及剛剛舉行的“八國集團”領導人説要在地中海地區(中東北非)搞一個“馬歇爾計劃”。又聽到“馬歇爾計劃”,我的第一反應是一大質疑:真的是嗎?可行嗎?
    當年的美國支援西歐的“馬歇爾計劃”,其戰略目的明確,投入金額巨大,效果明顯。用今天的話來説,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成功項目。可當年的馬歇爾計劃和今日的中東馬歇爾計劃面對的形勢完全不一樣。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卻生搬硬套。當年,西歐和美國“同質性”極高。除美國政府和西歐政府的關係良好外,“跨大西洋”兩岸人民的關係也良好。戰爭破壞後,西歐急需重建,而重建會帶來新的增長,形成良性迴圈。
    如今的中東北非經濟,原來的美國“代理人”政權被推翻後,極大受益於阿拉伯世界舊秩序的美國與阿拉伯世界的社會矛盾並未解決。新的阿拉伯政權至少在表面上不能壓制國內普遍的“反美”、“反以”民意。【詳細

美國的挑戰大於機遇
    5月19日,奧巴馬專門就當前中東北非局勢以及美國政策發表重要講話,這不僅是奧巴馬政府對近半年來中東局勢的最集中、全面的回應,也是奧巴馬上任以來就中東問題發表的第二個重要講話。
    與2009年開羅講話相比,美中東政策發生了重要變化:首先,與過去相比,奧巴馬的中東政策重心已發生重要轉移,即由傳統的維護地區安全轉向支援和推進地區民主改革,為此奧巴馬重新確立了戰略優先排序。其次,美地區合作對象和方式發生轉變。過去側重與當權者打交道,而未來則強調與當地人民、青年、婦女、各種公民社會組織等多元社會力量打交道。這實際上也釋放出一個信號:對那些不進行改革的盟友,美隨時可以拋棄。
    但是,美能否在價值觀和安全、利益之間實現平衡?美是否會選擇與傳統地區盟友“徹底決裂”?美是否能經受得了中東的“大亂”?地區最忠實的盟友以色列是否會配合奧巴馬的中東“新思維”?所有這些問題都是大大的問號。【詳細

    在外來力量的支配下、擠壓下和刺激下,已經持續動蕩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土地,依然蘊藏著巨大的動蕩能量。誰也不知道這一波的動蕩會造成何種深遠的影響。阿拉伯世界的動蕩時局猶如一隻可怕的“黑蝴蝶”,黑色的翅膀扇動出的緊張氣息迅速蔓延至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願真主保祐阿拉伯世界!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接家東 | 聯繫方式:010—88828225 | 電子郵件:jiejd@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