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實施至今已滿三年,據官方統計,超市塑膠袋使用量減少達2/3,但另一方面,農貿市場裏禁用塑膠袋滿天飛的狀況逐漸浮出水面,目前又有消息稱,有關部門正醞釀將限塑令擴大範圍至餐館、醫院等場所,一時引起熱議。最初以環保為出發點制定實施的限塑令,如今卻遭此“三年之癢”,問題究竟出在哪?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限塑令”別急著鋪新攤子

    “限塑令”從三年前的轟轟烈烈到今日的歸於平靜,不能不説是常態激勵機制闕如所致。在美國,自帶購物袋可抵稅,而英國有獎勵積分的方法,鼓勵顧客不用塑膠袋和購買重復購物袋。我們的“限塑令”多以嚴峻的姿態、懲罰性的收費方法,試圖嚇唬消費者不亂用,結果嚇得了大型超市、卻管不住農貿市場。“限塑令”要向前發展,還是別急著鋪新攤子,而是把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理清楚、把沒有建立的制度立起來、把日漸式微的執行力喚回來,不僅要矯正公眾的消費習慣,更要從源頭上“治塑”,不然,“限”得越多,越讓人疑問多多。【詳細

限塑不是“一場左右手的戰爭”

    有人將限塑戲稱為“一場左右手的戰爭”:左手是環保,右手是方便,都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而到底是要環保,還是要方便,不僅取決於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環保意識,還取決於商家對限塑令的利益博弈。且不説針對參差不齊的商家,限塑令難以得到有效監督執行,“有償使用”這個尾巴反而會大大刺激和調動商家推廣和使用塑膠袋的積極性,並把推銷塑膠袋包裝作為一項牟利的手段。限塑,光盯著老百姓對塑膠袋的使用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産環節,從源頭上管制。如果不能堵住生産環節,自然無法管住銷售與使用環節。【詳細

限塑如何走出困境

    對實施已近三年的“限塑令”進行推廣升級,應該建立在既往“限塑令”實施成功的基礎之上。然而問題在於:“限塑令”的實施效果真正獲得了公眾的普遍認同嗎?
    事實上,圍繞“限塑令”的博弈,一直都十分複雜。它既有經濟利益的博弈,又有環保觀念的博弈,更有現代公共管理的權力與權利博弈。那些站在超市付款臺前的市民,確實因為使用塑膠袋要付錢而選擇帶上布袋,但是,在這种經濟意識當中到底注入了多少環保理念,恐怕仍然要打個疑問。
    利用經濟手段來增加使用者的成本,這是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的“限塑令”環保訴求。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限塑令”仍然作為行政措施存在。這種政策制度較之於傳統環保政策,約束性與影響性更大。不論是制度規定,還是經濟財稅等手段運用,實施已近三年的“限塑令”,仍然留存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限塑是好事,但必須理清經濟利益與環保理念之間的平衡性,保證制度執行的公平與公正。【詳細

對“限塑令”效果不能太樂觀

    在新政策推行初期,“限塑令”驟然提高了消費者的購物成本,公眾暫時減少對塑膠袋的使用在情理之中;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期之後,公眾會逐漸認可有償使用塑膠袋的模式,進而使得塑膠袋的使用數量緩慢恢復到或者接近“限塑令”出臺之前的狀態。
    這種消費心理的變化,一方面,以價格杠桿為主的“限塑令”,對那些並不在乎每次購物多花幾角錢的消費者來説,“限塑令”執行的時間越久,其制約效果就越弱;另一方面,“限塑令”施行之後,市場上並沒有出現物美價廉的替代品,這就使得塑膠袋消費具備了某些剛性需求的性質,超市“手撕袋”使用量猛增即是明證。
    由此可見,在配套措施闕如的情形下,過度迷信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很難保證“限塑令”發揮長期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適逢“限塑令”施行三週年,在擴大限塑範圍的同時,還應該充分檢視和全面評估“限塑令”在過去三年的執行情況,在總結經驗的同時尋求更多價格杠桿之外的有效舉措。【詳細

    塑膠袋氾濫成災已是不爭事實,對此亂象加強治理也是理所當然。但是對付白色污染,豈是一道“令”就可以徹底根除的?升級限塑令、擴大限速範圍固然重要,但關鍵還在於如何將此令落到實處,提高限塑令的執行力。環境要綠色,經濟要發展,讓二者完美融合才是將來綠色迴圈經濟的應有之義,不妨從塑膠袋的綠色使用開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