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媒體聚焦 > 

5G融合應用“揚帆” 解鎖文旅“任意門”

發佈時間: 2021-08-10 | 來源: 中國文化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琦

不光是雲觀演、雲旅遊、雲直播、雲逛展,5G時代,人們對文旅生活的想像可以更大膽。5G加速落地應用,深刻影響千行百業,也正深刻改變文旅行業生産、消費、服務、行銷等各個環節。近日,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文化和旅遊部等九部門印發《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簡稱“《行動計劃》”)並指出,5G融合應用處於規模化發展關鍵期,對“5G+文化旅遊”提出了明確的任務要求。消息一齣,立刻引發業界熱議:文旅行業站上了新賽道,有信心打好發展的“團體賽”。

蓄力已久

5G融合應用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5G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5G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豐富5G技術應用場景。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大5G網路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構建基於5G的應用場景和産業生態”。

此次《行動計劃》面向資訊消費、實體經濟、民生服務三大領域,重點推進15個行業的5G應用,通過3年時間初步形成5G創新應用體系。其中,明確將“5G+文化旅遊”劃入社會民生服務普惠行動,提出突破數字內容關鍵共性技術,推進超高清視頻編解碼、端雲協同渲染、三維重建等關鍵技術研發,開發適配5G網路的AR/VR沉浸式內容、4K/8K視頻等應用。打造AR/VR業務支撐平臺和雲化內容聚合分發平臺,推動與5G結合的社交、演播觀影、電子競技、數字藝術等互動內容産業發展。促進5G和文旅裝備、文保裝備、冰雪裝備的融合創新。推動景區、博物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産品,培育雲旅遊、雲直播、雲展覽、線上演播等新業態,鼓勵定制、體驗、智慧、互動等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模式發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遊體驗新場景。

“《行動計劃》凝聚各方力量,本身就是協同聯動的成果,明確了文化旅遊作為5G落地應用重要場景的地位,對於高新技術賦能文旅行業意義重大,有利於産業要素全面轉型升級,有利於加快數字文旅服務發展,加快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文化和旅遊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表示。

對於智慧文旅,近年來利好政策頻頻出臺。2020年底,《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支援5G、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等在文化産業領域的整合應用和創新,建設一批文化産業數字化應用場景;推動“5G+4K/8K”超高清在演藝産業的應用,建設線上劇院、數字劇場,引領全球演藝産業發展變革方向等。《關於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除支援技術賦能外,還明確提出加快提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等各類旅遊重點區域5G網路覆蓋水準。

業界專家普遍認為,政策指向高度一致,反映了文旅行業在技術融合、增強互動等方面進行的努力卓有成效,新時期還需立足數字中國建設,積極主動承擔新使命。

突破在即

事實上,經歷了疫情期間被迫轉型到現在主動“上雲用數賦智”,文旅行業正以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不斷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春節閉館防疫期間,全國各地博物館就推出了2000多個線上展覽項目,訪問量破50億次;布達拉宮網路遊覽活動通過淘寶直播“雲春遊”直播僅1小時,總觀看人數就近百萬,相當於法國盧浮宮近一年的客流量;上海博物館開發MR智慧導覽,大膽引入虛擬吉祥物為遊客提供私人定制遊覽服務。

5G技術也已經為文藝演出帶來更多互動模式和盈利空間。在日前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型文藝演出《偉大征程》中,中國移動首次採用基於5G的即時電影拍攝技術,首次實現了全球大型舞臺劇“即時攝影、暫態導播、實時投屏”,將5G網路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創造了新視效、新體驗。另外,國家京劇院和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聯合出品的《龍鳳呈祥》“5G+4K”演播項目,採用多視角多屏同看的方式呈現經典,雲導賞、雲觀演還能雲聚會、雲聊天,收穫了15天售票3萬多張、觀看次數達150萬人次、營收30余萬元的業績,被譽為雲演播全流程商業模式探索的第一個範例。

文化和旅遊部多舉措推進文旅行業與技術、通信等其他行業協調聯動,開掘文旅領域5G技術落地應用空間,也推動了更多更好文旅産品的面世,切實提升了群眾獲得感。

“近年來,我們非常注重引導文旅行業參與其他領域科技應用賽事,如工信部舉辦的‘綻放杯’,一方面開闊文旅行業視野,廣泛吸收其他行業先進項目經驗,另一方面將文旅行業的技術創新推介出去,開闢文旅行業高品質發展新空間。”文化和旅遊部産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在政府引導支援下,華為公司等高科技企業也以技術優勢參與到文化建設中來,其與國家話劇院聯合進行的劇院智慧化改造,將智慧設備植入文藝演出場景,降低演出成本,更好地推進線上演播業態發展,或將打造新的行業標桿。

技術牽引下,文旅行業的應用融合突破邁上新臺階,對資源和平臺的吸附能力與日俱增。

揚帆遠航

“談起5G,人們想到的是快、高清,但5G最重要的是‘讓數據説話’。5G走近我們,我們不僅要關注低時延、高速率,還應該關注其廣聯通的特性,把此地的數據採集下來,通過雲平臺的智慧系統傳輸給異地,數據流動逐漸取代人流。從這個層面來看,《行動計劃》實施週期也是行業創新發展的啟蒙期。”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文化標準研究中心主任閆賢良表示,儘管技術風口已經全面打開,但文旅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5G應用落地還處於起步階段,下一步還需抓住重點,並與各方打好配合。

重點在哪兒?閆賢良認為,一方面,要啟動文旅行業的數據工程,加大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雲平臺和文化專網“新基建”投入力度,將技術引入數據資源開發、數據網路傳輸、交互體驗等基本建設的核心區域,使數據源與數據端之間的數據流源源不斷流通,形成線上線下融合共生、網路空間和現實空間相輔相成的一體化服務體系。雲旅遊、雲展覽、線上演播,需要的都是數據的流通。數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數字文化産業也都建立在數據工程的基礎上。另一方面, 5G技術的核心是智慧技術應用,數字文化設施的雲平臺是“數字大腦”,文化藝術領域的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知識圖譜、雲計算、雲存儲、演算法、人機交互等智慧技術開發都在數字大腦中完成,需要人文學者、技術專家和政府相關部門共同完成,才能打造出一批“5G+文化旅遊”樣板項目。因此,文旅行業的5G應用需要保持開放狀態,文化機構之間不僅要相互聯合形成文化大數據服務體系,行業之間也需要相互聯合共同形成文化大數據運作體系;文化機構不僅要與相關科研機構聯合開發,還需要與旅遊機構聯合應用,實現數據共用和數據交易結算服務體系。“同時我們要注重標準化建設,注意吸收其他行業的教訓,遵守數據倫理和演算法道德,維護數據安全,做好數據確權和數據分級分類,避免侵犯用戶隱私和選擇權。”閆賢良提醒。

5G融合應用規模化發展,仿佛打開了一道“任意門”,打破時空限制,拓展了人們對文旅生活的想像和期待。萬物互聯互通高度智慧化的時代,文旅行業如何創造新價值?在敦煌智慧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曉峰看來,關鍵是突破認知局限,打破固有關係模式。

“目前,我們已經能夠實現智慧推送,但文旅行業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仍未産生根本變化。以旅遊業為例,5G技術落地應用有望減少中間環節,實現目的地與用戶的直接連接。目的地不用再承受與各類網際網路平臺的磨合和被迫適應技術邏輯,只需依靠通信技術疊加應用,就可減少數據流失和轉存風險,進行更精準的行銷推介。遊客也可享受更加實時、個性的服務。”劉曉峰認為,5G技術的應用將不僅有利於形成行業適配的技術標準,優化文旅行業與技術服務商、運營商的合作關係,還將進一步深化旅遊與社交的融合,更安全、高效地實現互聯互通,形成服務閉環。“預約、訂票、付款、反饋,在當代已經能夠快速高效地實現,未來還需由消費痕跡轉化成的數據條,為用戶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劉曉峰還表示,更重要的是,對於整個生産和消費過程中數字文化智慧財産權的保護。5G時代文旅行業的高品質發展不僅取決於技術層面的迅速發展,還在於文旅人樹立起文化保護、傳播、再創作可持續發展的認知。

以《行動計劃》為指引,“5G+文旅産業”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當數字文旅體驗與數字公共服務進一步融合,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的現代治理體系也將增加新的維度,織就美好生活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