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清縣省璜鎮柴嶺村駐村幹部焦文雄,最近一段時間,他正在為村裏集體産業項目的發展建設,忙前忙後。焦文雄是福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認證中心副主任,這已經是他駐村的第三個年頭,這兩年多來,他帶著責任使命、牢記組織囑託,真正做到撲下身子,沉到一線,用心“做起來”,投身到組織建設、産業發展、改善民生、鄉村治理、精準脫貧等各項工作,在當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不斷地增加當地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安全感,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數。
凝聚力基層黨組織 增強工作“精氣神”
2018年3月,福州市委、市農業農村局組織福州市第六批選派黨員幹部駐村任職,焦文雄主動報了名。
“哪有需要,我們黨員都要挺身而出,去基層服務老百姓,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焦文雄被組織安排到柴嶺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開始了為期三年的駐村任職工作。
從城市機關來到農村基層,焦文雄深知駐村幹部是市委選派到農村的工作代表,要嚴格自我要求,儘快轉變角色,融入新環境,重實際、説實話、求實效,聚焦重點推動工作,決心奮力為推進鄉村振興,決戰全面建成小康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村民富不富,先看黨支部。焦文雄駐村期間十分重視黨建工作,在他看來要做好基層黨組織建設,才能準確理解領會黨中央的方針政策精神,發揮黨員戰鬥堡壘作用,把各項政策落實好,促進鄉村發展。
駐村幹部焦文雄(中)與村民話家常
作為已經有16年黨齡的焦文雄,以身作則,為了能迅速的熟悉村裏的情況,駐村伊始,他沉下心去做調研,在村裏經常能看到焦文雄的身影,已經是村裏的老臉孔,他有時間就會來走訪入戶,逐一與貧困戶見面等方式,詳細了解村情民意,聽取群眾意見,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的進行總結和梳理。他還陸續組織召開了村兩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
“作為黨員幹部,做有敢闖敢幹、勇於擔當的精氣神,才能把各項工作做好。”柴嶺村有黨員29名,焦文雄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搞好團結,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針對村內老黨員較多的特點,重點開展黨的創新理論、形勢政策等學習,引導支部老黨員保持革命本色,發揮傳幫帶作用。
焦文雄還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定期組織召開村兩委、村民代表聯席會議,認真學習黨章黨規和政策性文件,以“黨員用心,黨建有愛”的模式來激發廣大村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著力把柴嶺村黨支部建設成幫助農民致富、維護農村穩定、推進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的攻堅戰中,村裏的黨員幹部發揮了先鋒模範的作用。焦文雄在未接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主動放棄假期,第一時間趕回村,召集村兩委迅速傳達上級有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成立村級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部署會後,焦文雄立即與村黨員和志願者深入全村精細摸排,懸挂條幅,張貼圖文海報,為群眾發放宣傳告知書,取消大型聚集活動,引導群眾科學積極應對疫情,主動防控。村內搭帳篷設置卡點,24小時值班,對過往人員量體溫、資訊登記、勸阻串門等。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想法設法,多方籌措,無償為村級卡口值班人員和部分群眾發放口罩400余個。同時,安排專人做好居家觀察期間村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幫助購買所需的生活用品及時送到府。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引領發展的“源動力”,也是鄉村發展的“引擎”。焦文雄積極培養骨幹人才,為班子儲備後備力量。一方面有針對性地發展入黨積極分子,把優秀青年農民、致富能手培養入黨。另一方面把農村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活力。駐村以來,共發展黨員2人,發展培養對象2人,積極分子5人。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提升群眾獲得感
村民吳先生,每天吃完晚飯都會到家附近的河道兩邊走一走,不久前,新村西面和南面防洪護岸上修建起了步行道,在西面步行道與小區道路之間的護坡上還實施綠化,讓村民們休閒健身有了好去處。
柴嶺村位於省璜鎮西南部,是一個高山偏遠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後。幾年前,柴嶺村實施了“造福搬遷”,村民們陸續搬進了新建的柴嶺小區開啟了新生活。
不過,焦文雄在走訪中了解到,柴嶺小區雖然主體工程竣工多年,但很多配套的設施還沒跟上,直接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2018、2019和2020年連續3年,他利用捆綁幫扶資金和其他籌措的項目和資金,完善和提升村裏的基礎設施。
修繕後的護岸步行道
柴嶺新村東面的一條水渠,由於緊挨住宅小區,沒有任何防護措施,不僅有周邊村民把生活垃圾丟入其中,影響村容村貌,而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隱患,這幾年陸續有小孩跌落其中的現象發生。焦文雄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今年9月用水管下地的方式把水渠改造竣工,改造了柴嶺小區東面的渠道,既消除了安全隱患,又提升了人居環境、提高下游農田的灌溉效率。
焦文雄還特別關心村裏孩子的教育,他發現村裏沒有圖書室,孩子們缺乏課外閱讀,小學低年級孩子放學後也無處可去,讓忙著做農活家長們擔心孩子們的安全。
焦文雄把村民的們的呼聲記在了心裏,他聯繫上了愛心企業,修建柴嶺村鄉村書院暨“四點半學校”,給柴嶺村以及周邊村裏的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的好去處,鼓勵學生熱愛讀書,並帶動家長和村民讀書;營造一個書香飄滿的氛圍,讓美麗鄉村更加富有內涵。
“這是讓農村孩子們接觸知識、打開視野的重要方式。”焦文雄説,孩子是未來,是希望。服務孩子,就是更長遠地服務基層。讓農村的學生享受到應有的文化熏陶。
過去的村裏的衛生室設備老舊,條件差,很多村民無論大病小病都只能到鎮裏“求醫”,為此,焦文雄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修建了村衛生室,並添置了相應的設施設備,配備了基本藥物並實施藥品零差率銷售,保障了柴嶺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獲得了村民的認可。此外,還將柴嶺新村各幢住宅樓門前尚未硬化的道路實施硬化及綠化,同時為柴嶺老村申請了“美麗鄉村”項目。
“村裏的環境變美了,路也更好走了。”一名村民高興地説道,在農村也能享受到城裏的生活條件。一個個民生工程項目的落地實施,柴嶺村裏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根本性改善,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也有了很大提升。
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 為群眾排憂解難
駐村期間,焦文雄在做好鄉村振興建設的同時,還積極投身公益,安排對接資助困難家庭品學兼優的寒門學子,為貧困家庭學生助學圓夢,努力幫助他們改寫人生軌跡、改變命運,積極促進實現一家脫貧致富的目標。
吳詩建是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患有糖尿病,幹不了重活,平時靠在附近打零工維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上有一高齡患病的老母親,日常需要喂藥護理,下有一雙還在上學的兒女。因為貧窮,妻子離他而去,弟弟(吳前溶)因為患上皮膚病休學在家,身處逆境的姐姐(吳潭英)並沒有被命運所嚇倒,憑藉刻苦努力,2018考上了南平林業生態工程學院,但高昂的學雜費曾好幾次讓她有放棄學業的想法。
焦文雄得知情況後,多次到府做其思想工作,聯繫了派出單位(市發改委)與其一對一對接,在其剩餘的學習期間,每個月資助800元讓她完成學業。今年,在焦文雄對接下,福建省價格協會會長林中還與村裏就讀于閩清一中高二的學生吳建輝結為一對一幫扶對子,多方面地幫扶他成材。
駐村以來,焦文雄緊緊圍繞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務的宗旨,積極想方設法解決村民群眾生活生産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每年都為全村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在校生送上“微心願”文具禮包。
焦文雄不遺餘力地宣傳和全面落實黨的各項強農惠農政策,通過多方渠道收集並宣傳企業用工資訊幫助農民找準務工企業,促進鄉村農戶增收致富。
基層慰問
在村裏經常能看到焦文雄的身影,他通過走訪入戶,聽取意見,關心關愛村內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做好困難群眾的結對幫扶,盡力幫助群眾解決增收致富、就醫入學、就業養老等實際困難;幫助提高村幹部依法辦事能力,弘揚社會新風,促進農村社會安定穩定。
近幾年,柴嶺村無惡性刑事案件和群體性陳情事件。通過為村民辦實事,解真難,樹立了村兩委的形象和威信,增強了村民發展的信心,也贏得的村民的一致好評。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讓村民安居又樂業
柴嶺村主要産業以農林業為主,每人平均耕地較少,村裏的輕壯勞動力大規模外移,導致了出現了經濟萎縮,人才流失,鄉村缺乏活力。造福搬遷,要解決好搬遷群眾後顧之憂,實現發展致富,真實實現安居又樂業。
在省璜鎮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在有關單位的幫扶下,焦文雄和村兩委也不斷探索産業發展的路子,多次調研,決定要盤活閒置資源,因地制宜地發展産業,做好鄉村振興的“長遠賬”。
焦文雄看到柴嶺老村有不少的房屋空置,他就通過“美麗鄉村”項目的實施,通過特色節點院落改造、房屋立面提升,在把舊村部改造的基礎上,在改造一批特色古民居,引入有實力有經驗的旅遊企業,把柴嶺老村打造成避暑、休閒、養生的小山莊,發展特色民宿遊。目前該項目正在醞釀和篩選投資方中,待時機成熟即可實施。
閩清縣有出臺了促進建築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省璜鎮還集聚了不少優秀建築企業。焦文雄利用這一優勢,引入了中城建第六局福建分公司、中城投第八局福建分公司等工程企業,先後在柴嶺村註冊成立“福建凱中鑫順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和“福建天岳銘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兩家工程公司,把村部綜合樓閒置部分出租給以上公司作為辦公場所,村集體有了第一塊的租金穩定收入。
焦文雄告訴記者,由於企業註冊在閩清柴嶺村,每年在閩清繳納稅費,縣財政還會有稅收返還獎勵。“預計以上兩塊收入,每年可為柴嶺村帶來近10萬元的集體經營性收入。”
兩家工程公司的成立,填補了柴嶺村沒有村屬企業的空白,讓資源貧瘠的柴嶺村的産業發展有了強勁的動源。不僅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強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而且幫助搬遷群眾穩定就業,增收脫貧,也增強了村兩委工作的幹勁。
“從機關到駐村,為我的成長增添了一筆不可或缺而又十分厚重的人生財富。”焦文雄説,農村是一個大舞臺,基層是一個大課堂,是磨練意志,砥礪初心的地方,此次能夠深入基層一線,了解農村現狀,直接為農民群眾服務,機會非常難得,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政策理論水準,增強了調查研究、做群眾工作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也增進了對農民群眾的感情。轉眼間駐村就快要三年了,留下任職的時間不多,他希望在接下的日子裏,能為村民再多辦一點實事,和村民再多相處一段時間,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駐村力量。(李永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