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媒體聚焦 > 

為遼寧“原字號”抻長鏈條

發佈時間: 2021-07-24 | 來源: 遼寧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王琦

7月驕陽似火,鞍鋼股份的煉鋼車間更是熱火朝天。

在煉鋼總廠三分廠的5號生産線,一場人機比賽的“圖靈測試”正在持續開展,作為今年新啟動的“5G+智慧煉鋼”項目,這條生産線不斷給大家帶來驚喜。

“智慧煉鋼對我們工人來説是一種解放,生産效率也大幅提高,過去冶煉一爐鋼需要10個工人,煉鋼時間為40多分鐘,現在5個工人就能操作兩個爐,且生産時間縮短至30余分鐘。”5號線作業長曹祥説。

這是我省“原字號”鋼鐵産業實現數字化工業應用的場景之一。

“原字號”産業主要包括石化、冶金、建材等原材料和深加工行業,是目前遼寧最大的工業板塊。優化産業結構,深度開發“原字號”,關鍵在於抻長産業鏈。

圍繞補鏈、延鏈、強鏈,我省一些傳統産業正加快向産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進發,嫁接上數字化基因,老企業正迸發新活力。

結構優化創造“新”勢力

2020年,遼寧全省原材料工業營業收入15313.6億元,佔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2.4%。石化、鋼鐵等産業在國內的引領作用明顯,産業創新實力也處在全國前列,遼寧可謂中國“原字號”工業的源頭,但近年來整體産業規模佔全國份額持續下降。

因而,深度開發好“原字號”既是遼寧之幸,也是遼寧之責。

當下正是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關鍵時期,機遇和挑戰共存,補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短板,有賴於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對於擁有中科院化物所、中科院金屬所、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全國頂尖的材料科研院所的遼寧,顯然不缺技術,而是産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産業鏈條短。

如何破解?在專家看來,結構的問題只能靠結構調整來解決。

在本鋼特鋼廠,一項斥資數十億元的改建工程被視為“突破點”,瞄準的就是“特鋼”。雖然特鋼佔集團業務比例不大,但附加值高,是典型的行業“精品”。

“改造後的生産線,部分工藝將領先國際,這也意味著我省在高端鋼領域又有新突破。屆時我們的産品能和進口産品媲美。”在本鋼特鋼廠相關負責人的眼中,中高端産品雖體量還小,卻是撬動産品結構調整的支點。

而在營口大石橋市郊,一家佔地不過10畝、員工僅22人的耐火材料公司,卻以高端化和差異化為出發點,交出了每人平均産值近千萬元的成績單,並連續攻剋日本、美國市場。成功的秘訣只有一條,即在菱鎂産業發展中互相協作,在各自環節深耕,並最終形成合力。

遼寧提出目標,到2023年全省原材料工業營業收入力爭突破2萬億元,其中新材料産業實現營業收入2000億元,化工精細化率提升3%;到2025年,全省原材料工業完成營業收入力爭突破2.3萬億元,其中新材料産業實現營業收入2500億元,化工精細化率提升5%。

藍圖已繪,路徑何在?

答案顯而易見,唯有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從提高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入手,做強做優“原字號”企業,培育發展特色産業集群,實現“原字號”産業的精細化、規模化、高級化、綠色化,逐步將遼寧建設成為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和冶金新材料産業基地。

尤其是數字化被寄予了厚望。遼寧提出,整合全省資源,以場景應用為基礎吸引全球創新資源,結合遼寧在鋼鐵、石化等工業場景,以5G+工業網際網路場景應用拉動,啟動涵蓋礦山、焦化、煉鐵、煉鋼、軋鋼等全流程鋼鐵數字化工廠建設,建設大型煉化一體化數字工廠,在數字化、智慧化賦能鋼鐵、石化等産業的同時,培育數字産業化。

在撫順新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基於5G+冶金全流程的一體化管控中心投入使用以來,匯聚起各類數據3萬多項,企業産量大幅提升,生産成本連續三年下降,盈利能力優於行業平均水準。

從石油到精細化工,從遼寧製造到遼寧智造、遼寧創造。圍繞産業“龍頭”,配強“龍身”,拉長“龍尾”,促進優勢産業插上數字翅膀,持續優化升級産業結構,“新”發展之勢已成。

資訊賦能 深挖“原”潛力

作為工業重鎮,遼寧擁有煤、鐵等重要礦産資源的支撐,同時石油資源富饒、區位優勢突出。而在菱鎂、硼等特種礦産領域,遼寧更是在全國乃至世界佔有重要份額。

然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並未能轉換為發展優勢。“原字號”精深加工程度不足,要素生産率不高,導致“煉”有餘而“化”不足、“粗”有餘而“精”不足、原料有餘而增值點不足等問題突出。此外,佈局不盡合理,産業耦合發展不足;企業創新動力較弱,科技優勢發揮不足;超低排放改造滯後,綠色發展水準不高,也是共性問題。

究其原因,是“鏈”出了問題。深度開發“原字號”,突破口在深挖“原”潛力,抻長産業鏈。

鞍鋼的“智慧煉鋼”實踐,通過5G和雲計算,將原有的檢測和控制設備聯動起來,好像裝上了“眼睛”和“大腦”,能夠智慧自主地進行煉鋼操作。以前由爐長、助手、記錄工、爐前工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煉鋼工作,現在由雲端大腦自動控制完成。

鞍鋼集團自動化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翟寶鵬説,攜手遼寧移動和中興通訊,通過獨立建設4.9GHz頻段的行業專網,把之前不同頻的設備實現完全的互聯互通,打破資訊孤島,讓數據真正流動起來,資訊技術便成為智慧製造的“大腦”。

鞍鋼並非個案。資訊技術賦能,讓越來越多的“原字號”企業和産品收穫提質增效的碩果。

伴隨5G時代的到來,遼陽石化分公司突出數字賦能,實施數字化轉型專項行動,多角度、全方位、全覆蓋監測,並通過運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深度挖掘數字價值,實現數字化轉型、智慧化發展。

今年以來,該公司集中打造生産管控、設備管理、安全環保管控“三大業務平臺”,持續整合完善工藝、有毒可燃、中控品質分析報警資訊平臺,企業數據自動採集率由原來的30%提升至95%,日均報警次數同比下降92.5%。

資訊技術提升數字化基礎設施能力,通過對“原字號”挖潛增值,推動管理水準的升級。

在盤錦的16條總長365.2公里的公路上,基於1張5G+北斗高精度融合定位網路、1個高精度定位平臺,提供三大高精度定位服務而建的危化品運輸專用路,使盤錦成為全國首個石化運輸智慧監管新樣板。

繁忙的專用路上,9000余臺危貨運輸車輛,在車路數據協同交互的技術支援下,司機可預知實時路況,企業和監管部門可實時了解車輛的具體位置和行駛狀態,預判並回避可能出現的危險,為這座以石化為主導産業的城市提供了安全保障。

目前,遼寧正在佈局一批智慧工廠、智慧車間、智慧生産線,打造100個以上企業改造升級標桿。工業上“雲”企業超過7000家,聯網設備超萬台。未來,遼寧仍將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核心,推進5G等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工業數據生産要素市場,為“原字號”搭上發展快車夯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