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頭條區 > 

從"全營一桿槍"到"全域一張網"——走近強軍興軍新征程中的"英雄營"

發佈時間: 2021-06-08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劉濟美、李清華、劉新 | 責任編輯: 閆景臻

中部戰區空軍地空導彈某旅“英雄營”組織導彈吊裝(2016年6月17日攝)。新華社發(朱姜海 攝)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題:從“全營一桿槍”到“全域一張網”——走近強軍興軍新征程中的“英雄營”

新華社記者劉濟美、李清華、劉新

“全營一桿槍”,這是老一代“英雄營”官兵的制勝法寶。

在國土防空作戰中,他們“千里走單騎”,曾先後擊落美制RB-57D型高空偵察機1架,U-2型飛機3架、無人駕駛機1架,開創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先河,是世界上擊落U-2型飛機最多的導彈營,被國防部授予“英雄營”榮譽稱號,所創“近快戰法”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全域一張網”,這是新一代“英雄營”官兵的制勝密碼。

置身於改革重塑時期,換裝國産新裝備,融入新體系,在新時代強軍興軍新征程中,他們全面提升資訊化條件下體系防空反導能力,構築起捍衛祖國領空安全的藍天盾牌。

在國土防空作戰中,“英雄營”的赫赫戰功可以用8個“最”來總結:世界上最早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部隊;世界上擊落U-2型飛機數量最多的部隊;首次機動作戰且機動轉移次數最多、行程最長、範圍最廣的部隊;首創並首次成功運用“近快戰法”的部隊;地空導彈部隊中擊落偵察機型號最多的部隊;防空作戰中最早介入電子戰的部隊;榮獲戰功次數、獲獎人數最多的部隊;毛主席唯一整建制接見的營級部隊。

在第24任“英雄營”營長文曉亮看來,每次勝利的背後都有著共同的規律:創新力連著戰鬥力。如今,防空反導已經成為空軍戰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創新的基因傳承下去,如何讓創新成為激發新一代“英雄營”官兵戰鬥力的加速器,這是歷任“英雄營”黨委思考最多的事情。

“只有秉承前輩敢為人先、勇於創新的精神,始終緊盯體系制勝不斷創新,才能實現資訊化條件下防空反導作戰能力的全面提升。”第19任“英雄營”政治教導員袁天姣説。

這些年,“英雄營”抓住人才這個戰鬥力生成的源頭,組建高學歷幹部骨幹研發團隊,開發各類作戰輔助軟體8個,編寫教材資料120余萬字,攻克“快速吊裝雷達”“滑窗”戰法等一批技戰術成果。

“事實上,每一次命中的結果都是精準計算出來的。”指揮室助理工程師許強説,這些年,每次演練官兵都緊盯重點難點問題集中攻關,檢驗多種協同作戰方式,探索並形成了多套新訓法,每次演習都得到指揮部的高度評價。

黨的十八大以來,空軍地面防空兵加快部隊建設步伐,相繼列裝紅旗-9B、紅旗-22等國産新型地空導彈,形成了以三代裝備為主體、四代裝備為骨幹的一體化防空反導裝備體系,加速由防空型向防空反導型力量轉變。

換裝新型導彈武器系統後,“英雄營”又不斷賦予“近快戰法”時代元素,完善在資訊化條件下反干擾、反轟炸等10余套新戰法,先後圓滿完成演習、打靶等數十項重大任務,尤其在各類逼近武器極限的多項課題中取得了優異戰果,換裝以來打靶命中率達到100%,新時代“英雄營”官兵用一系列“第一”,再次立起地面防空兵部隊的新標桿。

“資訊化條件下的防空作戰,營與營之間的協同配合組網作戰正在成為現實。”文曉亮説,“威脅從哪來,我們的作戰能力、使命任務就要聚焦到哪。只有堅持實戰實訓、聯戰聯訓、按綱施訓,堅持‘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全部精力向打仗用勁,牢牢樹起‘戰’的導向,才能練就過硬本領,提高軍事訓練水準。”

資訊化作戰打的是數據和演算法,誰掌握的數據多、採取的演算法巧,誰就能在戰場上快人一步,搶佔先機。換裝國産裝備不到一年,“英雄營”官兵就接受了一次檢驗,組網作戰、資源共用形成合力,打擊效果更準更狠。“英雄營”實現了從‘千里走單騎’到‘組團獵天狼’的轉型。

“不論是戰鬥單元各自為戰,還是兵種聯合作戰,只有心中有全局,思想上才能無縫銜接,部隊才能從人員到單元進行深度融合,實現從‘全營一桿槍’向‘全域一張網’的轉型。”文曉亮説。

要融入體系訓練、實現接力作戰,就必須將資訊聯通、協同配合、地域通信組網等一系列課目納入日常訓練,訓練考核也要從考單元向考整體、考“單騎”向考“團隊”轉變。近些年,“英雄營”官兵的訓練任務也成倍增加,他們主動與其他軍兵種部隊交流學習,與航空兵、雷達兵以及電抗部隊“背對背”搞對抗、“面對面”研戰法,全面錘鍊部隊體系作戰能力。

63年崢嶸歲月。初建時便戰功赫赫的“英雄營”,如今已成長為武器裝備更加先進、能力素質更加過硬、規模結構更加合理的高技術兵種,成為我軍空天防禦的重要力量。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