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5G視野 > 

世界環境日:5G讓地球變得更美好

發佈時間: 2021-06-04 | 來源: 人民郵電報 | 作者: 趙樂瑄 吳皓琨 劉彤 張佳麗 | 責任編輯: 王琦

你知道嗎,在過去的40年裏,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減少了約68%。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過度開發和破壞地球的生態系統。根據聯合國統計,每3秒鐘,地球就會失去一個足球場那麼大面積的森林,並且在20世紀,我們摧毀了地球一半的濕地。即使全球成功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內,我們也已失去了多達50%的珊瑚礁,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90%。2021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生態系統恢復”,聚焦“恢復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了解並尊重大自然,讓我們與家園的和諧共生得以維繫。

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已經認識到利用好高新技術可以更好地保護地球環境,而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正在引導社會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更高效地迴圈利用自然資源以及更有力地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動物保護、自然資源監測、碳中和……5G技術與地球攜手前行的每一步,都會令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5G給生物多樣性保護插上“翅膀”

如何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需要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物種滅絕的速度正在加快,目前約有100萬個物種受到威脅或已經瀕臨滅絕。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維護自然環境的健康發展,愛惜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是每位“地球公民”的責任。我國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表示,該主題旨在進一步喚醒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通過與5G、AI等技術的結合,我國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我國鄱陽湖地區,由於冬季湖面及其他濕地不封凍以及淡水魚類、蝦蟹極為豐足,成為冬候鳥在遷徙途中最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因此鄱陽湖每逢冬季就會出現非法捕獵等情況。鄱陽湖岸線總長1200余公里,其中南昌市轄區岸線長260余公里。為保護鄱陽湖地區生物多樣性、打擊非法捕獵,地方公安局會同漁政部門開發建設智慧禁捕平臺,運用5G技術,通過無人機搭載相關智慧系統,實現單機直徑10余公里的巡航覆蓋,此舉也意味著5G技術挺進鄱陽湖網路盲區,讓鄱陽湖南昌水域插上5G的“翅膀”,推動湖區陸續運用5G技術,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地方互動協作,形成執法合力,智慧護鳥禁漁,進一步落實“鄱陽湖10年禁捕”工作,助推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綠色發展。南昌市已經陸續在湖區岸線安裝400余個天網探頭及相關船載設備,並在人煙稀少的岸線地段布設10余個無人機巡航站,形成了“水上搜、岸上封、橋下防、空中巡、陸上查、道上控”的立體化防控,實現對捕獵、運輸、銷售等違法行為全鏈條的打擊功能,全面提升護鳥、禁捕及治沙等湖區重點防控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南昌市重點水域智慧管控綜合服務平臺設有水域數據、動態監測、動態預警、綜合執法、資訊檔案五大模組功能。其中,動態預警功能可利用天網探頭收集人員、車輛、漁具等數據,進行智慧分析和比對,自動識別犯罪跡象。隨著下一步“全鏈打擊”功能的完善,執法人員可根據精確的情報資訊,及時發現非法捕撈捕獵行為,快速予以制止、打擊。

據悉,2021年中國將作為東道國舉辦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屆時,各國將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繪製未來1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藍圖。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5G商用的進一步落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也將變得更加高效。

5G為自然資源監測保護建立“立體網”

近年來除了疫情,還有不少事件,尤其是自然災害的發生讓人們心底籠罩了濃濃陰雲。森林火災、進入汛期以來的洪澇災害、山體滑坡、泥石流乃至水質污染、沙塵暴天氣等,它們除了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和財産安全造成威脅,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也進行著極大的破壞,因此自然資源的監測與保護頗為重要。

早前,技術“卡脖子”的難題始終存在於自然資源監測保護工作中。近年來,5G、大數據、人工智慧、知識圖譜、空間資訊等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交叉融合,為構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和保障條件。通過各項先進技術的融合與創新,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已突破難點,確立了統一時空資訊模型等,逐步建立了功能齊全的調查監測技術體系。

據了解,基於5G技術的“天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已經在全國範圍啟動,還誕生了諸多監測設備,如污染源煙塵線上監測儀、環境空氣地面自動監測系統、機動車尾氣監測儀、環境水質自動監測儀器、酸雨自動採樣器、流量計、總有機碳測定儀等。

在環境監測方面,5G與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結合,可以實現環境與平臺、平臺與人之間的實時資訊交互,傳輸污染位置、污染成因、污染圖片,避免找不到污染源頭事件的發生,還可為多個城市提供共用數據,協助聯防聯控。

在水質監測領域,5G無人船監測系統的出現無疑是5G通信技術與無人船監測手段的一次強強聯合。水質採樣設備及線上檢測儀等設備,可以採集水域資訊,自動繪製水質分佈圖並生成採樣報告及檢測報告。徹底改變傳統水文測量、水質採樣監測、暗管探測和環境執法巡邏等水生態環境監測監管模式,實現水環境監測治理無人化和智慧化,有效增強數據精準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守護森林安全上,還有5G“順風耳”。今年1月,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區5G“森林防火預警監測系統”試運作,防火人員足不出戶就能對林區火險火情進行實時監控。據了解,該系統以5G信號為基準,能夠全天候、全方位、遠距離以高清晰度圖像方式監控大範圍森林資源,把大面積的森林場景圖像實時傳輸到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實現防火工作人員在室內對野外的遠距離集中監控。再結合空中飛行的無人機,精準掌控森林防火點位,能切實提高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保證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安全。

總的來看,5G在促使自然資源管理髮生變革、自然資源監測保護方面已經邁上一個更加高效優質的新臺階。

5G發揮技術優勢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面對巨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很多機構和國家已經注意到5G在實現碳中和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數據,5G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相結合,在全球範圍內助力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達15%。自從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紮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為重點工作之後,“碳中和”“碳達峰”一躍成為社會各界談論的熱點話題。

“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産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産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要想實現這個目標,能源行業的發展必須由追求規模化擴張向清潔化和高品質轉變,使能源結構不斷優化、用能效率逐步提升、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而其中,5G技術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各類能源業務的快速增長,電網設備、電力終端、用電客戶迫切需要通過最新的通信技術及系統支撐,滿足爆髮式增長的通信需求。5G技術將支援能源領域基礎設施的智慧化,並支援雙向能源分配和新的商業模式,以提高生産、交付、使用和協調有限的能源資源的效率。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將成為5G在能源行業的重點應用場景。

在河北,淶水縣南郭下村的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就實現了5G通信鏈路的全面打通。在江西,中國移動攜手華為聯合國家電投光伏電站完成全國首個基於5G網路、多場景的智慧電廠端到端業務驗證,打造無線、無人、互聯、互動的智慧場站,實現了5G技術在智慧能源行業應用的重要突破。

在風電領域,以5G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極大提升了風電廠的靈活性,發電量能夠提升5%~10%、施工週期縮短5%~10%,同時使成本降低5%~10%。在內蒙古,國家電投與中國移動針對察哈爾風電場建設開展“智慧風電場”項目合作,提供視頻監控、物聯網、無人機巡檢、無線覆蓋等資訊化服務,推動全國首家5G智慧風電場的建成。

在石油領域,數字化轉型成為不少油氣公司的重要戰略選擇。去年,海南石油和海南移動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推動能源行業在5G工業應用、智慧加油站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將以“智慧發展”為核心,在資訊化技術應用、基礎通信、雲計算、大數據、5G應用等方面開展合作,抓住“網際網路﹢”發展機遇,打造未來發展新格局。

5G時代,能源網路端到端及全生命週期極簡技術將規模應用,大幅提升建站和擴容的效率,降低能源運維的複雜度,形成極簡能源網。可以預測,未來幾乎所有能源的生産、傳輸和使用場景,都將在5G技術的推動下進行一場劃時代的革命。

5G掀起智慧環保熱潮

5G賦能千行百業,同樣也給環保行業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什麼是智慧環保?社區裏能夠實時監測、智慧分類的“智慧垃圾箱”;大壩邊360度監控、全程直播的“智慧水利監測系統”……現如今,無論是環境監測,還是生態監管,“智慧環保”滲透在生産生活的各個環節中。以5G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環保領域體現出自身巨大的優勢,一方面,通過5G技術賦能,智慧設備的連接與運作更加高效,相應降低了能源損耗;另一方面,5G技術在環保領域的直接應用為傳統環保監測、執法、作業等多個環節帶來了改變,越發受到環保企業和監管部門的認可。

近兩年,特別是2020年,國內各地在推動5G技術與環保領域融合應用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新進展。

在四川,四川省生態環境廳與中國移動、華為、海康、之維安等科技公司聯合開展5G技術應用於智慧環境監管的試點試驗工作,5G技術在環境移動執法、環境應急、環保物聯網建設等領域有了更廣闊的應用空間。下一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將深入開展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移動執法、環境應急、污染源監控和自然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實踐應用,探索智慧監管新模式,切實提高監管效率,加快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安徽,5G﹢物聯網在環保監測方面發揮著越發重要的作用,已經成功應用於無人機巡河、無人船水質監測、“5G﹢環保監測平臺”等。2019年5月,合肥市首個“5G﹢環保監測平臺”在蜀山區部分路口試點應用。據介紹,5G智慧尾氣排放檢測管理系統可以對尾氣超標車輛車牌進行實時記錄上傳,後期可以與相關執法部門合作,有效監控“黑油車”尾氣超標等問題。依託5G高速網路,還可對汽車尾氣、工廠排放氣體等實現實時環境監控,實時傳回後端監控平臺,實現智慧監測實時監控、快速響應的功能。

基礎電信運營商紛紛在5G賦能環境保護方面進行創新嘗試。在環境監測方面,5G網路全面支援無人機、無人車、無人船搭載水質檢測儀、氣體檢測儀等設備,實現大氣、水、土壤、噪聲等多方位監測,能夠實現全時全景全數據回傳,逐步實現無人值守監測。在環境監管方面,基於5G網路,園區監管、排污監管、污染地塊監管、環境執法、生態保護等方面逐步實現天空地一體化、突破時空限制的監管。在危廢監管方面,利用內置5G通信晶片的危險廢物標準化包裝,可以實現危廢産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等環節的數據智慧化採集;通過5G﹢機器視覺,能夠實現貯存倉庫、物流通道等重點區域的固廢堆存轉移狀態智慧識別。

如今,環境保護、污染防治都搭上了5G快車,在新第一代資訊技術的支撐下,我們開啟了“智慧環保”新時代。展望未來,綠色低能耗的5G將為我們帶來更加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給地球增添更多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