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我在返回海口的航班上,手邊是剛剛合上的《發現新疆》。本想小憩一會,閉上眼卻是滿目關於新疆的美景、美食、美人,是達人們一句句格言般的妙語、金句,是“援疆小哥”對這個好地方毫不掩飾、無以復加的讚美、推介和對“達人西遊”“我為新疆代言”情不自禁的驕傲。
認識“援疆小哥”狄老師已十餘年,他向來樸實、低調,而書中那種驕傲自得的“神情”之前只在他説起寶貝女兒時流露過。而我不是“達人”,也沒參加“西遊”,只想作為一名讀者,記錄自己閱讀《發現新疆》的感受。
“新疆是個好地方”,從小聽歌、唱歌,對這句歌詞再熟悉不過。後來長大點,就開始從書本上讀新疆、電視中看新疆、親友口中聽新疆。印象中父親曾有很長一段時間經常去新疆出差而且常常在冬天,一去就是一個月,於是,我的新疆又大、又遠、又冷……還有就是他帶回家的好吃的葡萄幹、杏幹、無花果、巴達木。工作後,每年去火車站迎送去新疆頂崗實習的師範生,也多次在接待新疆的用人單位時許諾一定去新疆回訪。但很遺憾,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親身領略新疆之美,竟也到了2013年的夏天。那年春天,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很長一段時間難以接受,時常陷入追憶和悲痛不能自拔。在新疆的十余天,無論是駕車賓士在茫茫戈壁,還是飛行跨越巍巍崑崙,無論是天池的靜謐、那拉提的多彩、喀納斯的神秘,還是白哈巴哨所的堅毅、吐魯番的火辣、烏魯木齊的時尚……新疆,以其博大、遼闊、多元、丰韻,療愈了我,引領我走出情緒的暗流。
2017年6月,聽狄老師説他即將援疆三年,挂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副主任,還調侃他:這下您要“浪”(西北話:意為遊、逛、玩)美了。果然,他從京城奔赴新疆,沒多久“達人西遊”就啟動了,馬不停蹄、一路長驅,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浪高過一浪。他的微網志、微信朋友圈也被“新疆”、“達人”、“代言”……這些關鍵詞和新疆的風土人情完全佔領了。然而,讀了《發現新疆》我才知道,“你得多麼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費力”,17個月,8季“達人西遊”,百餘位網紅達人、全網傳播98.7億,帶動新疆旅遊人數超2億;“我為新疆代言”網路公益行動,兩個月,50個群體、40萬人100余家媒體參與、超10億次傳播量,一個又一個新媒體傳播、旅遊文化項目運營的經典之作的誕生,豈是“浪”能“浪”得出來的。2018年隆冬,與去開會的狄老師偶遇山城,見他兩鬢泛白、略顯疲憊,可見身心操勞,但一談起那時正如火如荼的“達人西遊”,他立刻兩眼放光、神采奕奕。《發現新疆》中有大量的篇幅書寫了新疆之美、達人之樂、傳播之廣,但關於組織工作的細節卻總是一筆帶過,其中艱辛也許只有他和他的團隊才知道。
《發現新疆》共三部分,第一部分“達人西遊”,八季,八個主題,圖文並茂地記錄了西遊之旅,有初衷創意、沿途風土,也有奇人趣事、思索感言,帶領讀者和達人們從八個角度體驗和領悟新疆的細節。第二部分“西遊路上取真經”,從活動設計者、組織者的角度,提煉總結出“達人西遊”“我為新疆代言”系列活動之所以取得引導輿論、弘揚文化、推動經濟等綜合成就,實現政府、媒體、達人、群眾多方共贏的底層邏輯,將真正可複製、可推廣的大型活動項目運營經驗和盤托出。第三部分“十問新疆”,源於狄老師一條朋友圈的感慨(看書才知道正是那次相遇山城他滯留機場時所發),一發十連,他以自問自答的方式,從十個角度,盡情表達了對新疆的理解和熱愛,也向大眾闡明瞭一些長期存在的對新疆的誤解。無論是旅遊愛好者、網路達人、傳媒學者、政府官員、文旅從業者,抑或只是關心新疆,都能從《發現新疆》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幹貨”。
看著封面上與少數民族老人身邊笑意盈盈的狄老師,心裏有愛,眼中有光。三年援疆,一定不止燈光閃耀、群英薈萃的發佈會、動員會、神仙會和西遊路上的歡聲笑語、美景美食,不止一篇篇圖文並茂的網文、一段段活色生香的視頻,還有絞盡腦汁的精心謀劃、費盡口舌的四方遊説、鞍前馬後的舟車勞頓以及凝聚各方的精誠協作…… 這背後,是“援疆小哥”對新疆這方水土赤誠的熱愛,是對“家國情懷”的深刻理解,是三年、一千多個日夜的不負使命。難怪,新疆“火”了,“援疆小哥”的頭髮白了。
再見到狄老師,已是前日在初春的北京,他送我這本書,淡淡的説:三年援疆,是筆難得的人生財富,翻過這頁,又要重新出發了。看著他笑瞇瞇的眼睛,我是肯定猜不到他智慧的大腦門裏又在謀劃什麼大事。作為他編外的“學生”,我只能繼續保持好奇和期待,等著再次被他的“作品”震撼。(作者何瑛 海口農商銀行)
編者注:文中“狄老師”係《發現新疆》作者狄多華,2017年-2020年援疆期間,挂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網信辦副主任,策劃“達人西遊”系列活動,現為中央網信辦網際網路輿情中心副主任、一級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