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牽頭的外周血管疾病管理系統建設啟動會在該院遠端會診中心召開。本次在國內率先啟動的外周血管疾病管理系統依託于大數據中心建立,將由山醫大二院協同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省人民醫院四家三甲醫院牽頭開展工作,逐步納入山西省各地市醫院及周邊省市、乃至整個華北以至全國的外周血管疾病數據。
山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魏來在講話中指出,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通過構建疾病數據庫能夠使得醫療行業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發揮巨大作用,從而提高醫療效率和醫療效果;未來外周血管疾病的臨床以及科研必將受益於醫療數據庫的建立以管理體系的完善。這次會議正當其時,契合了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北京召開的走進西部的項目年度工作總結會議主題——從2018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啟靜脈血栓栓塞症的監測管理。提高VTE(靜脈血栓栓塞症)的防控規範化和預防率是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2021年國家醫療品質安全改進十大目標之一,做好外周血管疾病管理系統建設意義重大。希望各單位密切協作,把各項具體工作做實做細,為山西乃至全國的外周血管疾病管理及防治作出貢獻。
山醫大二院副院長董紅霖會上表示,山西省是血管疾病的高發地,此次會議的召開,旨在進一步提升各醫療機構外周血管疾病的診療水準,構建山西省血管疾病大數據平臺,最終實現數據蒐集和數據共用,達到更好地服務三晉百姓的目的。做好山西省VTE(靜脈血栓栓塞症)防控體系的建設以及促進外周血管疾病管理體系的建立,需更新理念,提高認識,補足短板,夯實基礎。山西各級醫院定會團結合作,共同發展,努力打造一個強大完善的管理體系,並逐步發展壯大,在全國醫療管理體系數據庫中體現山西力量,助推健康中國建設。
山西白求恩醫院郝斌教授在致辭中強調,血管外科數據庫的建立便於推進我國血管外科發展和研究血管疾病的人群特異性,是制定診療標準、合理分配醫療資源的重要客觀依據,可以為醫療政策的制定提供客觀準確的依據,有助於建立適合我國人群血管外科手術風險預測模型,通過與其他國家比較更準確地對國人血管外科治療風險進行評估,推動防治水準提高,造福廣大百姓。
啟動會後進行了學術交流討論。山醫大二院血管外科董紅霖教授作了《血管外科隨訪體系建立的意義》,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醫科大學第三醫院)楊濤教授作了《靜脈血栓防治中心建設標準解讀》,山醫大二院閆盛主治醫師作了《下肢動脈疾病隨訪標準》,山醫大二院王平主治醫師作了《腔靜脈濾器植入後的隨訪管理》的學術報告。(任曉輝 高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