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政務 > 地方政務 > 山西省 > 

​太原晉源區魚菜混養項目試點成功

發佈時間: 2021-01-1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胡俊

中國網訊 1月13日,走進太原市晉源區三家村“魚菜混養”大棚,一排排生菜、油菜長勢正旺,與普通大棚不同的是,菜地的旁邊是魚池,一尾尾肥碩的虹鱒魚愜意地在水中游弋。一棟大棚裏,既養魚又種菜,不影響産量還能節水節肥,如今這樣的“混搭”模式已在晉源區試點成功,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

位於晉祠鎮三家村的山西省漁菜綜合種養示範基地是山西省水産科學研究所的重點推廣項目,該模式依託資源互補共生技術,將養殖用水通過管道輸送到過濾槽,經過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和紫外殺菌“三道關”,將魚類排泄物轉化成硝酸鹽類物質,轉換成種菜的“營養液”,為果蔬種植提供優質肥料,實現了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大幅度減少農藥使用量,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是一種節水、節地、低碳環保,極具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現代農業生産模式。

“大棚就是一個生態圈,養魚的水精準過濾後,變成了自帶有機肥的‘營養液’供給蔬菜,減少灌溉用水的同時,提高了蔬菜的品質,實現一水兩用,一棚雙收,大大提高農業生産的集約化及工業化程度,降低勞動強度,實現節能高效。”山西省水産科學研究所所長雷普勳介紹説。

與傳統大棚相比,魚菜混養大棚可養殖虹鱒魚、三文魚、鱘魚、加州鱸魚、南美白對蝦、河豚、錦鯉、石斑魚、大鱗鲃等高檔名特優品種,年養殖可達1萬斤以上,同時蔬菜年産量可達2萬斤左右,單棚預計年産值可達25萬元以上,利潤超過7萬元,效益顯著。

自2020年10月起,太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攜手山西省水産研究所,一個負責種菜,一個負責養魚,共同研究實施“魚菜混養”農業新模式。具體到實施過程,日常的科研監測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一週會有三天來現場實地檢測土壤地溫,記錄最高和最低溫度。如果地溫低於10℃,葉菜就會停止生長,如果高於30℃,又很容易出現病蟲害,所以大鵬內的溫度一定要保持在10℃和30℃之間。”太原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書記武建強介紹。

此外,“魚菜混養”模式還需要在“種菜”和“養魚”之間取得平衡。“因為冷水魚的養殖溫度最好保持在16℃左右,所以我們現在棚內的溫度是15℃。”武建強補充道。近一個月來,大棚內的茴子白、生菜等葉菜漲勢喜人,究其原因是魚類糞便中的氮元素含量較高,對葉菜的生長起到較大促進作用。

除了“魚菜混養”之外,三家村經過一年的“魚蟹稻混養”模式的推廣,産出的稻米大獲豐收,2020年,三家村在政策的鼓舞下,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開墾荒廢了18年的稻地用來開展“魚蟹稻混養”。將活魚、活蝦放入到田間活水中,可以起到疏鬆土地、除草除蟲和糞便增肥的功效。成熟的稻米未經拋光,保留最具營養價值的胚芽。稻米呈微褐色,顆粒均勻飽滿,色澤晶瑩光亮,散發著一股濃濃的米香,經農業農村部稻米及製品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為優質的一級稻米。

基地負責人程勝説:“希望在村委會的帶動下,以稻米、養魚、種菜作為三家村的主要發展方向,提高老百姓的經濟收入,把三家村打造成高標準生態、高水準生活、高品質生産‘三生融合’的集觀光旅遊、休閒採摘、體驗種植等産業集聚為一體,宜居宜遊的新型美麗鄉村。”

“下一步,晉源區在混養項目上會繼續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以三家村試點示範,做好産業孵化和輻射推廣,為鄉村振興探索出一條發展新路徑,使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不僅讓一粒米改變世界,更要讓一項技術孕育新産業。”晉源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曹明偉介紹道。

楊潤德 車濤 韓雪冰